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倫理學9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你可能聽過這麼一個段子。

問一個人為什麼要好好上學?他說是為了找個好工作。

為什麼找個好工作?是為了賺錢。

為什麼要賺錢?是為了娶個好媳婦。

為什麼要娶個好媳婦?是為了生個好孩子。

為什麼要生個好孩子?為了讓他好好上學……

這樣週而復始的生活,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可怕?

雖說是個段子,但這也是很多人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一眼就可以看到退休,特別沒意思。如果我們能找到人生的意義所在,是不是就能找到打破這個循環的方法?

之前在規範倫理學裡講過的德性論,就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路來回答什麼是人生的意義。在討論德性論的時候,我們說過,這種理論認為,光是做道德的行動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的品格。

這只是德性論的一部分內容。德性論還認為,實現德性,也就實現人之所以是人的核心特徵,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雖然我覺得德性論在指導行動方面有所不足,但是德性論在人生意義方面的主張,我還是深表贊同的。在我看到過的各種關於人生意義的理論裡,這個理論是最有說服力的。


學點倫理學9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殊途同歸的孔子與亞里士多德

我還是用儒家和亞里士多德作為案例來給你說說。

孟子講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說的就是人和禽獸的差別其實並不大,一般人丟棄了它,而君子保存了它。這句話很好地說明了儒家關於人生價值的精髓,人之所以是人,就是要發揮出人不同於禽獸的能力,實現人不同於禽獸的德性和品格。

亞里士多德也提出了類似的理論。他認為人生的幸福,也就是最完滿的狀態,就是實現專屬於人的特徵。他也給出了和孟子類似的論證。

我們說植物、其他動物和人都是生物,但是人有一些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東西,這個不同之處是什麼呢?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就是人的理性能力。沒錯,我們之前在討論動物權利的時候,曾經質疑過理性能力是不是專屬於人的。

不過,那些質疑並不會對我們這裡的討論造成什麼麻煩。因為即便我們承認人和其他動物之間存在連續性,在道德權利上沒有實質性的差別;我們還是得承認,在文明的高度上,人類和其他生物有著天壤之別,至少在積累演化的成果方面、積累科學知識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羅胖有一期“羅輯思維”的標題很開腦洞,叫作“老虎為什麼沒有進化出機關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樣看來,就算亞里士多德錯誤地認為,理性能力是人類獨有的,我們也還是可以說,人的理性能力相比其他動物要強大很多,是人類的獨特之處。發揮出我們不同於其他動物的能力,就是實現了我們的德性,這樣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說的“德性”並不完全是道德意義上的。中國儒家確實更強調仁、義、忠、信這樣的道德價值,但是“智”這種理智德性,也是儒家高度肯定的,儒家不是主張愚忠愚勇,而是要執兩用中,選擇恰當的度,做出智慧的判斷。亞里士多德也是同時強調道德和理智這兩個方面,並且認為在進行選擇的時候,都是需要理性參與的。“德性”這個詞在古希臘語裡面的本意,其實就是“卓越的品質”。


學點倫理學9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人生在於自我實現

人生在世不過百年,如果像其他動物一樣只知道繁衍後代、混吃等死,那確實挺沒意思的。按照儒家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如果一個人想打破工作賺錢養娃的週而復始,就應該去發揮自己獨特的能力,創造自己獨特的價值,把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獨特的意義展現出來。

當然,這不是說,只有做出改變世界的成就才算是有獨特意義的。你需要做的只是認清自己的能力,然後選擇能夠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事情。有人有畫畫的天賦,有人熱愛音樂,有人喜歡做手工活,有人善於社交,有人喜歡研究理論,這些都沒有問題,只要在你能夠發揮能力的領域裡,努力做好,讓家人、朋友、同事這些人,或者一項工作、一個領域,因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善,這就是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有人可能好奇:那這麼說來,我能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去販毒、去搶劫呢?我能把毒品交易或者搶劫計劃安排得井井有條,這個算不算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理性能力呢?這個肯定不行,因為按照基本的道德行動也是人的理性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人和其他生物的一個基本區別。幹這些壞事本身就意味著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理性能力。


學點倫理學9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把自我實現作為人生的意義,可以避免陷入叔本華說的那個痛苦與無聊的惡性循環。自我實現將人生變成了一場登山,不是那種看不到頭的攀登,而是完全可以登上山頂的,這個山頂就是一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這當然不是說我們不能“終身學習”,持續地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是說,作為人,不管是道德還是理智的發展,都有一個完善的境界,這是一個質上的要求,而不僅僅是量上的積累。只要達到了這個我們能夠實現的最高境界,人生就實現了完滿。之後我們要做的就不再是提升我們的德性,而是發揮我們的德性去實現各種成就了。

用這樣的方式實現自我,也會讓你的人生充滿快樂。我想你肯定有這樣的體會,最讓人快樂的時刻,並不是來自吃飽喝足這些基本的生理需要,甚至不是來自吃到美食、喝到美酒這些更高級的身體享受,而是伴隨著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來的快樂。當你通過運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經驗,解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或者幫助了他人,這種伴隨著成就感而來的快樂,是不是在強度上和持續時間上,都遠遠高於簡單的肉體快樂?

這麼看來,快樂的感覺就不應該是人生的目的本身,而是伴隨著自我實現的活動,自然而然產生的感受。


學點倫理學9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快樂體驗機”少了什麼?

享受自我實現帶來的快樂,還能有效地避免諾奇克的“快樂體驗機”對快樂主義的批評。大家不能接受讓自己的後半輩子在體驗機上度過,就是因為人生裡面只有快樂的感覺是不夠的,這個感覺本身太單薄了。

我們需要的是自己去經歷、去體驗帶來快樂的那些事情。或者說,我們需要由正確的原因產生快樂的感覺。我們會享受和一個自己喜歡的人談戀愛帶來的快樂,或者享受登山帶來的克服困難達到頂峰的快樂;而不會滿足於躺在快樂體驗機裡享受談戀愛和登山的快樂。這是因為躺在體驗機裡只有感覺,但缺少了真正的經歷,缺少了產生快樂的正確原因。我們只是做了黃粱一夢,並沒有實際地體驗戀愛的甜蜜,或者經歷登山過程的艱辛。

偶爾做做夢當然無妨,也會帶來別樣的風味,但是人生在世,如果完全成了一場夢,我們恐怕也就沒法說服自己,為什麼要把這場夢繼續做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