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前兩天文章裡寫了一檔古早綜藝——《百變大咖秀》,於是評論裡炸出了不少忠實粉絲,懷念期期不落,追綜藝的亞子。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百變大咖秀》第一季是2012年播出的,距今不過8年光景,但現在幾乎已經沒有綜藝能讓觀眾準時搬好小板凳,期待到搓手手了。

那為什麼國產綜藝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這樣的優秀綜藝了呢?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那就有必要追根溯源,講講國產綜藝的十八般變化了。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嚴格地說,國產綜藝是90年代初才真正開始的。

那個時候改革開放尚未全面實行開來,人們的文化生活相對貧乏,於是一年一度的晚會成了大家最期待的放鬆方式,這也是春晚備受歡迎的原因。

所以,當一檔集曲藝、雜技、舞蹈、音樂於一體的《綜藝大觀》出現時,立刻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

因為節目區別於傳統的文娛類節目,高舉“綜藝性、娛樂性、觀賞性”大旗,也是最早具有獨特屬性的綜藝性娛樂欄目。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1990年3月14日,《綜藝大觀》第一期播出,然後這檔節目就持續了14年。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停播的原因也很簡單,隨著有線、無線等媒介技術的發展,再加上實行雙休制,觀眾有更多的時間用來休息和娛樂,傳統的“晚會類綜藝”不再能滿足人們五花八門的消遣需求。

益智類的有《幸運52》和《開心辭典》。(包括但不限於)

《幸運52》的形式是邀請普通人擔任選手,以智力競賽和趣味競猜的方式進行battle,獲勝的一方將有機會贏得豐厚的獎品。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李詠砸金蛋那一幕總是讓無數觀眾繃緊神經,但是又充滿期待,總希望砸出來的是大獎。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開心辭典》則是全國的觀眾都能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參與節目,通過一輪輪複試選拔最後晉級者可以到央視演播廳進行最後的角逐。

這檔節目的特色是問題天馬行空,旨在挖掘參賽者的思考能力,而主持人王小丫也成為紅極一時的主持女神。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除了益智類節目,歌舞類節目也是保留著的,只是更偏向娛樂化。

相信《同一首歌》陪伴了不少人的童年,自2000年開播到2010年停播(2012-2013年有短暫復播),無數的歌手的歌聲陪我們度過了週末晚上。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當時這檔節目的slogan很有氣勢,也名副其實:

“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中國最具權威的音樂品牌。”

那些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明星,只要你想得到的,不用想誰上過《同一首歌》,只能偶然想到沒上過這個節目的明星,寥寥無幾。

2005年,《同一首歌》還走進了美國,欄目組和美國MTV音樂臺、韓國KBS電視臺、日本NHK電視臺、新加坡電視臺以及中國香港地區、臺灣地區、澳門地區各大國際性傳媒機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不少地區反響都非常不錯。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只看全明星陣容的音樂盛宴,也難免會審美疲勞,於是,超女快男席捲了全國,很多有音樂夢想的俊男美女紛紛走上海選之路,最後殺出重圍,成為全民偶像。

李宇春、張靚穎、魏晨、張傑......娛樂圈從此多了很多實力派唱將,超女快男的舞臺也成了普通人成為明星的方式之一。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但既然是淘汰制音樂比賽,超女快男對唱功和外形的要求都比較高,於是,受眾更加廣泛的《我愛記歌詞》應運而生。

這檔節目既簡單又有趣,了卻了很多“中華小曲庫”的K歌夢想。

節目採取全民K歌、不設門檻的方式,旨在打造全國K歌聯盟。

規則簡單到只有一條:"誰能唱對歌詞"。

不比歌喉,不比舞臺表現,不比你漂不漂亮帥不帥,就比比看誰的記性好,只要你能唱對規定的歌詞就算你贏。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當時的主持人華少和蒙丹,騷凹瑞是朱丹,到現在依然很有知名度。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作為一名主持人,華少是稱職的。

但華少名聲的打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好聲音》

在這檔節目中,觀眾感受到了主持人華少的“巧舌如簧”,因此他被讚譽為“中國好舌頭”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但是比華少更令人心曠神怡的,是四位導師盲選學員組成戰隊相互battle,想想都刺激。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這檔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由於其形式的新穎性,迅速火遍全網。

“我今年有32場演唱會”、“你的夢想是什麼?”

