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本文首發自:三點一彎鉤


01

疫情結束,我們就離婚吧



“老公在外地工作,本來一年只有幾次團聚機會,由於疫情長假,我今年整整一個月都跟老公朝夕相處。


起初很甜蜜,可到了第二週,我就開始受不了了:老公咳嗽時長大的嘴巴,睡覺時打響的呼嚕,上廁所時沒放下來的馬桶圈,看上去都無比礙眼,我真希望他消失!


剛開始,我以為是新冠肺炎讓我過度緊張,但時間長了,我感到不對勁:


我打從心底抗拒和老公親密。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我享受夫妻生活,但晚上睡覺的時候,我總會下意識的不去靠近老公,不與他發生肢體接觸。


他察覺到了,問我是不是嫌棄他最近感冒,怕被傳染。我說不是。


他說:不是你躲個什麼?莫名其妙!


本來天天憋在家裡已經夠難受,老公還用話懟我,我情緒瞬間爆發,大罵他狼心狗肺不是個東西。


如果是以前,我起碼可以出門散個心,等脾氣消了再回家,但現在我在家守著孩子寸步不離,頂多去陽臺坐著生會悶氣。


過去,我總抱怨老公陪我的時間太少,現在真的希望他馬上消失,我現在每天都在想,這是不是因為我們根本不合適,不應該走進婚姻?”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去年春節,離婚率拔高2.6倍,充分證明了“回誰家過年”是一道婚姻送命題。

今年春節,民政局延遲上班,夫妻沒機會出門,婆媳矛盾、回家糾紛、走親戚爭執迎刃而解,但離婚率會因此降低嗎?


未必。


上網一搜,疫情這扇照妖鏡,把很多人的婚姻照得明明白白。


有人不會關心只會抱怨,假期延長關心卻沒有延長;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有人非要頂著疫情回老家,把妻兒留在城裡,妻子無比失望;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有人疫情結束就和老婆離婚,淨身出戶;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有人想通了夫妻不合適,平淡的分開;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婚姻幾十年,實際上面對面的時候不多。


《親密關係》提到一組數據,隨著結婚時間增加,夫妻的幸福感會逐年下降,步入晚年後才趨於平穩。


為什麼會逐年下降?因為夫妻雙方不再投入熱情。


結婚前將彼此視為靈魂伴侶,結婚後將彼此視為空氣,再炙熱的愛經過時間的沉澱,都會變得像白開水一樣平平無奇。


而漫長的隔離期,加快了夫妻減少熱情的過程。這會讓夫妻感到:伴侶越來越不重視自己了。


寡淡的生活,不再重視自己的伴侶,加上雞毛蒜皮的爭吵,很容易讓“相愛容易相處難”變成一句真理。


02

婚姻裡所有的矛盾,都是因為它


維繫婚姻的關鍵是什麼?每當回答這個問題,我都會想起古希臘神話裡,丘比特的“面具式愛情故事”


丘比特愛上了國王的小女兒普塞克,由於她是個凡人,他只能偷偷把她養在宮殿裡,每天晚上來看她。


丘比特警告她:你可以要求一切,唯獨不準看我的臉,否則我們就散夥。


普塞克思念家人,丘比特讓西風送來了她的姐姐們,姐姐嫉妒普塞克的奢華宮殿,慫恿她去看丘比特的臉。


普塞克信了,晚上點燃蠟燭看清了丘比特英俊的睡臉,她激動得顫抖的手沒端穩蠟燭,滾燙的蠟油灼傷了丘比特的手臂。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丘比特勃然大怒,瞬間從普塞克眼前消失,悔恨莫及的普塞克為了找回丘比特,歷經千難萬險,上刀山下火海證明自己的愛,這才讓兩人重歸於好。


這故事集全了愛情的所有元素:激情,慾望,背叛,私密,傷害,爭取……


但它主要告訴我們一件事:就算是朝夕相處的戀人,也會戴著社交面具,使配偶高看自己。這被稱為“自重感”。


佛洛依德認為,人一生最大的需求只有兩個,一個是性需求,一個是被人當成重要人物看待的自重感需求。


人們會不計代價地滿足自己這兩個需求,可往往忽略了配偶也有同樣的需求。婚姻中的所有問題,幾乎都因此產生。


比如疫情期間常見的矛盾,一個常洗手嚴格防疫,一個不洗手隨心所欲,彼此都想說服對方自己才是對的。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事實上對錯只是幌子,夫妻矛盾的根源是:你不夠重視我。


如果夫妻不理解這種心理,很容易就著事情本身吵個不停:我是對的,你要聽我的;你不聽我的,我們就離婚。


可以確定的是,這跟夫妻三觀是否一致沒有太大關係,硬要說的話,這倒是跟夫妻雙方的情商更有關。


誰情商高,誰先察覺到自重感的缺失,誰就能掌握關係裡的主動權,讓對方心服口服。


反之,無論你怎麼說服、爭論、講道理,都無異於對牛彈琴。


03

為什麼朝夕相處,會讓自重感降低?


