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一切皆俱足


內外一切皆俱足


不 生 不 滅。不 垢 不 淨。不 增 不 減。


內外一切皆俱足


釋 迦 牟 尼 佛 在 菩 提 樹 下 打 坐,

發 誓 要 找 到 他 所 尋 求 的 東 西,

在 第 四 十 九 天 早 上

睹 明 星 而 悟 道,

“奇 哉! 奇 哉!

大 地 眾 生 皆 有 如 來 智 能 德 相,

只 因 妄 想 而 不 能 證 得。”


成 佛 後 的 釋 迦 牟 尼,

尊 稱 為 佛 陀,

意 思 是 大 徹 大 悟 的 人。


內外一切皆俱足


六 祖 慧 能 大 師


何 其 自 性,本 來 清 靜;

何 其 自 性,本 不 生 滅;

何 其 自 性,本 自 具 足;

何 其 自 性,本 無 動 搖;

何 其 自 性,能 生 萬 法。


內外一切皆俱足


《道 德 經》第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獨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強 字 之 曰

強 為 之 名 曰 大 。


去年某時,與師聊天,講到某種感覺,不知該用白話如何表達,張嘴便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心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

師沒抬頭,嘴角微微一笑,問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欲支吾兩聲,終是沉默。


師起身,轉到另一間屋子,我跟在背後,他淡淡地說:

“經,不是會說會背誦,要把它們掰開了,揉碎了,入心化為行動。”


昨日,與法師聊天,問我平時都讀哪些“經”?未敢大聲言語。法師溫柔地說,“不僅要讀,還要解義。”


我想用《鳴響雪松4-共同創造》中,阿納斯塔夏的文字組合,嘗試去感覺“內外一切俱足”。


內外一切皆俱足


內外一切皆俱足

阿(阿納斯塔夏):“所有的證據,所有宇宙的真理都永遠保留在每個人的靈魂之中,錯誤和謊言無法持久,會被靈魂摒棄,所以才有各種不同的理論拋向人類,謊言需要的包裝越來越新,所以才會讓人類時常改變社會結構,人類想從中找出遺失的真理,卻是離它越來越遠。”

米(弗拉迪米爾):“但有誰可以證明,又以什麼方式證明每個人的靈魂或內在的什麼地方保有真理?如果確實如此,為什麼找不到呢?”

阿:“正好相反,真理每天都努力地呈現在人類眼前,我們四周滿是永恆的生命,而生命的永恆就是真理創造出來的。”

內外一切皆俱足

阿:“在每一顆種子裡,也就是神的完美創造中,造物者都放滿了所有訊息,即使過了數百萬年,造物者的訊息也無法被抹滅。至於屬於最高創造的人類,造物者在創造的那一瞬間,就將一切給了人類,受到偉大啟發的天父,已將所有的真理和未來的成就全數獻給他最愛的孩子。”

米:“那我們最終要如何得到這些真理呢?是從我們裡面的什麼地方嗎?腎臟、心臟還是大腦?”

阿:“從感覺,試著用自己的感覺判斷真理,相信自己的感覺,從以金錢為目標的預設跳脫出來。”

內外一切皆俱足

阿:“真理的幼苗會永遠留在人的心中,誰也看不見,只要一滴純淨的露水就能成長茁壯。“


內外一切皆俱足

阿:“為了吃,為了喝,弗拉迪米爾,你要明白,這些在一開始就給了所有人,而且豐饒無缺。”

米:“給了所有人?可是這後來都到哪兒了?”

阿:“你覺得呢?都到哪兒了?”

米:“我覺得那些原始的衣服早就破爛磨損了,最早的食物也在很久以前被所有人吃光了,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有不一樣的服飾流行,對食物的口味也變了。”

阿:“弗拉迪米爾,神給孩子是永恆不朽的衣服,永不枯竭的食物資源。”

米:“你說的一切現在都在哪兒?”

阿:“到現在都還留著,都還存在。”

米:“那你就告訴我在哪裡?要如何找到至今仍保留如此多資源的神秘地方?”

阿:“只要用感覺去觀察,你會找到的,只有透過感覺才能瞭解神聖夢想中創造的本質。”

顯然,用頭腦、概念、分析、邏輯、判斷……來理解上面的文字和語言,似乎行不通。

就好像,師用白話解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後,我依然聽不明白一樣。

“自性”,“道”,“真理”,“內心深處那源頭”,終歸是要自己實打實地求真求證,才會得到滋味的,然後我們通過某種形式載體,或者在某一境遇裡彼此分享這況味。


一切生命皆璀璨

內外一切皆俱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