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宅家時間太長,很多平日裡不會做飯的、對做飯沒有興趣的人開始走進廚房,做涼皮、烤蛋糕、蒸花捲……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興起了一波#手工涼皮大賽#、#電飯煲蛋糕大賽#、#下廚房軟件app崩潰#熱門話題,大家的廚藝都有了質的飛躍,還有人感慨“自己居然還有做飯的天賦”!


如何在生活的“逼迫”下練就成大廚?不完全總結如下。


下廚第一步就難在買菜


現實做飯的第一件事,就是買菜。


對不常下廚的人來說,不管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內心都只有一句話: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下廚都不知道五六顆小油菜只夠一人份。


貴就算了,這年頭買菜還變成了一門技術活。


調鬧鐘起床上班的見得多了,調鬧鐘起床搶菜還是第一次見吧!掐準各大App平臺生鮮上線時間,每天都過得都像雙十一搶購,搶菜時間表給你列得明明白白!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宅家旅遊的最佳攻略:線上搶菜。


如果恰巧手速慢了那麼點,那隻能冒著“生命危險”,去超市或是菜市場買菜了。


在假期前期,雄赳赳氣昂昂地說要給家人做飯廚藝小白@小chu 就是如此。“檔主每次問要多少時,我總是瞎答一通,實際上夠不夠,回家才知道……”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疫情當前,不少小區還出臺了一戶只許一人出門採購,不少身強力壯的爺們就成了採購主力。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對不少“遠庖廚”的君子們而言,買菜是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和悠閒採買的女孩不同,男孩更喜歡速戰速決。拿著家裡人提前列好的清單,笨拙地挑選、逐樣購入,更有甚者還要打電話要求場外援助。那些年認不得的菜這回可算都認得了。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提醒!去菜市場一定要做好防護哦。圖源@喵9


很多人會覺得,買菜的爺們笨拙得可愛,但男人們卻心想:“認認真真挑半天,回家說不定還得捱罵……”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望北 為她的“買菜小能手”爸爸總結出了不會捱罵的買菜經驗:“第一,買菜前先列好清單;第二,可以視頻電話直播,不懂就問,不然買錯了回家更麻煩;第三,一定要準備好一個結實的袋子,畢竟買完菜還要自己扛回家。”


不過也要小心百密一疏,“我爸沒有去菜市場買菜,去的超市買,被媽媽嫌貴,又捱罵了。後來他就乾脆把購物小票都藏起來。”


宅家這些天,

終於從“小癱瘓”變成“小廚神”


對不怎麼會做飯的職場人來說,這次漫長的宅家辦公生活就是一場求生挑戰。一邊要操心著工作,一邊要操心著如何保證自己不餓死。


於是,萬能的泡麵上線了。給泡麵里加個雞蛋放幾根青菜,然後再努力擺個盤,拍張照,濾個鏡,曬個朋友圈,也營造出了一種“自己有下廚,好好生活”的氛圍呢。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即便吃的是泡麵,也要吃出豪華商務套餐的感覺,圖源@大智


吃一頓泡麵是新奇,吃兩頓是餘味猶存,吃三頓是忠實粉絲……可吃泡麵終究不是長遠之策,總是要下廚的吧?所以,黑暗料理來了。


比如這樣的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名副其實的鍋貼——把鍋都“貼”進去了。圖源@Simi


或者這樣的,一鍋亂燉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一鍋亂燉,也挺好吃。圖源@雪拉檸檬


還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險的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人在廚房漂,哪能不中招。就算是下廚“老司機”也可能會翻車,更何況諸位小白?在經歷坎坷和挫折後,你可能也會突然頓悟:自己和下廚,真的沒有緣分。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城畫君說翻車就翻車的煎餃。


但,非常時期,為了能不餓死,還是得硬著頭皮做啊!


做飯,也很容易上癮


親自下廚做飯後,有些人表示“這是會上癮的!”在廚房的空間裡,為自己為家人做飯,是一種獨特的緩解壓力和保持心情愉悅的方式。許多新晉的下廚愛好者給城畫君分享了他們“上癮”的理由。


#1 會做飯是件長臉的事情


每個廚房新手最開始都是靠從朋友圈點贊或是朋友們的彩虹屁來充值下廚熱情的。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望北 認為世上最好的友情大概就是,每天同吃一個菜。“我們建了個群,每天都有一位姐妹往群上發一道菜的圖,分享做法,群內成員打卡做這道菜,然後分別拍照發上群,選出拍得最好看的圖然後一起發朋友圈,看誰得的贊多。”


