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说明:在印刷、邮政、物流、经销商等多方大力支持配合下,《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第2期已正式出刊,即将陆续与各地读者见面。受目前邮政、物流等环节人力物力条件限制,部分地区的送达时间可能延后,希望得到您的谅解。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目录


聚焦 | Focus

李 、舒晋瑜  知言行三者统一,是我的一个期许(访谈)

选自《小说评论》2020年第1期
阎晶明  塔楼小说——关于李洱《应物兄》的读解

选自《扬子江评论》2019年第5期


实力 | Main Current

莫 言  一斗阁笔记六则(短篇小说)

选自《上海文学》2020年第1期


王 松  别字(中篇小说)

选自《收获》2019年第6期


李凤群  路(短篇小说)

选自《安徽文学》2019年第12期


刘荣书  一百零一夜(中篇小说)

选自《湘江文艺》2020年第1期


辽 京  新婚之夜

(短篇小说)

选自《新婚之夜》


杨知寒  大寺终年无雪(短篇小说)

选自《山花》2020年第1期


锋锐 | New Wave

于 坚  列星安陈

选自《雨花》2019年第12期


索南才让 追击·德州商店(短篇小说)

选自《作品》2019年第11期


胡 月  茉莉(短篇小说)

选自《青年作家》2019年第12期


非虚构 | Non-fiction

“山河与故人”小辑

鲍尔吉·原野 火和火不一样

选自《草原》2019年第10期


漆永祥  我的太爷老师

选自《五更盘道》


韩浩月  他是世间一枚笨拙的陀螺

选自《世间的陀螺》


唐 棣  失物集一束

选自《失物集》


陈思呈  私城记三题

选自《私城记》


读大家 | Reading Classics

阿 舍  托尔斯泰的胡子

选自《托尔斯泰的胡子》


书架 | Book Shelf

童伟格  叫魂

选自《王考》


丛治辰  童伟格:时间的流民与无伤之书写(评论)

选自《世界两侧:想象与真实》


艺见 | On Arts

梁 鸿  “塑造”乳房

选自《长江文艺》2019年第10期


本期看点

聚焦| Focus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知言行三者统一,是我的一个期许(访谈)

李 洱、舒晋瑜

选自《小说评论》2020年第1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记得《花腔》完成的时候,李洱感谢主人公葛任,因为带给他反省的力量,并给他一种面对虚无的勇气。李洱在后记中说,希望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天,家人能在自己的枕边放上一本《花腔》,“使葛任先生能听到我和他的对话,听到我最后的呼吸”。现在《应物兄》来了。和葛任一样,“应物兄”在李洱生命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我问他“如果您可以扮演一个文学人物,您想演谁”的时候,李洱毫不犹豫地说:“《花腔》里的葛任,他至今仍是理想人物;还有一个就是应物兄,他是现实中的人物。”
——舒晋瑜


塔楼小说——关于李洱《应物兄》的读解

阎晶明

选自《扬子江评论》2019年第5期


假如一部作品是一幢建筑的话,《应物兄》是什么?四合院?摩天大楼?华而不实的现代派造型?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是当代城市里最常见的塔楼。《应物兄》就是一栋容积率极高的塔楼式小说建筑。小说在用完第九十六万块文字之砖后戛然而止。应物兄在小说的封顶处翻车了,或者因为他的翻车,小说封顶了。车祸现场,“头朝向大地,脚踩向天空”的应物兄,显然要走到生命尽头了。“他意识到那是血在涌向头部。——阎晶明


实力| Main Current


一斗阁笔记六则(短篇小说)

莫 言

选自《上海文学》2020年第1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莫言

作家莫言的这组新作,是从高密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繁茂植物,姿态丰盈。小说由长短不一的笔记组成,字数从二百多字到四百多字不等,从乡土神话,到革命记忆、现代经验……通过亦庄亦谐的文言白话体裁,自凡俗之中显世情,展现炉火纯青的叙事功底,机警幽默又妙趣横生。于此“一斗”之间,似见“核舟”:“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上海文学》推荐语


别字(中篇小说)

王 松

选自《收获》2019年第6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王松

王松为《别字》巧妙地设定了一个罪案小说的叙事外壳——长期以来一直看似安贫乐道地生活在偏远乡下的顾大义,为什么一定要在很多年都未曾谋面的田老师的床头柜上留下这样一张简直就是莫名其妙的带有自己血字的纸片呢?他的如此一种反常行径难道真的是一种蓄意的谋杀吗?

