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使你更快樂

今天我懷著敬畏之心,試著來拆解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次第花開》,因為這本書實在是太好了,讀了它之後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希阿榮博坎布。當我讀完這本書時候,感覺裡面的所傳授的知識實在是太深奧了,裡面有好多知識我們不懂,當我再三考慮後,還是決定把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可能我寫的時候對裡面的知識理解的不夠,有一些誤解,希望能得到作者的寬容和釋懷。

我們作為人常常在想,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到底應該怎樣活?可能有很多人說活著就是為了掙錢,因為我缺錢,有的人會說活著就是為了孩子,有的人會說活著就是為了即時享樂,吃好喝好……。總之,說什麼的也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都對,活著就是一種希望,活著就是一種幸福。那麼問題又來了,在這個浮躁功利的時代,你真的覺得活得幸福嗎?現在物質發達了,可越來越多的人說他們感覺活得不幸福,活著很累。我們常說掙錢是幸福,吃喝是幸福,當你在當時感覺是很幸福的,就那麼一點點、一會兒,瞬間又消逝了,人們迷茫,人們彷徨,人們又陷入了無休止的痛苦之中。

可是當你有了錢了,你會感到幸福嗎?這時你的目標又變了,你又說了我還想擁有大房子、豪華汽車,這些又實現了呢,人們一次次的陷入對目標的執著中,了卻一生。我也詢問過很多的有錢人,他們也有煩惱,也有痛苦,他們感覺過得不是這不如意,就是那不稱心,這就說明了什麼,痛苦一直都在的,形影不離,伴隨人的一生。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痛苦,上天也沒有真正眷顧過誰,讓誰少些痛苦。

幸福生活不是幸福,生活幸福才是幸福。看懂了嗎?前者指的是物質,後者亦有精神的成分。

佛說我們大多數人沒有真正的活過,只有少部分人真正活過,並且少部分當中當明白怎麼活著時,其實己經太晚了,因為人生是一條單行道,開弓沒有回頭箭。

即然我們承認痛苦,誰都不願意痛苦,那麼我們怎麼化解它呢?怎麼讓痛苦和諧的和我們相處呢,併成夠更好的融入我們生活當中呢?我們一會兒共同來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痛苦,以及痛苦的本質以及痛苦所給我們造成的影響,只有真正的瞭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面對和化解它。

一般來說痛苦分為三種,即常苦、變苦、行苦。

什麼是常苦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你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不停的在流血,很疼,是不是很痛苦呢。你感冒了,發燒,咳嗽流鼻涕,渾身都疼,是不是很苦呢?總之,就是顯而易見的,隨時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痛苦。

什麼叫變苦呢?變苦就是一開始我們感覺很好,慢慢的變成了痛苦。你比如說兩個人談戀愛了,每天卿卿我我,如膠似漆的,如果分手了呢?是不是很痛苦。比如說我們喝酒,在酒桌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是不是感覺很暢漓,喝醉了呢,醉後那個難受勁,有很多人也會體會到,是不是很痛苦。這就是變苦。

最後是行苦,行苦是什麼?行苦是一種更深刻也更細微的痛苦。它是陷於淪回的眾生整個存在的狀態和不圓滿。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生而為人在六道輪迴中所感覺到的細微的痛苦和想要得到而得不到的不圓滿。

具體而言,人的痛苦又分為八種,這八種痛苦誰也逃脫不掉,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你身居高位還是平民百姓。那就是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痛苦,以及人們所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不欲臨這四種痛苦。

生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誰都不願意生病,我們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進行鍛鍊,飲食規律等等,但我們還是會生病。小病我們需要吃很苦的藥,需要打針,若是大病,住院動手術,在醫院裡接受漫長而痛苦的治療,日日夜夜與疾病抗爭,有時覺得生不如死。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但有一天我們老了,去那裡也去不了,在家裡有時還會受到年輕人的嫌棄,也會感到很孤獨、很痛苦。總之,我們的生、老、病、死無不穿插在痛苦當中。

怎樣才能使你更快樂


怨憎會就是你不想見到的人,你恨的人,你遲早有一天會遇到。愛別離就是你相愛的人,和你生活了多少年的人,他早晚有一天會註定離開你。求不得是你想要的永遠也得不到。不欲臨就是你想要的,它得到了。得到了,又不想要了。

當有一天我們照著鏡子,發現我們臉上皺紋增加了,才發現我們正在老去,但我們不願意看到老,我們很痛苦,於是便買來護膚用品,以對抗衰老,但終久抵不過歲月的流失,我們的心裡有莫盡的愁腸,我們希望永遠年輕,我們不願看到年老的自己,不再照鏡子。我們沉浸在幻想中,但是你要知道世界是無常的,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就象花開花落,冬去春來一樣,誰都留不住。我們常常在想,我們年輕多好,無病無災多好。這是什麼?這就是無常,我們拒絕無常的發生。