從前都是健身打卡,早睡打卡,讀書打卡,沒想到有朝一日玩起了下廚打卡。從前的都市姐妹花搖身一變成了廚房姐妹花。在家太久,化妝的手生疏了?不怕,起碼下廚的手倒是熟練了。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同事之間的對話也變成了菜譜交流。


會做飯,是件很長臉的事。非常時期,家庭裡誰會做飯,那就是誰家庭地位最高。


小黑屋一位編輯直言,抗疫當前,母上大人作為家中唯一會做飯的人,家庭地位格外崇高,“現在沒法離家出走,我和我爸都要哄著她,她還給我們發公告,要求認真執行……”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不會做飯,只好洗碗,一天三頓,洗到絕望,要不考慮學做飯吧。


#2 給愛的人下廚,美好


除此以外,@啵啵球 也告訴城畫君,宅家期間下廚上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家祖孫三代齊下場,溫馨。


外婆、媽媽和女兒一起動手包包子,嘮嘮家常,說說笑話,一起把所有的新春祝福包進包子裡,等待包子剪熟一同享用的時光,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家庭共同活動了。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在家的時光,祖孫三代一起包包子,圖源@啵啵球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00後都變身廚師啦!


“做飯這件事本來就與性別無關,做飯是體會生活之美和感受幸福的重要方式,你會發現一個幸福指數高的家庭里人人幾乎會做飯。”


誠如微博博主@騎原所言,因為疫情,我們度過了史上最漫長的家庭團聚春節,靠著下廚,我們前所未有的貼近彼此,溫暖又幸福。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學會做飯後,連情人節都有不一樣的秀恩愛方式。


#3 下廚就像解數學題


對廚藝高超者來說,下廚的癮,還在於挑戰性。


發現一個頗有難度的菜譜,在家試著把菜做出來,或許賣相不及外面餐廳來得精美,但味道卻不差。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讀者@肥牛 告訴我們,當她做完一道比較複雜的菜,和室友分享,得到肯定時“超有成就感!激勵著我下次再做!”


和還原菜譜、全家出動一樣,挑戰難度,是下廚成癮的另外一種原因,下廚者在廚房中裡控制火候,鑽研做法的過程,某種程度上和學生時代解數學題時相似的,幾番思索,終得成功,異常滿足。


#4 下廚還是一種獨立


姜老師,是城畫君朋友圈名副其實的大廚。她幾乎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廚房作品。疫情期間更是各種變著花樣做飯。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姜老師的homemade烤春雞,光看圖就能多吃兩碗飯。


她說:“為快樂而烹飪,抽出點空閒來做做菜,是在向那些企圖讓我們只要醒著就繼續消費的商家們宣告我們的獨立,大概是我喜歡下廚的原因之一。”


“雖然整個廚房乃至採買的過程依舊被消費滲透,但至少我能自己動手建立起和實物的連接。僅僅為了快樂而不是社會給我的角色定位來決定今天吃什麼。”


但也會得“做飯厭倦症”


受疫情影響而宅家的年輕人就此告別外賣、變成中華小當家了嗎?那也未必,畢竟飯做得多了,也會得厭倦症。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明天吃什麼”這個問題不只困擾了外賣一族,當儲備下來的菜譜消耗殆盡,但第二天飯點又如約而至時,“感覺自己得了做飯厭倦症,晚期那種。”


所以,下廚界的先頭部隊開始不甘於當“下廚小天才”,轉而把自己訓練成“烘焙小天才”。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誰的心裡還沒有個烘焙夢呢?圖源@首美


剛入門家裡還沒烤箱的,就把目光對準了電飯煲。這不,最近全網都在刷屏用電飯煲做蛋糕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微博上#電飯煲蛋糕#話題熱度極高。


若家中有個烤箱,那你想烘焙的心,怕是壓制不住了。麵包、cupcake、餅乾、舒芙蕾……每天睡醒都能想出不一樣的心水烘焙單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 比女人還難搞的舒芙蕾,在這漫長的假期也能搞定。圖源@藍藍


做飯,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對一蔬一果的珍惜,對烹飪器皿的珍視,又或是對做飯給你吃的人的感激,亦或是新手上路時的黑暗料理……人和食物間的磁場,著實妙不可言。


在廚房裡,有我們熱騰騰的生活。認真翻炒,耐心等待,好好吃一頓自己親手做的飯,獲得面對生活的力氣吧。


最後,特殊時期,與各位分享8個下廚tips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希望每個吃過你的菜的人

都能露出這個表情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這段時間,中國人的平均廚藝水平至少上了兩個level


#講講


你有什麼獨家下廚秘笈?

快來評論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