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2月22日,周杰倫為張學友寫的新歌——《等風雨經過》

,在網絡上悄聲發佈。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等風雨經過》MV

作為90後傑迷,如今我們關注更多的只是疫情如何發展、怎樣做好復工、線上如何工作,就連學生時代曾視為“頭等大事”的杰倫出新作,也是後知後覺。

周杰倫為其他歌手獻曲早已不算新鮮事。只是近年來,杰倫將個人重心轉移家庭,“一年一張專輯”的承諾早已打了水漂。難得現在出了號稱“最強組合”的作品,我打開了《等風雨經過》MV,滿心期待地收聽,卻瞬間淚目。

等風雨經過,笑看春暖花開

杰倫寫過的公益歌曲早已數不勝數,但當我們再次聽到這樣熟悉的旋律,依然會被這種帶有“Jay式”的正能量所深深打動:MV裡全部是抗疫前線的點滴瞬間——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奔赴武漢的專車、防護服背後的姓名、隔著窗玻璃的表白......加上不老“歌神”張學友的傾情演唱,《等風雨經過》這首歌,突然就在這樣一個“拐點尚未到來”的夜晚,觸及我們內心深處這一個多月來,壓抑許久的感觸,與各式各樣的感動。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醫護人員在防護服背後寫下《稻香》相互鼓勵

這是我們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偶像,熟悉的周杰倫。

雖然歌曲不到3分鐘,但可以想象這是在疫情隔離期間,大家克服多少困難才完成的。如果僅從作品音樂性來講,《等風雨經過》只是一首中規中矩的優秀作品,平淡的編曲、口語化的歌詞、高難度的唱腔,似乎註定這首歌難有極高的傳唱度。

可是,在這樣一個期盼春暖花開的特殊時節,簡單的鋼琴伴奏、樸實無華的作詞、真摯的演唱,早已超越歌曲本身,帶給我們的是一片真情、一份感動、一種力量。

周杰倫的曲,絲絲入扣;方文山的詞,字字入耳;張學友的聲音,句句入心。

在愛面前需要什麼字眼。簡簡單單的旋律,扣人心絃。

這不是博取眼球,不是矯揉造作,更沒有宣傳造勢,而是兩代人的偶像們,共同的社會擔當。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網友評論,曲:周杰倫,詞:方文山,演唱:張學友,三行字便是最深的感動

爸爸媽媽的偶像和孩子的偶像,一起合作了這首公益歌曲;

60後70後和80後90後,共同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

這便是這首歌留給我們兩代人的感動和力量。

如今,90後們開始三十而立,慢慢步入中年,也逐漸扛起了社會與家庭的一份責任與擔當。有多少90後,當年在校園裡哼著《簡單愛》,在日記本里偷偷寫下“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簷”,曾在“大嫂”昆凌微博下“萬人情書”留過言。

都說周杰倫陪伴了我們一整個青春。三十而立的這一年,我們才突然發現,他一直在我們身邊,不曾離開,也不曾改變。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電影《不能說的秘密》

周杰倫,簡簡單單的三個字,當年在長輩們的眼裡,卻是“離經叛道”的代表——怪誕多變的曲風,吐詞不清的唱腔,特立獨行的為人——長輩們很難理解那種被稱為“酷”的行為。再加上那些年,周杰倫曾被網絡輿論大肆攻擊和惡意中傷,從小到大在老師和家人眼中懂事乖巧的我,只因喜歡周杰倫,而被爸爸評價為“從未有過青春期叛逆行為,唯一的叛逆就是喜歡周杰倫”;爺爺甚至總是拿網上不實言論與惡意誹謗來“教導”我。為此,“乖乖女”的我不知有多少次與家人紅了眼。

捍衛偶像——許多傑迷一做便是20年:在家人面前為杰倫辯解,寫作文時為杰倫正名,在網絡上為杰倫發聲,甚至人到中年還要“被迫營業”在微博打榜。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傑迷超話打榜

