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古人經驗之談


中華傳承文化千年,關於什麼年齡該幹什麼事古人有很多講究與說法,其中最有名的可能便是那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除了此句之外,在農村地區廣佈流傳的俗語中也有許多關於年齡的描述。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人到中年之後需要注意哪些事情,你知道嗎?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古人經驗之談

所謂“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指的是到了四十歲以後,應該知道“節慾”。因為到了四十歲,多數人的身子骨都會大不如前。這時候如果繼續無節制的縱情聲色,最終會將身子骨掏空,進而影響壽命。中醫認為,中年縱慾會影響腎臟,而腎臟如果有了損害,那麼,會導致中年人難以活過五十歲大關。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古人經驗之談

再說“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個多情。並不是說婚戀之情,而是指情緒波動。古代中醫理論認為,喜怒哀樂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如果長期不注意對情緒的控制和管理,就會影響一個人的壽命。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了這一點——比如說抑鬱症,其實就是因為情緒問題而衍生的疾病,而抑鬱症有時候會影響一個人的生命安全。人到了五十歲,等於進入了老年,而老年抑鬱症近年來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話題。古人很早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有了“五十多情,雞犬不寧”的說法。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古人經驗之談

古人兩句俗語可謂是道盡了人生真諦,雖然是古人所言,但今人又何嘗不能鑑之。雖然古人強調了四十和五十兩個年齡,但其實“多欲”和“多情”在任何年齡都應當有所警惕,常言道“物極必反,過猶不及”,慾望多了無異於自苦,處處多情終究是害人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