围绕这样的一个中心问题,作家王松以极大的叙事耐心层层剥茧,所最终实现的叙事意图,却是对于顾大义这样一位堪称既往历史“活化石”的人物形象的深度塑造。

——王春林评论


(短篇小说)

李凤群

选自《安徽文学》2019年第12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李凤群


这个小说频繁使用隐喻。“路”是第一个,“雨”是另一个,“老金”和“奶奶”都各负意味。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我们出生时尤在柔软的沙滩,温柔的沙子浸润;一两岁时我们会走,慢慢涉向河水;少年的我们觉得力气使不完,不耐烦清澈的浅滩,狂浪和暴风都像远方的传说,迫不及待奔向河心,以为自己就是中心,其实只是初碰浪花;被呛了几口,就以为命运给了不公平的暴击,以为肉眼所见,一目了然,甚至报仇也是天经地义。殊不知在整整一生的旅途,这已经算是最安全最安心最无杂质的时期了。河心有飘流的朽木、各种垃圾、咬人的大鱼、有毒的草、坏天气,以及一切难以预料的伤害。若想通过激流,平安到达对岸,带着识见、智慧和经历过是非的明理,少年时期的“路之抉择”尤为关键。

——李凤群创作谈


一百零一夜(中篇小说)

刘荣书

选自《湘江文艺》2020年第1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刘荣书


女人从昏睡中醒来。摸到打火机,“咔嚓”一声揿燃。她本想将睡铺旁的蜡烛点着,想起昨夜那蜡烛已燃尽最后一截烛芯,打火机随即被她松手熄灭。

火焰跳闪了一下,随着转瞬即逝的光亮,能隐约看清周围的环境。最为清晰的是她身侧的一堵洞壁。洞壁上显露用树枝画出的数个“正”字。深浅不一,画得却十分周正。女人无须计算,便能清楚地知道洞壁上已集齐了二十个“正”字,恰好一个整数。

今夜,应该是第一百零一夜了。

——摘自《一百零一夜》


新婚之夜(短篇小说)

辽 京

选自《新婚之夜》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辽 京

辽京:80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著有小说集《新婚之夜》。作品曾在“豆瓣阅读”大赛中多次获奖。


辽京擅长“制造”秘密,当然,这秘密是从生活中结结实实生长出来的。阅读她的小说,充满了在生活丛林里探险的惊心动魄。

通过追溯往事,人与人之间的误解、猜忌和排斥,从年少到成年,像噩梦一样萦绕着。在追忆中,几乎所有人都为自己年轻时怠慢和忽视崔凌的行为做“辩护”,只有新娘袁颖理解崔凌的孤独和苦痛。时过境迁之后,谁会真诚地面对自己内心呢?小说中多次重复类似“自杀是她自己的事”或“自杀一定是她自己的问题”之类的辩解词,反讽地写出“平庸之恶”。这场以新婚为名的聚会呈现出独特的剧场效果,依靠对话推进叙述,就像层层剥开洋葱,最后露出的是人性的无底深洞。

——林培源点评


大寺终年无雪(短篇小说)

杨知寒

选自《山花》2020年第1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杨知寒

杨知寒:回族,1994年生于黑龙江鹤城。著有小说集《作茧》,长篇小说《寂寞年生人》。现居杭州。


原来大家那时都在用这样的文体交流,好像两个穿越过来的老人家,在小儿女的年纪里说人生苦短。想着她而今或许在遥远的地方,拥有许多亲密的关系,也一样能满足了她当初同我许下的那些愿望,一样儿不差地过日子。我甚至在今夜里怀疑,这些年是否已经在什么地方碰见过她了,不然为什么眼前总有她后来可能的样子。魏子心今夜应该是走过了桥底的隧道,她应该穿长筒的黑靴子,踢踏而清脆地在桥下的黑暗中迎着驶来的车灯,叼着香烟,哆嗦地跳舞。

——摘自《大寺终年无雪》


锋锐| New Wave


列星安陈

于 坚

选自《雨花》2019年第12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于坚

汉语是一种大地语言,所以,上善若水,随物赋形。这意味着写作是文的流动而不是形的凝固。就像汉字书写中各个笔划、构件之间的关系。个人化的手书,笔划(字典)是一套,但永远没有两个字的结构、气韵、场域是一样的。各种断句、碎片、细节、故事、分行、记录、叙述、表达、引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条直抵主题、意义的直线,而是迂回,协调、商量,讨论、停顿、尊重……随笔而至,最后抵达一种恍兮惚兮、大象无形之境,一个语词的场,一场语词祭祀。我以为现代写作其实是一种文的复活。它以复古的假象呈现着真正有效的现代性。


——摘自于坚《以文为生》


追击·德州商店(短篇小说)

索南才让

选自《作品》2019年第11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索南才让

索南才让:蒙古族,1985年生于青海海北州德州草原。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存在的丰饶》《我是牧马人》,长篇小说《野色失痕》《小牧马人》。曾获青海省文学艺术奖等。


