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牽引到底有沒有效?讓數據來說話,想多就了就容易走偏

頸椎牽引作為治療頸椎病的經典方法已經用了很多年,隨著頸椎病發病率在20年間不斷提高,各種治療方法層出不窮,回顧一下頸椎牽引的治療效果,確定這種治療方法到底有沒有效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好的方法就要繼承,無效的方法就要摒棄,當然研究結果可能會有所偏差,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但是適當的去質疑,並進一步求證還是必須的!

頸椎牽引到底有沒有效?讓數據來說話,想多就了就容易走偏

頸椎病的陰影

頸椎病的現狀(Present situation)

大家都知道頸椎病現在非常流行,但是到底怎麼個普遍法我看網上的數據還是不全面的,我給大家一個很嚇人的數據,研究發現,有86.8%的人這輩子曾經遭受過頸部疼痛,其中可以肯定是的10.4%-21.3%的人群最近的一年當中就被頸部疼痛的問題所困擾,當然這裡面所說的頸部疼痛除了頸椎病也包括其他疾病,但是從數據方面就可以證實頸椎病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

那麼哪些人容易發病呢?

❶ 辦公室白領。

❷ 35-49歲女性。

❸ 電腦工作者。

❹ 高收入人群。


頸椎牽引到底有沒有效?讓數據來說話,想多就了就容易走偏

頸椎病都是白富美

看看大家符合哪一類人?我對於這些數據也是很好奇,感覺有頸椎病的人都是白富美嘛!對於普通老百姓還沒資格生這頸椎病了,當同事給我這些數據的時候還開玩笑說自己還是個屌絲,但是頸椎病就已經找上門來了,看樣子也離白富美也不遠了!當然這僅僅是一個統計數據,大家僅供參考,也希望大家分享我們的知識,以後成為沒有頸椎病的白富美,高富帥!

頸椎牽引的理論療效是什麼?(Theoretical effection)

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加一個理論兩個字,因為對於頸椎牽引的研究還是比較少,很多牽引的療效也都是理論上的認識,並沒有大量的實驗研究,其實大家思考一下也不奇怪,不就是一個牽引嘛,值得深入去研究嗎?一聽就是個很low的項目,沒有所謂的基因工程,細胞免疫之類的課題高大上,所以算不上熱門項目,只能說是一個冷得不能再冷的小項目了,有那麼一點可憐的理論上的療效分享一下,也沒必要賣關子了!

頸椎牽引到底有沒有效?讓數據來說話,想多就了就容易走偏

頸椎病牽引的相關研究不多

頸椎牽引的療效有哪些?

❶ 通過牽引可以擴大椎間孔的間隙,這個間隙內行走的是神經,間隙一擴大,那麼神經受壓就會解除,那麼神經性的麻木,痠痛就可以緩解了。

❷ 通過牽引可以拉開椎體間隙,椎體間隙裡面有椎間盤,這個間隙空間一增大,那麼椎間盤突出的範圍也會縮小,最後當然也可以減少對脊髓的壓迫。

❸ 通過牽引可以適當鬆解椎體周圍的小關節、肌肉、韌帶,很多頸椎病可以是小關節,韌帶或者肌肉緊張的因素引起,適當牽引就能緩解肌肉抵抗,從而減輕疼痛。

❹通過牽引可以糾正頸椎的生理弧度,從而從形態學方面達到治療頸椎病的目的。

頸椎牽引到底有沒有效?讓數據來說話,想多就了就容易走偏

上面幾點是不是彙報地很詳細呀?感覺每一條都是有道理的,也很好理解,也符合一定的邏輯性,但是我要強調的是這是理論上的觀點,真正是不是這樣的,沒有相關的實驗數據,我只能告訴你這是在睜眼說瞎話,大家瞭解一下就可以了,其實都是很牽強的,說不定有忽悠的成分,大家不要當真理,我希望是有人提出質疑,然後去證實這些想法。當然除了這些療效之外也有各種併發症,比如有些研究發現頸椎牽引後有42.1%的病人頸部更加痛了,2.5%的病人手臂更痛了,19.7%的病人頸肩部更加僵硬了,所以說任何治療都是有侷限性的。

頸椎牽引有哪些分類?(Classification)

頸椎牽引到底有沒有效?讓數據來說話,想多就了就容易走偏

講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覺得孫醫生很囉嗦,不就一個牽引嗎?還有分類?這也能太……!是的,頸椎的牽引還有分類,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的間斷性的牽引,另外一種是持續性的牽引。間斷性的牽引就是設計成如牽引5分鐘,休息1分鐘,這樣持續20分鐘。而另外一種是一直牽引著,時間就是20分鐘,兩種方式還不一樣,那麼這兩種牽引方式到底哪一種好呢?這裡還真有點數據了,有研究顯示,採用間斷性的牽引可以增加頸部神經根及脊髓的血供,相比於持續牽引有更好地緩解疼痛的作用,這個結果提示間斷性牽引相對比較好,我們自己也有體會,牽引一直持續時間太長反而會出現不適,我想這個研究結果可以給大家一個比較好的參考。

總結

說了這麼多大家肯定需要一點乾貨,這裡做個總結:

1.頸椎牽引對於緩解急性期是有效的,一般牽引3-5天,疼痛緩解後就可停止,因為現在的研究顯示頸椎牽引治療的遠期療效不明顯。

2.頸椎牽引的力量範圍在體重的7.5%—15%,最佳為10%,也就是一個50公斤的人,牽拉力量大概5公斤比較合適。

3.頸椎牽引時間大約15—20分鐘比較好。

好了主要乾貨就是這麼三點,其他你都忘記吧,感謝大家看我的碎碎念!


頸椎牽引到底有沒有效?讓數據來說話,想多就了就容易走偏

大家好,我是孫益醫生。每天一點健康科普,快樂生活每一天!

點擊關注,與你一起分享最實用的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