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底撈、恆大……它們是如何“反脆弱”的?


華為、海底撈、恆大……它們是如何“反脆弱”的?

最近,“反脆弱能力”被企業家多次提及。

反脆弱是“黑天鵝之父”塔勒布提出的概念,他主張: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疫情這隻“黑天鵝”,給大多數企業帶來很大的衝擊,比如率先喊出“現金流抗不過3個月”的西貝,也有逢山開路憋著勁準備擴大市場份額的企業,比如計劃在疫情後把屏幕數字化率提升到100%的分眾傳媒。

“有雄心的企業家都覺得機會來了,他們在用力踩油門,絕對不是踩剎車。”這是江南春和許多頭部企業交流後收到的反饋。

遇到大困境時,不踩剎車踩油門,或許與常識相悖,但低谷的盡頭往往是轉機,當企業把疫情期當作五年計劃中短短的投入期時,有可能就會改變當下的競爭格局。

不過,不是任何一家企業都能選擇踩油門的,是選擇踩油門還是踩剎車,企業的反脆弱能力是關鍵項。

01 你的脆弱是否不堪一擊

“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的這段發言,引起了破圈層的關注和傳播,人們想不明白的是,為何一家行業頭部公司會在意外面前顯得如此脆弱。

疫情之前,西貝是僅次於海底撈的本土規模最為龐大的連鎖餐飲品牌。疫情之後,西貝旗下80%以上的門店因疫情關停堂食業務,近200家門店維持外賣業務,每日營收僅有正常營業時的十分之一。

與西貝的焦慮相比,海底撈表現得十分淡定。在餐飲業處於普遍焦慮中時,海底撈只上線了一段6分鐘的視頻,內容是“張大哥和你一起做碗番茄雞蛋麵”,與疫情無關,也與公司無關。

海底撈依舊鎮定自若地展開外賣業務,上線“開飯了”方便菜餚,新加坡門店照常爆滿……有序地迎接市場復甦。

西貝和海底撈這組有趣對照,讓人看到,兩家保持了對國內同行領先優勢的頭部企業,在遇到不可控因素時,展現出的不同抗壓能力。

在對抗和克服困難上,每家企業的免疫能力都不一樣。即便是像西貝這樣的頭部企業,在挑戰面前也可能跟一些中小企業一樣不堪一擊,當然也有如同海底撈一樣的企業,它們的反脆弱能力更強一些,各方面都表現的更好。

華為、海底撈、恆大……它們是如何“反脆弱”的?

恆大項目

房企中比如恆大。在各房企2月銷售業績創近幾年單月銷售新低時,恆大通過“網上賣房”的非常手段,實現了470億元的銷售額,位列行業第一。

對於企業來說,疫情之外,其實挑戰常在,2019年地產業倒閉的房企就有400多家。

這次疫情恰恰給了企業重新思考反脆弱能力的機會,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絕對不是待在傳統的舒適圈內,而是去構建生態型發展系統。

02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縱觀危機時刻能展現出好身手的企業,他們都有一樣的共性,就是不把業務集中在一點上。

西貝和海底撈,兩家頭部連鎖餐飲品牌最大的不同就是,西貝的業務架構單一,只有餐飲店,而海底撈的業務佈局廣泛。

強大的上下游協同能力,讓海底撈在受到疫情影響時,迅速轉到線上推出方便菜餚系列,進軍半成品市場。

受該消息影響,3月6日海底撈高開高走,漲幅不斷擴大,盤中最高漲幅達7.70%。截至收盤,海底撈漲5.70%,報34.30港元,最新總市值達1818億港元。

生態化的佈局,加上地基夠深夠穩,海底撈的抵抗力自然比單純的餐飲品牌好得多。

華為、海底撈、恆大……它們是如何“反脆弱”的?

恆大項目


成功的企業總是相似的,無獨有偶,此次逆勢突圍的恆大,也是地產圈內出了名的生態化佈局的代表。

目前,恆大形成了以地產為基礎,旅遊文化、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多元化產業格局。

且每個產業都不是淺嘗則止,而是深入佈局全產業鏈。拿汽車產業來說,短短兩年時間,恆大就已構建起完整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全產業鏈閉環,並計劃三至五年成為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車企之一。

觀察那些在市場上那些活的好的企業,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會穩紮穩打地深入到產業鏈的上下游,或是將投資放到多個領域,以便抗擊風險。

如果你永遠躺在舊有的舒適區,寄希望於單一的業務線,沒有其他可發力的後繼力量,那麼一旦碰帶像疫情這樣的黑天鵝,就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03練就一身快速應變的肌肉記憶

都說華為是一家創造奇蹟的企業,自1988年創立以來,以爆炸般的速度,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通信行業的領頭羊。為什麼?答案是執行力。

任正非深信,實踐出真知,要從一線來,再到一線去。因此,華為總會提拔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做高級管理工作。

團隊擁有超強戰鬥力,才能將來自集團層面的戰略落實到位,而不只是空談。

華為、海底撈、恆大……它們是如何“反脆弱”的?

恆大項目


拿恆大來說,全國樓盤網上銷售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自2月13日宣佈全面網上賣房,連續推出75折優惠、最低價鎖定、無理由退房,還發起全民參與的“賺錢遊戲”——3月4日起在恆房通繳納3000元定金成為會員預定房源,然後可推薦別人買房獲得35000元+1%的佣金獎勵,如果沒賣出去也可無理由退房拿回定金。

這一套組合拳,除了集團層面要快速決策營銷戰略,企業內各層級都需要高效配合。如果恆大的組織能力經受不住考驗,那麼恆大也不可能完成讓人豔羨的銷售業績。

全面實施“網上賣房”三天後,恆大發布了一份讓人瞠目結舌的業績單,客戶認購房屋4.75萬套,總價值約580億元。

當然,企業的免疫系統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在一次次的打怪中升級,等到下一次細菌來襲就會產生“搞定它”的條件反射。

恆大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其5年前就開發恆房通平臺,並持續進行優化,早早進行線上線下營銷體系的佈局,那麼恆大步子邁得再大也沒有用。

如果不是其在營銷手法上持續創新,比如第一個提出“無理由退房”等打法,那麼此次的營銷也不會迅速撕開“網上賣房”的口子。

這就像球員的肌肉記憶,當他們訓練成了常態,在比賽球場上,手感來了怎麼投怎麼進。

今天,絕大部分人看企業都特別在意表象的東西,即營業額、利潤、增長率,反而對企業的組織能力不夠關注。

其實高效的管理機制和團隊執行力,才是企業競爭力的有力體現。

羅振宇說,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疫情並不是企業發展甩鍋的藉口,即便沒有疫情“大考”,那些反脆弱能力不佳的企業仍然會倒在下一次危機來臨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