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水貴安 暢談綠色發展——綠色金融論壇(貴安新區)嘉賓發言摘登

7月6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綠色金融論壇(貴安新區)在貴安新區北斗灣開元酒店舉行。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論壇主題“綠色金融·生態文明新動力”進行演講,本報特整理與會嘉賓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聚焦山水貴安 暢談綠色發展——綠色金融論壇(貴安新區)嘉賓發言摘登

蔡宇(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

推動保險資金在貴安綠色投資

綠色金融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大家都非常關注。在此,我就進一步開展綠色保險試點工作談幾點思考。

綠色保險的服務領域正在不斷拓寬。最初,一談到綠色保險,常常特指環境汙染責任保險。隨著實踐的發展,綠色保險的服務領域、服務功能正在不斷拓寬和擴大。環境汙染責任保險是綠色保險的一個重要險種,是保險業參與投保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環境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險種。

在五省區開展的綠色金融試點工作中,均將推進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並列為綠色保險試點工作的重點。同時,各地結合實際,綠色保險試點工作內容各有側重、各有特色。比如在貴安,就主推森林保險、綠色農業保險等險種。

為促進綠色保險進一步發揮功能作用,需要不斷加大對綠色保險功能作用的介紹與宣傳。在服務綠色發展方面,綠色保險的探索是初步的,需擴大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保險業應積極加強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改進及創新綠色保險服務。

同時,綠色保險服務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來自保險服務需求方的支持與幫助。在上個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召開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座談會,對一年來的試點工作情況進行了交流總結,各地在開展綠色金融試點工作中的創新實踐經驗,給大家進一步開展綠色保險工作帶來了很多啟發。

我建議,進一步加大對綠色保險試點經驗和案例的分享,進一步加大綠色保險工作的宣傳,運用保險機制加強風險管理的保險意識。同時,通過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研究,在進一步深入瞭解綠色保險的基礎上,探討保險方案。

積極探索創新合作機制,促進綠色保險進一步發揮功能作用。一年來,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結合當地實際,創造性地開展綠色金融試點工作初見成效。在深化綠色保險創新方面,浙江、福州在去年開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基礎上,近期將在重點行業全面啟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工作。

今年3月,貴州保監局印發了《貴安新區綠色保險創新工作實施方案》,將進一步立足貴安新區綠色產業發展實際,保險業將積極研發可再生資源、產品質量保險、專利技術質押貸款保險等,同時探索建立農業保險保費費率與生產經營聯動調節機制,將積極利用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設計的資產管理信息交互系統渠道,加大對貴安新區綠色產業項目的推介力度,積極推介保險資金進行綠色投資。

聚焦山水貴安 暢談綠色發展——綠色金融論壇(貴安新區)嘉賓發言摘登

周誠君(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

改革體制機制 創新發展模式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基於市場化原則,我們要想辦法把綠色項目、綠色投資、綠色金融產生的社會效益外部性內生化,內生為金融機構市場主體的財務收益或者財務指令。

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即是金融機構市場主體獲得感夠不夠強烈?與金融機構的合作能不能可持續?有沒有回報?要不要承擔其他更多的非市場責任?怎麼才能激發內生動力?

作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所獲得的政策優先程度,跟非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地方相比,比方說貴安新區跟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相比,在體制機制上的突破,改革創新還不明顯。從我看到的一系列產品和一系列突破而言,在這方面跟我們預想設計的目標還有差距。這也是為什麼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要把焦點、重點、痛點放在體制機制的創新上。

改革創新試驗區,發展的重要思路就是在體制機制上要有所改革和創新,真正體現改革創新試驗區的目標意義。比方說可以有存量的,對現有的制度,讓商業銀行覺得在運行時帶來了太多的成本,就把這些約束稍微減輕一下。

增量方面,比如人民銀行的考核,將綠色金融納入考核,在過去沒有。商業銀行進行環境風險壓力測試,全球領先,這是屬於增量的創新。這些大多是涉及中央層面,也有一些涉及地方層面,如果在試驗區先行先試,在體制機制上有所突破,國務院就可以讓改革創新試驗區進行改革創新試點。

