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對自己狠,對別人寬容的,都是有福之人

人這一輩子,對自己狠,對別人寬容的,都是有福之人


開篇咱們先講個故事。


有個人養了一隻漂亮的鸚鵡,他對它喜愛有加,美中不足的是這隻鸚鵡有個令人生惡的壞毛病,那就是經常發出類似人咳嗽的動靜,不僅聲音沙啞難聽,而且好像喉嚨裡總是堵著濃痰,聽起來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他帶著鸚鵡去看醫生,心想覺得若實在醫不好這個討厭的壞毛病,這個鸚鵡可就一點都不可愛了。


醫生一番仔細檢查後,發現鸚鵡並沒有那個人所懷疑的呼吸系統疾病,渾身上下一點毛病都沒有。主人表示很不解,“那它為什麼會發出那樣難聽的咳嗽聲呢?”醫生想了想,回答說:“鸚鵡擅長學舌,你們家是不是有人經常咳嗽,所以鸚鵡才學會了咳嗽?”


聽了醫生的解釋,男人恍然大悟,繼而又有些不好意思。原來鸚鵡正是學的他的咳嗽聲。他從來沒有想過是自己教會了鸚鵡製造這種噪音,更沒有想到這聲音本來就是這般不悅耳。


故事簡單,道理不簡單。


人這一輩子,對自己狠,對別人寬容的,都是有福之人


1.每個人都對自己寬容,對別人挑剔


人在面對自己的時候,總會特別寬容,當自己做某件事時,總會找各種藉口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即使做錯了事情,也會被錯歸咎於其他人、其他物,甚至是大環境。


孟子曾說:自己做得很少,而去要求別人太多,就像不鋤自己田裡的野草,卻閒得無聊跑去挑剔別人田中的野草,這種人是極其令人厭惡的。


對別人挑剔,這是非常讓人討厭的行為。如果人人都挑剔對方,人與人之間是無法相處的。


那怎麼辦呢?


《論語·衛靈公》中講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說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能遠離別人的怨恨。我們只要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嚴格地要求和責備自己,而對人則採取寬容的態度,在責備和批評別人的時候應該儘量能夠做到和緩寬厚,先想想自己在這方面是否做得夠好,世界就和平很多。


所謂“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其實,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當每個人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時,所謂的斤斤計較就會越來越少,矛盾自然也就越來越少。當每個人都能像原諒自己一樣去原諒別人時,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融洽、越來越和諧。


人這一輩子,對自己狠,對別人寬容的,都是有福之人


2.誰是有福的人


淨空法師曾說:“誰是真正的有福之人?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樣的人才有福。”法師還說:“喜歡歸罪於人,是一種缺乏勇氣的態度,以及懦弱的表現,人人都應時時具備一顆瞭解責任與反省的心。”


我們處在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個體意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為人處事的行為方式和習慣,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表現得非常複雜,尤其是朋友同事之間,相處時間長,抬頭不見低頭見,關係處理起來顯得更加微妙。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乃是同他人處好關係的關鍵。


要真正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並不容易,因為一般人往往只看到世間的不滿、不美好,就會覺得不滿意、不舒服,嗔惱的心就顯現起來,就想責怪別人、教訓別人。


人這一輩子,對自己狠,對別人寬容的,都是有福之人


我們看別人的是非過失,總能看得十分分明,但若要反省察覺自己的問題、缺失,卻是十分困難。因此關鍵就在於“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眼睛看到別人的問題,正好用來提醒自己不要做錯,如果我們能夠這樣要求自己就容易進步。


往往我們原諒自己很容易,要原諒別人卻很困難,能夠把原諒自己的心拿來原諒別人,如果我們能像這樣做,就可以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為。


嚴以律己,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報人以微笑;時刻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尊重別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人處事,三思而後行;寬以待人,得饒人處且饒人,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別求全責備,哪怕別人有缺點,我們也要儘可能的去容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學會去理解、去寬容。


人這一輩子,對自己狠,對別人寬容的,都是有福之人


3.不苛責,矛盾就過去了


有個人在集市裡做小生意,他的貨品物美價廉,加上服務態度極好,很多人都願意去他那裡買東西,他也因此招來了同行的嫉妒。為了表達他們的不滿,同行們常常把自家的垃圾掃到這個人的店門口。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個人卻總是笑笑,默默地把垃圾打掃乾淨。


看著這個人似乎總是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有人問他說:“大家總是把垃圾堆到你門口,你為什麼不生氣呢?”這個人笑著回答說:“我們家鄉每年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不倒垃圾,還把垃圾往裡掃,掃的越多,就預示著賺到的錢越多。現在大家每天都幫我集財,我為什麼要生氣呢?” 這個人的話傳達開去,大家都覺得有些慚愧,類似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這個人寬恕了別人,不僅化解了鄰里之間的矛盾,而且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倘若求全責備,爭鋒相對,結局一定與此相反。


寬以待人,寬以待己可能是放縱;嚴以待人,嚴以待己可能是刻薄;嚴以待人,寬以待己可能是本能;寬以待人,嚴以待己才應該是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