這場疫情讓很多夫妻理解了一件事:朝夕相處是很可怕的。


病毒的焦慮、宅家的憋悶、環境的恐慌,慢慢滲透進小家庭裡,讓夫妻感到一股強大的外力掌控著命運,自己只能任人魚肉。


為了重拾命運的主動權,內心不夠強大的人,會拼了命從配偶身上索取自重感,或者想方設法讓配偶圍著自己轉。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年前,一位朋友的老公剛剛辭職,本想著年後自己創業,遇上天災只能放棄,宅在家裡全憑存款度日。


他每天手機不離手,不斷向朋友灌輸各種謠言:吃板藍根可以防疫、泡腳可以消滅病毒、疫情是外國人的一場陰謀……


朋友本來就感到有些不安,老公的話更讓她心裡不踏實。


她試圖告訴老公,這些都是謠言,不能信。老公非但聽不進去,反而找出更多理論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朋友說:他現在整天跟我傳謠,我真的覺得很煩,該怎麼才能阻止他?


我說:你可以認真聽他說話,不管他說什麼都表示贊同,一直聽到他講夠了為止。


朋友半信半疑的試了試,第二天,老公果然不再傳謠了,她很好奇的問我原理是什麼。


我說:人在焦灼的時候,最容易感到失重,為了把重心拉回自己身上,他需要通過別人來強調自己的重要性。比如喋喋不休的講話來吸引你的注意力。


這個時候人很容易陷入爭論對錯的誤區,實際上,你只要滿足他的心願,聽他說,讓他感到自己很重要,事情就了了。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大部分人更喜歡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比如夫妻倆朝夕相處,總有人低頭沉迷玩手機;伴侶間耳鬢廝磨,總有人注意力不在對方身上。


對渴望獲得自重感的配偶而言,這簡直就是摧毀婚姻的利器,他們認為:天天在一起,意味著你每時每刻都應該關注我。


就像丘比特在普塞克面前隱藏真面目,被撞破就離開。他希望配偶重視自己的光環和麵具,同時不計代價來了解自己的真實內心。


但現實中,我們結婚前對伴侶的重視,往往並不是出於理智,而是出於荷爾蒙激發的熱情。一旦熱情減少,重視自然會減少。


只有極少數夫妻,婚後能夠始終保持對伴侶的重視,與其說這是“真愛”,不如說這是聰明的社交技巧。


04

如何提升自重感,重拾幸福?


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他人眼裡重要的人,這是人類本性最深層次的驅力,也是兩性相處的真理。


可困難的地方在於,我們從他人身上獲得自重感的同時,也要給予他人同等的自重感,讓配偶感到我們足夠重視他。


比如自幼缺乏父母疼愛的人,精神世界如同冰山雪原,自己都冷得不行,有一絲火焰都要緊緊抓在手上,怎麼可能還有餘力給他人取暖?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所以即使理論上,我們知道不要老是刷手機、不要恐慌病毒、不要一直沉浸在自我世界裡,現實中,我們還是會先顧好自己。


有一個思維誤區是:想要婚姻幸福,夫妻要學會互相體諒。


如果夫妻雙方心理都很健全、強大且充滿善意,順理成章就能做到,不用強調。


但對缺乏愛、缺乏安全感的人來說,就算每天對她強調八百遍,道理全都懂,她也很難做到。因為這根本就不是她真實的想法。


7年來,我接過將近兩百封婚戀諮詢郵件,深刻發現一個道理:如果做不到換位思考、體諒對方,就不要勉強自己去做。


婚姻是一場修行,每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修補童年的傷口,光顧著學習婚姻相處技巧,反而疏忽了自身的心理成長,我認為這是得不償失的。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因為你在給自己戴上面具,但面具戴得再好看,也無法消除你內心深處的焦灼感。不如坦率告訴另一半:


“我的內心有一個傷口,光靠我自己很難使它癒合,需要你足夠重視我並且為我付出,我才能學會如何愛一個人。”


比起因為自重感缺失想要離婚,不如在勞燕分飛之前,把面具摘下來坦誠相見,告訴對方你需要他更加重視你。


即使這樣做無法讓你們重修舊好,至少可以讓你在下一場婚姻裡,獲得成長,避免摔同樣的跤。


當然,我更希望的是通過這場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對話,夫妻關係得到了昇華,感情基礎更加牢固融洽。


畢竟你不是傾國傾城的普塞克,他也不是說走就走的丘比特,正因為你們只是兩個普普通通的人類,才有更多共同之處可以達成理解。


“疫情再不結束,我就要離婚了!”


不得不朝夕相處的生活,給了人們大把的時間去學會如何愛自己。


真正愛自己的人,更會懂得如何讓他人也感受到愛。


這也是親密關係中最美妙的地方:


我不知道什麼是愛,直到我發自肺腑愛上自己。


當我學會重視自己的感受,我也就學會了如何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