這些導師的經典口頭禪也成為了大家調侃的梗,也證明了這檔節目的火爆性。

不得不說,《中國好聲音》的大火讓電視圈業內人士認識到了“歐美模式”的價值與市場;

於是不久後,“韓綜”本土化作品《奔跑吧,兄弟》也大受歡迎。

最火的鄧超擔任隊長,而當年名不見經傳的李晨、鄭愷、王祖藍也憑此打開了名氣。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嚐到了“進口綜藝”大火的甜頭,索性大批量引入。

說實話,引入之初,口碑還是不錯的,因為大家能看到不同類型的新鮮綜藝:

比如《爸爸去哪兒》、《真正男子漢》、《極限挑戰》等韓式綜藝,《中國好聲音4》、《極速前進2》等歐美式綜藝。

兩種綜藝模式火熱對打,實現了綜藝節目短暫的繁榮。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進口類綜藝演播室battle+戶外真人秀的模式,雖然給觀眾帶來了新鮮的觀感體驗,但這種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顯:

就拿最火的《好聲音》和《跑男》來說,第一季大家圖個新鮮,第二季第三季大家還能靠固有好感追下去,但這種好感也是有底線的。

節目模式照搬照抄,新鮮感遞減,觀眾已經產生疲倦心理。

歐美模式的綜藝重素人,強調通過素人的表現來體現人性;

韓綜則注重秀,強化編劇的作用,通過明星的演技,把某些情節“演出來”達到某種效果。

而國綜在照搬的同時,則強化了明星本身,全明星陣容、大牌明星加盟成為許多節目的噱頭。

而節目固定嘉賓頻繁換血的原因,則是跟大牌明星身價倍增有關。

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節目組要保障收視率就要請大牌,大牌明星出場費動輒上千萬,節目組就不得不多拉廣告來充實資本。

所以,在廣告里加播節目,內容逐漸浮誇化、表演化,其實就失去了綜藝的靈魂。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在舊的引進節目不能滿足觀眾胃口時,國綜沒有更深入地考慮原因,而是一股腦兒地引進更多節目,種類繁多,數量驚人。

2018年,韓媒公佈國綜抄襲了他們34個綜藝節目。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但並不是所有的韓綜都適合國內觀眾的胃口,有的節目連抄都抄不好,愣是把8.3分的《請給一頓飯show》,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抄成了豆瓣3.1的《親愛的,來吃飯》。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害,除了一聲嘆息我還能說什麼呢?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鬧心歸鬧心,國產綜藝也有幾檔熱度和口碑很好的。

《百變大咖秀》算一個,其受歡迎的原因前幾天也分析過了。

認認真真模仿+搞笑,賈玲版千頌伊至今還是B站的好素材;

節目組時不時還會安排本尊來踢館。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除了認真搞笑的《百變大咖秀》,季季不落,期期必看的,還有《明星大偵探》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全明星陣容+製作精良+主題深刻+梗王集合,使這檔節目成為國產綜藝之光。

開局評分9.3,算是王炸級別了。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第二季第三季也都維持了豆瓣9.1的高分;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第四季第五季由於劇情拖沓等緣故,評分跌落至8.6,但仍是不錯的水平。

作為比較容易枯燥的推理真人秀,明星的角色扮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節目的趣味性;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而本來單調無趣的蒐證、討論過程又被嘉賓們的嬉鬧,玩梗兒填充了;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最主要是,每期都有一個主題,關注社會問題(如環保)或人的內心(如自閉症兒童心理健康等),甚至直擊娛樂圈(明星的人設問題),節目最後的昇華往往使觀眾受到心靈的洗滌與安撫。

這大概也是一檔娛樂節目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國產綜藝為什麼再也拍不出《百變大咖秀》?


國產綜藝並非沒有輝煌的明天,而是所有電視人都不能忘記做節目的初衷:

用心,觀眾才能買賬。

相信國綜一定會有神仙打架那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