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榮傳播學總論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在首頁輸入關鍵詞即可查看相關資料

1.1  複習筆記

一、傳播學的興起

1傳播學興起前的傳播研究

(1)最早的新聞傳播研究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古希臘時期和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在各種古代文獻中,如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我國的《國語》、《論語》、《戰國策》等。

(2)近現代以來,西方許多學者都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涉足過傳播現象。如哲學家盧梭、孟德斯鳩等人。我國學者也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許多有關傳播活動的認識。

(3)早期傳播研究者提出了不少值得後人珍視的觀點,但是它們都不可能實現從傳播研究向傳播學的轉化。真正認識到傳播本質,進而產生傳播學產生的時間為20世紀初。

2傳播學興起的背景

(1)傳播學形成的背景

①20世紀初是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走向壟斷的時代。

②19世紀已經形成的報業加上新興的電影、廣播、電視等新媒介,逐步形成資本主義社會一個獨立的產業——傳播業,這給社會產生了強烈的衝擊。

③20世紀初人類對物質和精神世界的認識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認識廣度和認識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擴展。

(2)傳播學產生於美國的背景

①政治背景

a.美國的政治家重視利用傳播媒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樹立形象、爭取支持。

b.在戰爭時期,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傳播活動和實踐直接地催化了傳播學的形成。

②經濟背景

a.在美國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所需要壟斷資本家向國內、國際市場擴展,生產擴大,產品增多,隨之而來的市場拓展和營銷行為就前所未有的增加了。

b.美國的大眾傳播業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日益壯大,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而完善的經濟實體,形成一個獨立的產業——大眾傳播業。

③社會背景

a.在社會上,美國的大眾傳播與社會生活的關係日益密切。受眾可以從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促進社會繁榮;媒介中的暴力、色情等內容對受眾特別是少年兒童產生了嚴重影響。

b.美國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等紛紛關注和研究傳播業提出的新問題。

④學科背景

a.播的立到傳播研究的侷限新聞學是傳播學的基礎和前身。傳播學的基本發展軌跡:新聞學—大眾傳播學—傳播學。

b.傳播學的學科基礎為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三論”(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政治學、語言學、文化研究、統計學、符號學等。

具體而言,傳播學派生於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研究相互交融;傳播學借用了許多社會學研究範例,並利用社會學方法進行研究;傳播學借用了許多心理研究範例,並借鑑了心理學中的實驗法等。“三論”則是在哲學方法論層面給傳播學提供了新的價值和意義。

c.新聞學、大眾傳播學、傳播學的區別,如圖1-1所示:

胡正榮傳播學總論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圖1-1

二、傳播學的發展

1國外傳播學研究的發展

(1)三個階段

①早期的傳播學研究

第一階段(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

人們將傳播研究的對象放在傳播效果上,產生了最早的傳播學理論,即效果研究中的“槍彈論”。這是受當時行為主義“刺激一反應”理論的影響。

第二階段(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

這時的傳播學研究開始興盛。形成了傳播學,研究者眾多,並且紛紛提出自己的傳播模式。經過學者們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的理論,動搖了早先的“槍彈論”,從而出現了傳播的“有限效果論”。

②中期的傳播學研究(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

這個時期是傳播學研究突破傳統侷限,拓展範圍,深化內容的時期。一方面傳播學研究已從早期的傳播效果研究拓展到傳播過程的各個方面,另一方面傳播學研究在多個地區開始進行並出現不同的派別。這一時期是傳播學研究空前繁榮的時期,各種理論紛呈,研究中的問題也暴露不少。

③當代的傳播學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

a.這一時期的傳播學研究繼承了70年代傳播學研究領域擴大的傳統,將傳播學研究擴展到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

b.傳播學研究中派別分流日益明顯。

批判學派的理論基礎是“法蘭克福學派”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是在60年代至70年代開始出現的對社會文化的批判的歐洲傳播學派。批判學派的主要流派為政治經濟學派和文化研究學派。80年代已經成為傳播研究中主流之一。

“經驗學派”注重實證分析,強調傳播實踐的美國傳播學派。

(2)理論方法

①大眾社會,功能主義,多元主義(Mass Society,Functionalism,Pluralism)

這是早期媒介研究的三種方法,其研究的焦點集中於媒介如何服務於整個社會系統。

②媒介效果(Media Effects)

對媒介效果的研究是隱藏於大眾傳播研究發展史中的原動力。

③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經濟學對傳播的最大貢獻在於對媒介制度及其背景的分析。

④公共領域(The Public Sphere)

公共領域是一個“公眾傳播的論壇:對於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個體公民能夠集合在一起並自由交換意見的論壇”。

⑤媒介職業和職業人員(Media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als)

包括對“把關人”的回訪研究,媒介內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則(rationale)以及“新聞網”、專業記者等多種不同理論觀點的研究。

⑥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

霸權是媒體與文化研究的一箇中心概念,提供瞭解某一特定歷史時刻,主控的社會族群如何能成功地掌管與統治我們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⑦女權主義(Feminism)

它涉及更廣泛的有關婦女在媒介工業中的地位的研究、女性受眾以及女性的思想及其對自身在媒介中的地位的理解。

⑧活動圖像(Moving Image)

活動圖像指的是電影業、電視業和音像產業製造的產品。

其研究領域是樣式(genre)研究和敘事(narrative)研究。

⑨新受眾研究(New Audience Research)

不同讀者對文本有不同的解讀,這是新受眾研究中最重要的洞察。

胡正榮傳播學總論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