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姓氏出自于哪?你了解你的姓氏和地名之间真正的关系吗?

无论你出生、生活在哪里,那里都有地名;无论你走到哪里,还是天涯海角,你都有一个轻易不会改变的姓氏伴随着你。但是你真的了解这些地名、姓氏所孕育的文化内涵吗?你也未必都清楚。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牵头组织院智慧城市研究所、经济社会研究所自2006年联合展开的《中华民族文明轨迹寻踪-----关于中国地理历史文化溯源课题》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你的姓氏出自于哪?你了解你的姓氏和地名之间真正的关系吗?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穿越五千年,而从未间断传承至今的文明。其中必然有优于其他文明的基因,究其根源,我们认为大概有两个主要因素。

首先,我们研究发现中华文明有其延绵不断传承至今的血缘符号----姓氏。通过这个符号可以追溯五千年,找到我们的祖先。这是其他文明没能做到的优势。

第二,是汉字,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还在使用的,即表音又表意的文字。汉字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祖先的价值观和文化信息,西方大多数国家使用的都是拼音文字,只表音,不能表意。中国地大物博,南北、东西语音差异很大,仅靠语言难以沟通,但是人们都能看懂汉字,这是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

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这两个可追溯的文化符号----“地名”和“姓氏”,这两个符号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几千年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书写在大地上(包括山脉、河流、城郭、村镇等)和中华民族祖先伏羲、炎帝、黄帝、蚩尤子孙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这些符号的产生早于或起于文字,早于古籍文献,是鲜活的摆在大地和炎黄子孙后代血液中的永不消失的文物。他如古籍文献、考古发现一样具有文物价值。为研究中华民族起源、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了精神和物质的财富。

你的姓氏出自于哪?你了解你的姓氏和地名之间真正的关系吗?

然而,以往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习惯上循守于考古发现验证、中华历史古籍文献的传统思维,而忽视了地名和姓氏具有同等验证文物价值的视角,这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文化现象,我们学研机构应该加以重视。

我们研究发现,姓氏与姓氏之间,地名与姓氏之间,存在着许多关联性,通过对这些姓氏、地名的研究,破解了中华民族祖先用足迹书写在大地、山脉、河流上的历史天书。天书的破解补充了历史文献、考古学的不足,让世界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更完整的了解中华文明。

课题组以张勇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耗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对地名、姓氏两个符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解读,并总结出一整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撰写了1000多万字手稿,对中华民族上万个历史地名的变迁、古迹、民俗和500多个姓氏发源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证。

这一研究成果仿佛一面历史的多棱镜,通过祖先在山脉、河流、古聚落、城郭封国、村庄遗留的痕迹和命名由来,和以为血缘为纽带的姓氏(两条主线),将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俗学、方志学、家族族谱串联起来,用中医经络学的方法理论分析,展现给世界一个鲜活、形象、壮丽中华民族,从民间视角反映中华文明最真实的面貌。

你的姓氏出自于哪?你了解你的姓氏和地名之间真正的关系吗?

课题组发现,在我国大学历史教学体系中,只研究二十四史等古籍文献、考古学、以及中国通史。而地方文史、姓氏族谱基本不涉足。而地方文史学者只对自己地方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对周边市县的历史文化又归另一个区域历史学者研究,他们之间没有多少交际。于是大学历史学体系与地方历史学体系之间、地方与地方历史学之间,就产生了一片学术空白区。

如果我们站在二层楼拍摄一张照片,然后你在站在二十层楼上相同位置拍摄一张照片,你会发现所看到的风景是不同的。我们就是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研究地名、姓氏,因此与地方学者研究的结果不同。

举例说明:今天山西省有一个昔阳县。查看《昔阳县志》明确记载:春秋时古肥子国。而在今天河北省石家庄东边藁城县的廉州镇成子村北古代也有称昔阳城,县志记载是古肥子国国都。据《春秋左传》记载: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晋伐鲜虞。“晋荀吴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晋国大将荀吴将绵皋软禁到今山西昔阳县东冶头镇,在此修建了一座城起名还叫“昔阳城”。

你的姓氏出自于哪?你了解你的姓氏和地名之间真正的关系吗?

山西省阳泉市昔阳县

汉代,辽西郡有肥如县,辖域相当于当今河北省卢龙县,故址在北潘庄镇沈庄一带。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辽西有肥如县。”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水经注·濡水注》记载:“玄水出肥如县东北玄溪,西南流经其县东,东屈,南转,西回,迳肥如县故城南,俗又谓之肥如水。故城,肥子国。应劭曰:晋灭肥,肥子奔燕,燕封于此,故曰肥如也。”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肥子国被晋国灭,部分家族成员率残众逃到燕地,孤竹国王将他们安置在今河北卢龙城北偏东约20公里的青龙河畔定居,为了维护肥子国人尊严,建起一座肥如城,仍称“肥子国”。汉为肥如县。

你的姓氏出自于哪?你了解你的姓氏和地名之间真正的关系吗?

河北省卢龙县

另外今河北省邯郸地区有肥乡县,是赵武灵王大臣肥义的封地,根据姓氏记载,肥子就是肥子国后裔。在今山东省有肥城县,县志记载古肥子国地,后来其中一支南迁至今安徽淝水一带定居,于是便有了合肥市的地名。

如果把地名和姓氏联系起来研究,你会发现许多历史文献所不能记录下来的内容。根据地方志、族谱的研究,对上万个地名与姓氏的考证,他印证着祖先变迁的足迹和历史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