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跨境電商與成都“雲簽約”

深圳市特米供應鏈技術有限公司、蘇州絲路互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支一(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昨日,伴隨著成都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運營負責人邢小剛的介紹,7家跨境電商企業代表在鏡頭對面舉手示意,並進行了中心入駐集中“雲簽約”儀式,這也是成都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2020年的第一批入駐企業集中籤約。

成都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也在疫情之下創新開展“雲招商”,充分利用網絡發佈推介等方式,積極開展“不出門跑遍天下”招商工作,本次舉行中心入駐企業集中“雲簽約”儀式,旨在進一步打響成都跨境電商全球服務資源產業名片,確保特殊時期招商順利開展。


把全球資源“用”起來

已依託跨境電商進口應急物資5205萬餘件

眾所周知,今年春節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醫療防疫物資極度緊張,而在國內工廠產能尚未完全恢復、上下游產業鏈原材料緊張的形勢下,成都防疫物資的全球採購迅速展開,也使得市民在戰“疫”的過程中,多了些“底氣”。

“在疫情期間,我們委託多家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開展防疫物資採購,利用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海外供應鏈資源在全球尋求貨源,並授權多家跨境電商物流企業開展‘抗擊疫情’專業服務,利用海外倉等資源最大程度組織防疫物資的集合和分撥。”在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基於對國內外市場資源的“掌控”能力,此次抗擊疫情的全球物資採購及運輸環節中,跨境電商的全球供應鏈及物流可以說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就1月29日,僅用時4天便實現了首批跨境採購的醫療物資抵運成都。截至目前,成都依託跨境電商企業更是從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地二十餘個國家進口併到貨的應急物資共計5205萬餘件。“不得不說的是,疫情期間,成都40餘家跨境電商企業積極參與,被業界稱為‘閃電式’全球採購,有力地幫助了成都應對疫情。”成都市商務局總經濟師周立志表示,接下來將依託中國(成都)跨境電商綜試區,充分發揮跨境電子商務資源和效率優勢,創新應對各類應急事件的物資供應挑戰,形成常態化的機制和體制。


把城市產業“做”起來

持續吸引跨境電商、供應鏈企業等集聚發展

深圳市特米供應鏈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城市跨境電商需求增長快速,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們希望通過和本地企業資源結合,為其在跨境物流、金融、結算等方面提供支持。”記者梳理發現,此次7家入駐企業涉及供應鏈技術、電子商務零售多個產業鏈環節,對於在成都的發展企業不約而同都提到了要與全球市場“掛鉤”的設想,跨境電商將對全球物資供給與市場需求進行商業化快速匹配,並能通過跨境物流第一時間將物資運抵全球最需要的地方,這成為了拓展城市消費深度和廣度的“優選”,自然也成為了賦能實體經濟,拉動城市經濟增長的產業新引擎。

對於做強產業,不斷的強鏈補鏈自然是不可避免的過程,此次7家企業的入駐勢必有所助力。對此,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還提到,今年將繼續做好各項重點任務工作,包括持續吸引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供應鏈企業、物流服務企業、金融服務企業等主體在成都集聚發展,“同時,要加快推動市場採購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傳統企業利用跨境電商轉型升級和拓展國際市場;加快在‘一帶一路’沿線主要節點城市和海外主要貿易目的地完善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於國際航線、國際班列的全球物流體系,搭建和整合高效、柔性、低成本的全球配送網絡,提升成都對全球貿易資源的配置和運用能力,並探索跨境電商進口業務模式創新,支持鼓勵跨境電商中高端消費商品進口,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把跨境消費“拉”起來

今年力爭全市跨境電商交易突破400億元

防控疫情所需也讓人們的消費習慣有所改變,大部分消費需求由線下轉至線上,也為跨境電商拉動消費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成都金舶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琅表示,成都有著適宜跨境電商發展的區位、交通樞紐、人才基礎等多方面優勢,尤其是中歐班列(成都),大大縮短了過去海運的時間成本,“這也是眾多跨境電商看好成都的關鍵,跨境電商企業的入駐不僅帶來稅收,更為城市居民帶來了更豐富的消費選擇。”對此,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直言,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將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營造產業發展最優營商環境。

2019年,成都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202.51億元,同比增長102.5%,連續第四年增速在100%以上。截至去年底,成都市共有1007家跨境電商備案企業。2020年,成都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將吸引100家以上優質企業和機構入駐,全市將實現跨境電商備案企業2000家以上,交易規模突破4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