買對房,少奮鬥十年

價值投資一句很經典的話 —— 尋找最好的房子,做時間的朋友。

人到中年會發現,同齡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除了認知水平上的差距,還有就是財富積累。

一點不誇張,買對一套房,幾年後就能拉開你和同齡人的財富階層;但是相反,如果你買錯房子,那很有可能在未來十年,你就被陷入這套房產的財務泥潭裡。

一般情況下,疊加限購、限售、滿二滿五交易的稅費、房產週期等問題,一套房產從建倉持有到首次轉讓套現離場,少則也需要3-5年的時間,根據我的從業經驗,這3-5年就是很多年輕人財富拉開差距的開端。

舉個例子,拿瀋陽這個城市來說,根據現在的時間節點我們倒推4-5年,在2015年-2016年期間,一批畢業工作3年左右的年輕人同時置業,有的人選擇了沈北道義和於洪新城板塊住宅,入手單價在6000左右,部分的同階段需求人群入手了長白島和青年大街沿線的品質住宅,入手單價6000-8000元,雖然那個時期大家的入手成本基本相同,但是時隔4-5年時間,他們的財富水平真的出現了差距,他們賺取得工資可能相同、他們沒能攢下錢得狀態也可能相似,但是他們得財富就從那一套房產拉開了差距,同面積100平產品的話,他們的財富差距可能就是100萬。這就是現實。


房產投資就是屬於“買入就不用管”的投資。只要你把房子買對了,後面就幾乎不用管了,讓時間來發酵它的價值。

大多數人都是後知後覺的,因為看到身邊人賺的盆滿缽滿,覺得自己也能在樓市中淘一筆金,可是他們真的懂投資嗎?

投資的目的是,如何在未來最大程度的獲取收益,要遠高於當前投入的回報。那麼,這樣就會引發出一個話題,如何獲取最大的回報?

平時總能看到一些房產投資理論的廢話,比如買房一定要買一線核心城市不能買三四線城市,買房一定要買地段,買房一定要買潛力大的板塊,你詳細讀讀,這都是廢話。


房產投資角度的好房子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八個字、四個詞:好貸、好住、好租、好賣。

1、好貸就是房子可以貸到比較多的款,好貸是好房子的必要條件,不好貸的一定不是好房子。這個理論尤其是在二手房評估和抵押貸的時候能充分的展現出來。

2、好住就是選籌裡面說的好房子標準,也就是窗外因素和窗內因素皆佳的房子。窗外因素包括物業管理、景觀、噪音、空氣、外立面、空置率、樓層;窗內因素中第一要素是戶型,也就是空間分割,這是房產的本質屬性,同時要關注動線和格局。

3、好租的房子一般都是好住的房子,也是在市中心、或者交通方便的區域,有一定的生活配套,甚至在醫院、學校附近。相對出行便利、辦公人員集中度高。

4、好賣的房子特點是功能齊全、主流戶型或者剛需上車戶型,好賣的房子最大的特點是價格比同類房子有優勢。


所以,投資者要追求“八字”最佳的盤,但是不可兼得時就要學會犧牲,要放棄一好或者兩好,那麼首先放棄什麼?


首先放棄的是大家都想不到的“好住”。(注意,這裡是投資,自住客仍然要重視“好住”),關於投資有個重要理論,“住投分離”。

由於住投分離,我們優選好貸、好賣、好租的房子,這種房子可能不是好樓層、大小區、品牌開發商,但是他好流通。

投資房產選籌的邏輯不是選你喜歡的,而是選大多數人能接盤的。

投資的本質是變現速度快、變現能力強、投入成本相對低。從大方向說,我們可以講未來一線核心城市上漲,二線城市普漲、三四線城市不漲和下跌,但是這個說法不十分負責,就像前面我提到的這是廢話,未來的樓市一定是一個分化市場,後續我們將會講解樓市分化市場的選籌標準,新來的小夥伴記得文章左上角藍色字體加關注哦。


買對房,少奮鬥十年,你認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