我建議,改革創新試驗區要把工作重點、突破點、痛點,放在體制機制的創新上。同時,推動體制機制的創新突破改革時,必須要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市場化原則。綠色金融不承擔財政義務、不承擔政策性金融義務、不承擔非市場化的社會責任;二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強調市場化原則、要強調問題導向、要強調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但首先是自下而上。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委加強對五個改革創新試驗區的考核評估,我認為有兩個標準。一是在體制機制的創新上有沒有進展,有沒有動足腦筋,有沒有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二是隻要有了體制機制上的進展,給金融機構更大的獲得感,金融機構束縛放鬆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就能對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形成良好的推動作用。

聚焦山水貴安 暢談綠色發展——綠色金融論壇(貴安新區)嘉賓發言摘登

趙普 (貴州財經大學副校長)

建設新時代大學 開創經濟新未來

綠色金融既是環保議題,也是金融議題。2013年起,綠色金融作為專題成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論壇主題在六年間先後經歷了綠色金融與實體經濟、中國綠色轉型、綠色經濟發展、全球經濟綠色化、大生態戰略,到今年“綠色金融·生態文明新動力”的變遷,反映了綠色金融在貴州探索發展新路徑,追求發展高質量,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中的作用日漸突顯。

貴州財經大學作為貴州省唯一的財經類大學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建設的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基地,現有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八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承建了國家統計局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辦的大數據學院。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立足貴州、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的服務定位,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在提升優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金融加快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也積累了一定經驗。

長期以來,我校以省內金融學科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金融學院和國內第一家書院型學院“大數據金融學院”為主陣地,持續加強金融學這一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重點學科的提升,先後建設了國家級特色金融教學示範區、經濟仿真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獲批成立了中國西部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欠發達地區普惠金融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究機構。同時,還成立了由40多名教授和70餘名博士組成的綠色金融發展教研團隊,加強綠色金融領域的探索、耕耘和實踐轉化。

下一步,貴州財經大學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和本次論壇舉辦為契機,進一步充分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智庫優勢、輔政優勢,更加註重學校發展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有力融入、有效融入和特色融入,實現新時代學校內涵式發展質量提升與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同頻共振貢獻力量。

聚焦山水貴安 暢談綠色發展——綠色金融論壇(貴安新區)嘉賓發言摘登

馬駿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

貴安要創造做法和經驗

貴安新區是國家級新區,目前正處於大力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和建築階段。未來,基礎設施和建築物是應對碳排放的重點,我們要大量減碳,這關鍵在於從現在開始所有的新建建築物都必須實行比較高的綠色要求、低碳標準,如果二十年後再去做就太晚了。因此,作為新區,我想有必要有義務也有機會創造綠色金融來支持綠色建築和綠色基礎設施的一些新的做法和可推廣經驗。

我們最近在北京召開的研討會有了最初的幾個想法:在新的地方,尤其是像貴安這樣的新區,應該強制要求所有的建築都達到一種標準。如果是政府建築物的話,應該是要達到很高的標準;如果是商業建築住宅,可以分步走,但是應該在遠的將來能夠保證所有的建築達到綠色標準。全國範圍來講,住建部已經要求五年以後50%的新建建築要達到綠色標準。十年以後,中國全部的新建建築都應該是綠色的。作為一個國家級新區,我想這個要求應該更高,速度也更快。

如何通過綠色金融支持林業,我想這是貴州的特色和亮點。因為貴州的森林覆蓋率很高,未來要繼續作為大的生態環境中的肺功能。這個肺能不能創造經濟效益、獲得金融化資源,就看能否充分利用碳匯機制。全國正在建立統一的碳交易所,目前還沒有充分考慮這個碳匯機制,它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怎麼樣獲得收益?有些是未來獲得的,能不能把未來的碳匯收入作為抵押質押到銀行去借錢,到資本市場去發債券,有了這樣的碳匯作為融資,就可能獲得一個重要的新的投資渠道,我們要積極主動去探索這個問題。