為什麼周杰倫的影響力這麼大?有一句話說,如果無法證明,那便留給時間。

光陰流轉,逝者如斯,優質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從年少無知到青春懵懂,從總角歲月到而立之年,他傳遞給我們的東西,一直都未變。

早期的周杰倫,一直是“勵志”的代名詞

4歲開始,周杰倫便在母親葉惠美的“棍棒教育”下,一直從不間斷地練習鋼琴,挖掘自己的音樂天賦。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他沒有考上大學,高中畢業後便出來工作謀生。他在餐館裡當過服務生,也因會彈鋼琴而轉為餐館的琴師。酷愛音樂的他,幾乎把所有工資都用來購買唱片,所有空餘時間都用來創作音樂。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中學時代,周杰倫學習大提琴

因為參加《超猛新人王》節目,周杰倫被吳宗憲慧眼識珠,挖掘到自己的公司專職寫歌。但是,他怪誕的曲風和歌詞在當時並不被大家接受,辛苦創作的歌曲被所有歌手拒絕,不但“天王”劉德華無法理解他的《眼淚知道》,就連火爆歌壇的前衛歌手張惠妹也欣賞不來他的《雙截棍》。

周杰倫儘管備受打擊,卻從未放棄。他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和無限的才華堅持音樂創作,終於打動了老闆吳宗憲。吳宗憲非常欣賞這個年輕小夥的認真和勤奮,給了他一個“10天內寫50首歌,挑出10首發專輯”的承諾。

周杰倫激動異常,買回一箱方便麵後,幾乎不眠不休,用盡全部心力和熱情,一首接著一首地寫。僅僅10天時間,他竟然真的用50份抄寫得整整齊齊的歌曲手稿,換來第一張專輯《Jay》的橫空出世,從此石破天驚,一舉震撼了整個華語樂壇。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青年杰倫與中年杰倫

周杰倫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曾說:“明星夢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你肯努力。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我不服輸的結果。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

任風吹乾 流過的淚和汗

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蝸牛》

永不言棄——是當初那個頭戴鴨舌帽的少年,教給學業壓力下的我們,最難能可貴的一個詞。

從《雙截棍》到《本草綱目》,不變的是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周杰倫是天才型創作歌手,R&B、抒情搖滾、爵士樂、重金屬嘻哈......各類曲風大膽嘗試,信手拈來,但論及代表作,無論是《雙截棍》,還是《青花瓷》,歌曲中始終瀰漫著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熱愛;他自己也在歌曲中寫道“

從《東風破》到《發如雪》,最愛的曲風,偏愛中國風”。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東風破》mv

杏花、春雨、江南。周杰倫的歌曲中,處處可見煙雨江南的影子,那斑駁的青石板街、雨打芭蕉瀟瀟之夜、水面行船採芙蓉,以及撐紙傘的姑娘,用婉轉低吟的唱腔,描繪出一幅幅潑墨寫意中國畫。“御用”詞人方文山對古典詩詞的借典和妙用,更是令我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中華詩詞的無窮魅力。

《發如雪》三個字取自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如果你聽過《蘭亭序》,又怎會不懂天下第一行書的行雲流水?

如果你會唱《本草綱目》,又怎能不知“馬錢子、決明子、蒼耳子”這些古老的漢方呢?

如果你喜歡《青花瓷》,又怎會不愛“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詩詞?

如果你會哼《紅塵客棧》,又怎會不向往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

除了在創作歌曲中大量運用中國元素,借用文化典故,周杰倫在世界樂壇上一直堅持宣傳華語音樂。他不止一次在國外頒獎典禮上跟大家用中文介紹自己:hello大家好,我是周杰倫,我來自中國。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杰倫接受採訪

不要崇洋媚外,中國人,講中文,這是我們身為中國人的驕傲。他用自己的歌曲創作,向我們展示了漢語之美,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杰倫講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在愛面前需要什麼字眼

