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暢醫生|CHIVA的循證醫學證據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類非常高發的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從100多年前由Trendelenburg提出經典的大隱靜脈結紮術[1]之後,下肢靜脈曲張的外科治療領域不斷湧現出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和新理念。


邱暢醫生|CHIVA的循證醫學證據


從治療理念上講,下肢靜脈曲張的外科治療可以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為血管破壞性治療手段,以經典的高位結紮+抽剝術,硬化劑,腔內激光或者射頻為代表,以及採用靜脈收取器去除節段隱靜脈手術(一種改良的利用器械的靜脈抽剝術)也可以歸為此類。

邱暢醫生|CHIVA的循證醫學證據

邱暢醫生|CHIVA的循證醫學證據


一類為血管保留性手術CHIVA,強調在血流動力學基礎上,處理反流靜脈,改道血流,糾正異常的血流動力學秩序,同時達到保留靜脈的治療效果。


邱暢醫生|CHIVA的循證醫學證據


一項技術的出現和傳播應用,要考慮時代背景,同時也要接受學術和實踐的檢驗,方能被專業人士和大眾接受。


經典的高位結紮+抽剝術以及隨後的改良術式,雖然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因對血管處理的精準性和技術要求較低,在很多醫院依然是主要的選擇,但由於創傷性大,住院時間長,出血量多,複發率高等不良因素,越來越顯示出其劣勢的一面。


而其後出現的硬化劑及激光,射頻等技術,採用了各種損傷的方法和原理(如化學損傷或者熱損傷作用使血管閉合)來達到剝脫治療的效果,對比傳統的高位結紮+抽剝手術,在不同方面顯示出了一定的優勢,如損傷控制方面,神經損傷方面等,張強醫生集團於2015年把射頻技術引進大陸,目前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引進這項技術。張強醫生集團一直致力於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多年來率先引進或者實施國內諸多領先技術,於2011年開始引進開展CHIVA,2017年全面轉向CHIVA治療。


而作為保留靜脈治療方法的代表的CHIVA理論和技術,是1988年由franceschi醫生[2]首先提出並不斷加以優化。其理論的核心在於:對每個患者進行詳盡的超聲血流動力學評估,找到反流點和迴流點,評估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異常分型,從而在此基礎上設計合適的個體化CHIVA手術。強調保留靜脈,強調個體化治療策略,強調超聲血流動力學評估。


邱暢醫生|CHIVA的循證醫學證據

圖片主要引自:Franceschi, Claude, and Paolo Zamboni. Nova biomedical books, 2009.


在以破壞為主的靜脈曲張治療理念下,CHIVA的出現讓下肢靜脈曲張的整個治療理念和方式都受到了許多挑戰。如前所言,一項技術的優與劣,適用範圍,是否便於推廣都是要考量和接受檢驗的。


那麼,當我們從循證醫學的基礎上去審視CHIVA治療,去評估CHIVA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有效性,去了解該種方法的優勢和劣勢,就能更公正和客觀的瞭解目前下肢靜脈曲張的各種外科治療方法的優劣性,從而為做出合理的臨床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


邱暢醫生|CHIVA的循證醫學證據


參考文獻

1.Trendelenburg F: Uber Die Unterbindung der Vena Saphena Magna be Unterschendelzaricen Berl Klin Chir 1890; 7:195.

2.1.Franceschi C. [Ambulatory and hemodynamic treatment of venous insufficiency (CHIVA cure)] J Mal Vasc. 1992;17(4):291-300.


邱暢醫生|CHIVA的循證醫學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