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爬那麼高!”這樣帶孫子的奶奶,請停止你對孩子的迫害

在兒子早教課上,有一次遇到一個叫小海螺的小女孩,到玩海洋球遊戲時,快要過2週歲生日的她,拒絕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讓老師牽著雙手跳進海洋球池玩。

從這小女孩的眼神和表情看得出來,她也覺得前面的小朋友跳進球池的動作很有趣,可是嘴裡一直說:“小海螺不可以跳。”“小朋友不可以怕那麼高。”

很明顯, 小海螺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本性。

“不可以爬那麼高!”這樣帶孫子的奶奶,請停止你對孩子的迫害

老師沒有強求,而是刻意先讓她看前面3位小朋友安全地在球池中玩,接著問:“為什麼小朋友不可以站太高呢?老師站在下面保護會很安全的,對不對? ”完成動作的小朋友都點頭,她的媽媽、老師還有其他家長再次邀請小海螺也進來玩。

小海螺走近一點兒,身體倚靠著球池四周的軟墊,搖著頭說:"小海螺不可以站太高,奶奶說從高處跳下來骨頭會斷掉。”

我終於明白小海螺拒絕配合遊戲的原因了:想必這個未滿2歲的寶寶經常被禁止調皮搗蛋。

從小海螺進來後一連串的動作反應來看,這是一個語言表達力很好而且精力旺盛型的女孩,同齡人有的才會說一些簡單的連詞,而她已經可以說一整句話了。同時,我也很快猜到大約是奶奶常常嚇唬她,希望她能夠文靜端莊。

確實很多老一輩的人,會認為男孩好動天經地義,而女生就要有女生的樣子,所以會善意地恐嚇孩子,希望孩子有所警惕,並按他們的要求來做。

“不可以爬那麼高!”這樣帶孫子的奶奶,請停止你對孩子的迫害

眼看這個環節的遊戲就要結束,老師的方法沒有湊效,我就對小海螺說: "小海螺真是好孩子,你都能記住奶奶教過的事情,小海螺的媽媽,今天回家,你一定要告訴奶奶說小海螺最聽話、守規矩好不好? ”

看著小海螺媽媽一臉疑惑但仍然點了點頭,然後小海螺露出了滿意的微笑,我接著說: "你看這兒球很多,所以,從旁邊眺進來不會很高,老師和小朋友都在裡面玩,這兒很安全的。要不要試一下? 小海螺爬上來站好,然後讓老師牽著你的手跳下去。”

小海螺聽了很快地自己爬上來,身手敏捷地一躍而下。

“不可以爬那麼高!”這樣帶孫子的奶奶,請停止你對孩子的迫害

其實,平常都能看出,小海螺能接受比同齡小朋友更刺激的運動,具有這種生理特質,若配合適當的引導,長大後也會是一個運動型的陽光女孩,而非弱不禁風的女子。

客觀地說, 小海螺並不是怕高而拒絕配合活動,而是因為長期被大人限制活動,才會牢牢記住從高處跳下來就會發生危險的警告。她的語言理解能力發展比較好,而且很希望被別人認為是個乖小孩,所以才會刻意壓抑自己想玩的衝動,一直不斷地大聲告訴自己“小海螺不可以”。

1~2歲的孩子普遍需要大量的動態遊戲,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女孩子就要文靜、太調皮搗蛋容易闖禍、容易受傷”等理由,而恐嚇孩子,拒絕孩子去玩。

相反,家長要多多鼓勵寶寶展現潛能,讓寶寶建立自信心,同時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心肺呼吸的調節。一個從小養成運動習慣的人,站姿和走姿也都會比較好,比較有氣質,不會出現O型腿、X型腿等身體缺陷,同時能維持身體姿勢的肌肉力量也會更好,這樣有利於保護自己。

後來,課程結束後,小海螺的媽媽過來對我表示感謝,同時深入溝通了這個問題。不出所料,家裡的奶奶就希望把小海螺培養成一個文靜的小公主,於是經常恐嚇她,不讓她爬上爬下。

“不可以爬那麼高!”這樣帶孫子的奶奶,請停止你對孩子的迫害

於是我跟小海螺媽媽說:“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爬上爬下,扔東西,很正常,是身體協調和發育的必備條件,並不是不文靜的表現,所以,以後絕對不能再繼續限制小海螺的行為了。因為這樣的教養方式,不僅影響孩子身體發育,還會讓孩子變得膽怯不敢社交。同時,如果條件的允許的話,最好每天在家進行10分鐘以上的家庭和身體協調性遊戲。沒空的話,可以帶到早教中心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這個事,建議你回家和你老公溝通下,讓你老公和你的婆婆溝通,效果會比較好。”

大約經過半年後, 小海螺的媽媽跟我提到女兒進步很多,現在奶奶很喜歡帶她去串門兒,因為這孩子能動能靜,無論走到哪兒都受人歡迎,小小年紀還懂得邀請剛認識的新朋友一起玩呢!


想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推薦學習《百家講壇》著名講師、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家庭教育專欄課程,只要68元,就可以讓你更為一個更智慧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