周杰倫的歌曲中從來不缺少愛。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杰倫與女兒海瑟薇

不管是《前世情人》中對寶貝女兒滿滿的寵溺,還是《外婆》、《聽媽媽的話》中對家人藏不住的愛,無論是最受歡迎的Jay式情歌《晴天》、《告白氣球》中純純的愛情,還是反戰歌曲《止戰之殤》和公益歌曲《等風雨過去》裡傳遞的大愛,周杰倫一直在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愛與擔當。

他愛自己的媽媽和外婆,為外婆寫歌,用媽媽的名字為專輯命名,帶她們看他的演唱會,讓她們成為自己MV的女主角。他告訴所有歌迷,要聽媽媽的話,永遠保護她;外婆需要的是陪伴,而不只是金錢。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周杰倫與媽媽和外婆

他愛自己的兄弟和朋友,願意盡全力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幫他們寫歌,請他們參演自己的MV和電影,就連演唱會和各種出演都帶著公司新人,增加他們出場的機會。他從沒忘記在未出道時劉畊宏對自己的照顧,這份友誼持續了二十多年;他在好朋友陳冠希遭受最大打擊時給他鼓勵,幫他復出寫歌;他喜歡調侃方文山,搭檔一做便是20年;已經多年不曾懟天懟地的他,卻為了林書豪而再次反駁網友......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周杰倫與劉畊宏

外婆教我唱的童謠我也從來沒忘過

她說周杰倫唱的稻香她也沒忘過

就算失敗就算沮喪依然記得回家

傷心就抱著家人朋友好好哭一場

——浪花兄弟《你是我的OK繃》

曾經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在傑迷的調侃中,成為了中年“胖倫”。年輕時,他告訴我們要愛家人,學會幫助朋友;如今已為人父的他,用行動保護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以家庭為重。

曾經轟動一時的“周侯戀”頂著巨大的壓力,卻終究沒有走到最後。多年後,在宣佈與昆凌步入婚姻殿堂時,他擋住了所有的流言和攻擊,始終陪在愛人身邊,慢慢讓歌迷接受了這位“倫嫂”,為她的電影操刀作曲。海瑟薇出世後,他剋制住內心的狂喜和驕傲,不讓女兒的正面出現在公眾媒體面前,只是用女兒隨手彈出的音符作出了最動聽的曲子。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周杰倫與昆凌為武漢疫情捐款

他始終,用自己的歌曲,抒發和傳遞著內心的愛和深情——對媽媽,對外婆,對朋友,對妻子,對孩子,以及——對這個世界。

這便是偶像存在的意義。

這便是他寫下這些歌曲的意義。

學生時代喜歡周杰倫,爸爸媽媽不理解;爸爸媽媽喜歡經典老歌,我們也不能明白。

不知不覺間,爸爸媽媽對我們的偶像多了一份認同:“周杰倫是一位非常具有正能量的歌手”;我們對爸爸媽媽的懷舊也更感同身受,也會幫他們搶一張張學友的票。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兩代偶像同臺

年少時不曾想過,兩代人之間,本就不應該有這樣的誤解和矛盾。爸爸媽媽喜歡的張學友,原本就是我們喜歡的周杰倫的偶像啊!張學友在上世紀90年代的唱片總銷量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邁克爾傑克遜,他的《吻別》,更是被邁克學搖滾翻唱的經典華語音樂。杰倫的偶像,傳遞給他的不就是華語音樂的光芒嗎?

兩代人的偶像,傳遞給我們的,其實都是相同的東西。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MV結尾,張學友出鏡

在MV的末尾,張學友也出鏡表示:“人的美與善,在面對困境和艱難的時候最能體現,謹此向所有勇敢在前線抗疫救人的醫護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大家一定要平安健康回家。”

疫情之下,張學友與周杰倫聯手合作這首溫暖的《等風雨過後》,致敬所有奮戰在前線的醫務人員。

我們的父輩與我們,攜手共克時艱,等風雨過後,春暖花開。

最後,我在朋友圈轉發了這首歌。十多年來一直反對我喜歡周杰倫的爺爺,第一次給我點了贊。

從“離經叛道”到《等風雨經過》,爺爺和爸爸終於聽懂周杰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