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十二萬名“遊客”,為什麼日本人來中國生活,偏愛上海和蘇州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出國旅行。而日益強大的中國,就是“出國遊”遊客的主要輸出國。據統計,2012年,我國的出國旅遊人次為8318.2萬。而2017年,我國的出國旅遊人次已經達到了14303.3萬,也就是說5年時間增加了六千萬。這也說明“去日本買買買”和“去日本泡溫泉”的遊客,確實不是同一幫人,大家主要還是圖個新鮮。

超過十二萬名“遊客”,為什麼日本人來中國生活,偏愛上海和蘇州

富士山

可是另一個數據卻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力,就是日本來中國的旅遊人次,或者說定居(移民)更為準確。2012年,有超過15萬名日本人在我國定居,這個數據僅次於美國,排在全球第二。其實這個數據在當時就引起了轟動,被不少媒體解釋為“馬里亞那海溝不斷加深,富士山有一天會噴發,日本急需尋找一方淨土”。但卻因為無法解釋,為什麼日本“遊客”主要聚集在上海和蘇州兩個城市,最後被外界定義為日企員工而不了了之。

超過十二萬名“遊客”,為什麼日本人來中國生活,偏愛上海和蘇州

日本遊客

那就再看2017年的數據,截止至2017年10日,居住在我國的日本“遊客”為12.4萬人。這個數據很有意思,因為2012至2017年這五年時間,我國飛速發展,這點從“出國遊”遊客數量也看得出來。所以有大量的日企,被迫搬到了相對而言,成本優勢更大的東南亞,所以在華日本“遊客”減少是板上釘釘的事。但即便在這一前提下,也僅僅少了2.6萬人左右,到底是搬離的日企員工就這麼多,還是說日本“遊客”還在繼續增長?

超過十二萬名“遊客”,為什麼日本人來中國生活,偏愛上海和蘇州

上海

由於並沒有查到更具體的數據,所以回到日本“遊客”,為什麼主要聚集在上海和蘇州的問題。筆者認為,其實上海是日本“遊客”的第一選擇,畢竟2012年住在上海的日本人為7.8萬。原因有三:第一、就是上海作為我國的金融中心,有大量的日企存在,相對來說更容易融入環境;第二、日本距離上海特別近,而且交通也非常方便;第三、率先移民的一般都是精英,上海的快節奏高壓環境,很適合他們。

超過十二萬名“遊客”,為什麼日本人來中國生活,偏愛上海和蘇州

楓橋夜泊

那麼為什麼又要去蘇州呢?筆者認為這是另一個流派的日本“遊客”,他們被蘇州的魅力所吸引,還是分三點。第一、蘇州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距離上海也近,是一個瞭解中國文化的好選擇。第二、“蘇州”一名起源於隋朝,隋朝之後就是唐朝,唐朝時期日本使者可沒少來。日本課本上曾出現《楓橋夜泊》,以及仿造的寒山寺,大概都是那個時候帶過去的,所以在頗有情結的前提下,順著名字就找過來了。

超過十二萬名“遊客”,為什麼日本人來中國生活,偏愛上海和蘇州

蘇州

第三、蘇州是一個宜居的城市,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地勢低平,素來享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而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研究和熟悉程度,已經通過“風月同天”這句話證明,而蘇州恰好曾令無數文人雅士流連忘返,並且留下不少廣為傳唱的經典詩篇。在聽過“上有蘇杭,下有天堂”之後,咱們自己人對於蘇州尚且心向神往,更何況是很有可能選擇定居的日本“遊客”呢?(李雙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