索南才让的小说充满了粗糙的、近乎原始的力量感。我想,这或许正是源于,在索南才让的生活中,他时刻面对的是身处都市的我们不曾经历甚至想象不到的生活现实,他的草原与我们脑海中浪漫主义的诗性想象完全不同,是结结实实的酷暑、寒风,甚至随时都会出现的生命威胁。从这个意义上看,索南才让以及他所代表的生活,本身就具有一种珍贵的异质性。在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两类人,一类野蛮霸道、横行四处,却从未受到惩罚,另一类是活得平凡而隐忍的普通人。他们争吵、辱骂、斗殴,却永远决不出胜者,仿佛两边都陷入不同的失败。在这两者之间,常常有一种失落的英雄主义情怀在弥漫。——行超点评


茉莉(短篇小说)

胡 月

选自《青年作家》2019年第12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胡月

胡月:1989年生,河南人。作品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青年文学》等报刊。曾获全军首届长征文艺奖。现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旅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专业研究生。


《茉莉》是一个很有迷惑性的小说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轻”与“浅”,但实际上,它的叙事密度让人喘不过气,故事亦沉重如铅。胡月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血腥与恐怖,许多场景读来几乎让人窒息;但另一方面,它又符合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规训,所有的牺牲都是伟大的、高尚的、可歌可泣的。《茉莉》用近乎痉挛般的语言,以挟风带雷的震撼直抵我们的心灵。——裴指海点评


非虚构| Non-fiction


“山河与故人”小辑


火和火不一样

鲍尔吉·原野

选自《草原》2019年第10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鲍尔吉·原野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于内蒙古。已出版散文集、短篇小说集七十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等。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烈火英雄》。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你拿手当铲子,嗖嗖嗖地在沙漠上掏一个洞,掏到第三下就挖出湿润的、有水分的、深黄色的沙子。你才知道,每座沙漠里面都藏着许多水。海力苏沙漠和所谓沙化草原不是一回事,它是有机体,它和湖泊、土地、河流、大雁一样,是活的事物。它自古以来就是沙漠,现在还是。

——摘自《火和火不一样》


我的太爷老师

漆永祥

选自《五更盘道》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五更盘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版

漆永祥:1965年生,甘肃漳县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著有《五更盘道》《依稀识得故乡痕:漆家山50年村史》及学术著作《乾嘉考据学研究》《清学札记》等。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亲手缔造了一个理想王国,他的王国一度是那么地熠熠辉煌,就像点缀在贫瘠山野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最原始、最自然、最美好的人性光芒。他的老去与凋谢,带走了一个山村淳朴自然的天籁时代。他曾经是那个山村的脊梁,经风见雨,质朴坚劲,顶天立地,支柱纲常。

——摘自《我的太爷老师》


他是世间一枚笨拙的陀螺

韩浩月

选自《世间的陀螺》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2月版


韩浩月:1974年生,山东郯城人。著有随笔集《错认他乡》《爱如病毒,喜欢潜伏》,影评集《一个人的电影院》,散文集《午睡主义者》《一个人的森林》等。现居北京。


你在年轻的时候,离开故乡与母亲,有没有觉得自己像一枚被鞭子奋力甩打出去的陀螺?在借着惯性慢慢地滑远的过程里,有没有花点心思琢磨,为何自己生来像一枚陀螺,活得也像一枚陀螺?

民谣歌手万晓利为那些旋转着的、舞蹈着的、匍匐行进着的陀螺们写了一首主题曲,歌的名字就叫《陀螺》。每当我写到往事时,脑海里总会浮现这首歌的旋律,这旋律并不悲伤,反而有些淡淡的温暖与美好。这是时间的缘故,原先的那些尖锐、疼痛、寒冷、挣扎,很神奇地消失了。一枚陀螺的勇气,源自它所经历的疼痛;同样,它的释然,也来自对过往深切的理解和深情的拥抱。

——摘自《世间的陀螺·自序》


失物集一束

唐 棣

选自《失物集》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失物集》,漓江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唐棣:1984年生,河北唐山人。著有《西瓜长在天边上》《电影给了我什么》《黎明的漫长旅程》《遗闻集》等。导演作品有电影《满洲里来的人》。曾获2014年新星星艺术节年度实验奖。


我很高兴,终于赶在它们在脑子里消失之前,把这些事物记录下来了。很多离家在外的游子极力书写乡愁,我自问支撑自己写下这些的,肯定不是一份单纯的乡愁而已。

小时候我放学总是匆匆往家里跑,心里就担心大水把家淹了,再也找不到家。现在看来,这种心情深深地影响了我。时至今日,故乡真的被大水淹没。我淤积在心的情感再也没有了出处,不安和怀疑自然变重了。