還有一個方面,貴州是一個能用綠色金融支持綠色農業發展非常有潛力的地方,畢竟貴州還是有很多貧困地區,貧困地區大部分還是農業縣。如何把扶貧和綠色發展結合起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我想發展綠色農業至少面臨幾個挑戰和機遇。舉個具體的例子,如果作為貸款來支持扶貧項目的話,可能現在就要考慮是不是有更多的優惠貸款以及能否得到政府補貼的貸款,運用到支持有機和綠色當中去;還要建立一套完整和標準的認證體系,起步的時候能不能把一些容易識別的綠色農業項目先識別出來。比如說某一個農業項目用了有機肥,而不是用傳統的化肥,這樣的項目我覺得可以在近期就獲得比較優惠的綠色農業貸款支持。

聚焦山水貴安 暢談綠色發展——綠色金融論壇(貴安新區)嘉賓發言摘登

馬險峰(中國證監會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五項舉措助推綠色金融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綠色金融的發展。近年來,我們有力支持了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和綠色金融建設。關於資本市場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我們有五點看法。

第一,綠色資本市場運用融資發展。綠色企業均可按規定提出上市申請,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均予以支持,目前已經納入證監會的工作。2017年綠色企業合計再融資為755億元,11家公司完成首發融資。同時清潔能源6家上市公司實施再融資。

第二,建立完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資本市場是進行信息披露的市場,信息披露的內容程度對資產影響較大。過去兩年來,證監會強制要求屬於環保部門公佈的重點排汙單位、公司披露有關環境信息,並鼓勵上市公司自願披露有利於環境保護、防治汙染輿情環境的信息,鼓勵第三方機構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進行核查。還將與國家監管部門加強合作,進一步健全對主要汙染物的排查機制,根據重大環境事件等具體的環境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建立上市公司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第三,推動證券交易所市場綠色債券的規範發展。證券交易所綠色債券市場的品種範圍較大,可持續公司債券、熊貓公司債券等品種示範作用較強,拓寬了融資渠道,又節省了財務成本,效益突出。綠色債券項目每年可節約標準近5000噸,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億噸。

第四,支持綠色指數、綠色基金產品的研究,倡導綠色投資理念。積極支持基金管理機構以綠色相關指數為基礎,開發研究公募基金產品。

第五,推動綠色金融方向擴大。2017年上交所、深交所先後加入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組織,標誌著交易所將在支持可持續發展、推動綠色金融建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聚焦山水貴安 暢談綠色發展——綠色金融論壇(貴安新區)嘉賓發言摘登

周月秋(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

綠色金融是實現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

資金顯然是商業銀行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供的最大動力源。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都是在經濟運行下實現的,經濟運行是離不開資金支持的。我們國家的金融格局基本已經決定了金融體系,商業銀行自然而然成為了融資市場最大的供給方。作為這樣的邏輯,作為經濟持續的優化轉型來提供優化支持,這是商業銀行的一個本原和內在要求。結構優化的過程中,自然包括生態、環保、綠色等方面。

商業銀行先行先試所採取的一些措施、積累的經驗,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樣本。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就開始對經營管理信貸做了初步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關於綠色信貸、綠色金融方面的一些政策,比如說境內綠色信貸綱領性文件《綠色信貸指引》,比如說環境安全重大風險貸款項目進行統計規劃內的《綠色信貸統計制度》等,都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在這個過程中,各家銀行也都採取了措施。綠色信貸對銀行而言,安全也得到了相應的保證。我認為,商業銀行在這些探索方面取得的經驗,應該說已經初步證實了它是對社會、對銀行、對企業都是有益的。

環境風險量化管理的實踐,我認為正在為產業的轉型提供支撐。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環境風險管理工具的不足。因為不足,所以全球的金融業在推廣綠色金融時可能有一點挑戰和障礙,正因為有挑戰和障礙,所以金融機構在管理環境風險時,有時候針對性不強,有時候在考慮環境和社會風險的資產配比時是比較難實現的。

我們很清楚發展綠色金融、實現生態文明肯定是不容易的,需要銀行、企業、社會各方面做出努力,我們所做的這些努力,實際上只是想證明一點,就是發展綠色金融、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既是落實國家戰略的安排、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符合市場化規律的,這樣的投資是具有商業價值的。

(文/本報記者 高飛 申雨婷 實習記者 楊鳴丹 整理)

(圖/本報記者 劉啟鈞 周元傑 謝佳傑 劉先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