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誰也無法擔保自己的運氣


餘秋雨:誰也無法擔保自己的運氣


01

修行的關鍵,不在於吸取,而在於排除;不在於追隨,而在於看破。

02

修行之要,就是“破惑”。破了一個又一個,最後達到“不惑”。

每破一個“惑”,抬起頭來,就會覺得惠風和暢、秋高氣爽。一連破幾個“惑”,放眼望去,頓時會領略海闊天空,煙波浩渺。如果能夠抵達“不惑”的境界,那麼,人生就會真正抵達自在的境界。

03

修行需要破惑,破惑需要正覺,正覺需要行動。

04

誰也無法擔保自己的幸運。你們不管多麼幸運,也要緊緊地抓住一切障礙、禍殃、憤怒、沮喪,細細調理,那是最凝練的人生課本。

05

一種看似極為正常的圖像出現在前面,好像與自己有關,又好像與自己無關,卻有一點吸引力,讓你關注,讓你趨近,讓你貼合,然後又讓你煩惱,讓你猶豫,讓你迷醉。這,就是誘惑。

誘惑,一個接一個,組成了人生美麗的套環。但是,正是它們,把人生“套”住了,使人生變得既風生水起,又傷痕斑斑。

餘秋雨:誰也無法擔保自己的運氣


06

“名”的本質,是一種虛妄。而且,是一種最顛倒、最脆弱的虛妄。

07

只要此心光明,即使是遇到“暗物質”和“黑洞”,也能被光明照耀。

想起了王陽明臨終時說的八個字:“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因此,對於由仇恨引起的種種大惑、小惑,同樣“亦復何言”。

08

真誠的“立”,應該從個體生命開始,首先從自己開始。但是,自己的體驗和見識畢竟狹隘,因此必須虔誠地拜訪一切曾經“大立” 的聖賢和智者,向他們“問道”。

09

我的“問道”,不分國界。早年完成的一系列學術著作已經表明,我對西方的人文哲學並不陌生。但在這霜鬢之年卻要坦言,對天地人生最高智慧的揭示,主要在古代東方。

10

中國智者曾經有過一個集體徹悟的時代。徹悟的重要標誌,是投入對宇宙、對天地、對生命的宏觀思考、本源思考。

餘秋雨:誰也無法擔保自己的運氣


11

孔墨以入世來救世,玄學以傲世而避世,佛教以巡世求脫世。

12

樂於接受“無常”,這是一種最健康、最積極的人生狀態。來什麼就接受什麼,該怎麼著就怎麼著,一切都能對付,無事不可處理,而且是在未曾預計的情況下來對付和處理。即使突然冒出來令人驚悚的情況,也只把他看作是自然的安排。這種人生狀態,是多麼令人神往。

樂於接受“無常”,人生的氣度也就會無限開闊。

13

安頓 ,不能全靠已有經典,而必須由自己出場。一遍又一遍,再叩山門,再訪庭苑,反覆比勘、選擇、重組。最終,尋找到一種最自在、最簡約的精神圖譜,這就是心靈安駐的地方。

這就像一個成熟學者終身不離的私人藏書室,看來只是對世間已有圖書的選取,但選取就是營造,營造自己的精神棲息地。

14

人類的生存底線,不會照顧我們的期盼。人類的生存期限,不會安慰我們的祈願。

15

人類極其可憐,只能用虛假來掩飾真實,用宏大來掩飾渺小,用永恆來掩飾速朽,用教條來掩飾無語,用輸贏來掩飾共亡。

餘秋雨:誰也無法擔保自己的運氣


16

我們修行的重要目標,是減少和排解人文劫難。

17

時間必須歸於一體化的凝聚,這才是人類能從古代支撐到現代並指向更長時間的力量所在。

18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就是在一頁頁、一步步地確認“古代的自己”和“遠方的自己”。

19

我們在“學習”善良的時候,必須明白,善良的教科書不在別處,而在自己的心底;善良的教師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20

只要停止撕裂,我們就能發現,所謂善良天性,就是潛藏在心底的“無緣無故的愛”。

餘秋雨:誰也無法擔保自己的運氣


21

人們喜歡高山峻嶺,因此也“寬容”了前面的茫茫沙漠。但茫茫沙漠哪裡要誰“寬容”?它的宏偉蒼涼正是大地的本義。

人們喜歡碧水海灘,因此也“寬容”了夜間的驚濤駭浪。但驚濤駭浪哪裡要誰“寬容”?它的豪邁聲勢正是大海的真相。

22

相信善良,秉持天性,點點滴滴,日積月累,這是人生最美的出路。

23

一個健全的人,先要找到“我”,然後放逐“我”。先得“我”,再棄“我”。

得“我”,體驗個體生命;棄“我”,溶入天地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