世上的萬事萬物都在無時無刻的變化,依賴外界以及內在的條件一刻不停地生滅,源源不斷。也就是說:“世上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變化。”如果不願意接受變化,那就是痛苦,比如說上次孩子考了一百分,這次考的不好,有的家長很痛苦,其實考的不好是有原因的,有了因才能了考了不好的果,比如孩子發揮不好或者上課沒注意聽等等,這都是因。也就是說變化也不是憑空而變,都有原因,當然,痛苦也不是憑空而來的,也是有原因的。

那麼,造成痛苦的根源是什麼呢?在於我執。什麼是我執呢?只相信事物的固有性和恆常性,比如只願意讓自己年輕,不願意讓自己老,只願意接受好的,不願意接受不好的。那麼你反過來想一下,如果一切不變,我們一直在黑夜裡,不是很痛苦嗎?如果我們一直有疾病,不向好的方向發展,不也是很痛苦嗎?事實上,任何事物一直在變,不具有固有性和恆常性,也就是無我和無常。人們常說的事實難料,人生無常就是這個道理。

有句經典的話: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個先來,不是正是說明了無常嗎?比如你也會聽聞一些事,昨天某某還好好的,今天說不在就不在了。

什麼是無我呢?比如張三,張三是他的名字,但他也可以叫李四啊,也就是說並不是一個固有的名字叫張三。他的肉體呢?我們看他三歲的時候他很小叫張三,現在他長大了,還是叫張三,那麼小時候的張三那裡去了呢?原來他變大了,那麼我們認為張三是可變的,可變的事物不具有永恆性,既然時時在變,那還有一個真實的張三呢,可見以肉體為張三,不過也是一種幻覺。比如張三是血液,血液輸給了李四,是不是李四就是張三了?李四還是李四,那麼張三又去了哪裡呢?

瞭解到無我,原來發現任何的一切東西都不是屬於我的,只有思想、情緒、感受等心識念念生滅,綿綿不斷。我們的痛苦起源於感受,我們何不讓自己多些快樂呢?瞭解到無我,我們才不會進行攀比,才不會被功利所裹挾,我們才不會一味地盲目的追求物質所帶給短暫快樂。才明白人的一生寧靜安樂才是無可替代的唯一真諦。

大家要知道我們的人生有多麼的難得,投生為人的概率有多大,佛說在三千的大海世界裡,漂泊著一隻木軛,木軛上有個小孔。在深深的海底有一隻盲龜,一百年才出海面一次,當它出來的時候,頭正好伸到木軛的小孔裡。這裡多麼難得,而我們投生為人比這樣的機率還要小,難道我們不應該好好珍惜嗎?佛把我們的人生稱做珍寶人生,比稀世珍寶還要珍貴。人生是非常短暫的,就在那麼一瞬間就消失了,有的人說來日方長,以後再相聚。其實那有什麼來日方長,有太多的人相聚後以後再也見不到了,相識的人,遇到了就珍惜吧!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的過我們的生活,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寂天菩薩說:問題如果有辦法解決,就不用擔心,若沒辦法,擔心也沒有用。

當問題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勇於直面問題,也就是想辦法解決,而不應逃避,逃避只能增加痛苦。比如一位高官貪汙了很多錢,逃到國外,在國外的日子很痛苦的,日不能安,夜不能寐,總是感覺有人抓他。有一天,終於忍不住了,回來自首,他心裡的石頭總算放下了,也終於解脫了,他心裡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和踏實。比如我們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你大可不必驚恐失措的說:“我很疼很疼的,真倒黴啊,”你可以試著用另一種口吻對自己說:“不疼不疼,一點都不疼,這有什麼了不得啊。”這時,你的疼就馬上消弱了。另外你還可以用另一種心境安慰自己,這不是給自己一個提醒嗎?以後注意點就是了。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倒黴。

遇到不順心的事時,我們何不換一種想法來面對。比如今天下雨了,有的人淋雨回來說今天真倒黴,害的我衣服都淋溼了。有的人會說今天的雨真好,在雨中漫步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浪漫。你看,結果不一樣吧

痛苦是一種人的感受,怎樣才能快樂呢?那就是消除痛苦。

只有我們敢於面對痛苦,並想方設法消除它,我們才能感到快樂。當我們感到快樂時,看到我們身邊的人正在執幻為實,為生老病死等無常的恐懼當中時,我們可以幫助他,開導他。這是一種能量的傳遞。佛陀說這叫普提心。幫助別人我們的內心也會感到快樂。

快樂是什麼?快樂就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慢慢的領悟和改變,像次第花開一樣慢慢地綻放。

次第花開,花開見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