那些有个地方储存情感、激活记忆的人都让我十分羡慕。自己的故乡又在哪里?我就是在寻找这个地方的旅途中,一边问自己,一边完成了这样一本“失物之书”。

——摘自《失物集·作者的话》


私城记三题

陈思呈

选自《私城记》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私城记》,汉唐阳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月版


陈思呈:1976年生,广东潮州人。著有《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每一眼风景都是愉快的邀请》《一走就是几万里》等。《南方都市报》《美文》等报刊及“腾讯·大家”专栏作家。现居广州。


我曾经想抛弃那个旧的自己,想离自己的过去远一点,仿佛远离一个事故发生现场。老家隐喻着我的缺陷,一个人回到什么样的老家,其实就是回到什么样的缺陷里去。

但我只能有这样一个自己。我生活过的每一分钟,都是我仅有的一个时刻。我仅有一个老家,仅有一个童年和少年,是到达今天的必经之路。

——摘自《私城记·自序》


读大家|Reading Classics


托尔斯泰的胡子

阿 舍

选自《托尔斯泰的胡子》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托尔斯泰的胡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版

阿舍:维吾尔族,1971年生于新疆。著有长篇历史小说《乌孙》,短篇小说集《核桃里的歌声》《飞地在哪里》,散文集《我不知道我是谁》《流水与月亮》,随笔集《托尔斯泰的胡子》等。现居宁夏银川。


我再次打开十分熟悉的《安娜·卡列尼娜》,再次阅读全书的结尾部分。事情就是这么巧合,令列文苦恼的事情正好也扰乱着我。于是感慨与记忆同时涌来,瞬间令我回忆起从初次阅读《安娜·卡列尼娜》到这一次的整个过程,它竟然贯穿了我的大半个人生,从大学时代到恋爱、嫁人、生子,再到万事将休的人至中年,似乎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与它相遇……

如此经年,次次不同,累积起来的感触与思索竟然应和着自身的生长与变化,似乎那些黑色的字符成了食粮,一个个地进入了血肉筋骨,最终化为我的某个表情、某种爱欲,或者某声腔调。回头一想,这样的一路相伴与有赠断然是他者不能企及的,而记录下来的过程,想必还会有更多动容的发现。

——摘自《托尔斯泰的胡子》


书架|Book Shelf


叫魂

童伟格

选自《王考》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王考》,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版

童伟格:1977年生于台湾省新北市。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硕士班。著有短篇小说集《王考》,长篇小说《无伤时代》《西北雨》,舞台剧本《小事》,文集《童话故事》等。现为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讲师。


他写,今天,有一架飞机摔进山沟里了,他指派他的堂侄子,有大学问的吴火炎,带着开山刀和板斧,上山搭救。吴火炎劈开飞机门,听到里面有人喊:“阿火炎啊……”走出来的,竟然是吴伟奇的祖母,原来,这架飞机载的,都是早就死掉的人,他们参加阴间观光团,想不到飞机失事了。活人遭遇飞机失事,就全死了,但死人遭遇飞机失事,就全部活了回来。

——摘自《叫魂》


童伟格:时间的流民与无伤之书写(评论)

丛治辰

选自《世界两侧:想象与真实》


童伟格接受时间流民的宿命,恰恰选择以支离破碎的方式进行写作。他自由出入于记忆之流停驻的每个瞬间,更加细致深入地倾听“废人”们壳内的声音,打捞时间的内面,将小说作成一个以个人经验容纳时间碎片的博物馆;并且像一个真正的考古学家那样,不厌其烦地反复回到同一个时刻,以不同的记忆残片对照发现新的意义与真相;也像一个以时间为颜料的油画家般,在简单勾勒的铅笔草图上不停涂抹,新的油彩覆盖旧的油彩,幻化出交融渲染、层层叠映的视觉效果。

——丛治辰


艺见|On Arts


“塑造”乳房

梁 鸿

选自《长江文艺》2019年第10期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2期精彩看点

梁鸿


人性的幽深不可探触,爱的形式也万千各异,艺术可能确实是关于人类欲望的深层表达,在这一点而言,毕加索的确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但是,当把单边的叙说和表达扩大到双边存在状态考察时,你便会发现很多谎言。譬如,《梦》所表达的是否只是欲望或爱的一种形式?如果一定要这样说的话,倒不如说是对女性的一种侵犯,这里面有赤裸裸的攫取、占有,是一种权力表达,用“爱的形式”这一说辞是解释不通的。

在很多时候,艺术就是这些谎言的装饰。而更为可怖的是,我们甘愿充当这些装饰的鼓吹者。我们为艺术的诞生而欢欣鼓舞,却任由其吞噬我们的内心。

——摘自《“塑造”乳房》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

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

每月1日出版,定价20元

邮发代号82-49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