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揚州那麼大,為何現在變小了?

古語有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在古人看來,揚州是一個為官從政的絕好去處。同樣,李白也有詩云“煙花三月下揚州”。人間繁華,莫過揚州,揚州是世人眼中的繁華之地。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此揚州非彼揚州。歷史上的揚州,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並非城市概念。

古揚州那麼大,為何現在變小了?

禹貢九州

根據先秦典籍《尚書·禹貢》記載,早在大禹治水時,曾將天下分為九州,揚州就是其中其一。同時,《周禮》稱,東南曰揚州。由此可知,以中原一帶為座標,東南方就是揚州所在。

一般認為,《禹貢》所講的九州只是對未來國家的一種構想,南至南海,東至東海,東南之揚州可見範圍有多大。但具體有多大,我們並不知曉,可能超乎你想象。

《呂氏春秋》載“東南為揚州,越也。”這裡的越就是越國,為大禹後裔子孫所分封。《爾雅·釋地》“江南曰揚州”。其範圍與《禹貢》所講大致相同,但又有所出入。

古揚州那麼大,為何現在變小了?

西漢十三刺史部

漢代將揚州的範圍進一步明確。西漢有十三刺史部,也就是十三個大的監察區域(除京師七郡外),揚州刺史部就是其中之一,其範圍相當於今浙江、福建、江西、上海全部,安徽、江蘇淮河以南,湖北、河南部分地區,其範圍還是比較大的。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揚州市的區域屬於徐州刺史部,並不歸揚州刺史部管轄。

揚州刺史部治所起初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後來又移治歷陽(今安徽和縣)。揚州刺史部內又有諸多封國,其中荊國、吳國最為強盛。我們所熟知的,吳王劉濞“開山冶銅、煮海為鹽”,擴張割據勢力,意圖篡奪帝位,並由此引發“七國之亂”。可見,揚州在歷史上有多富有。

三國時期,由於軍閥割據,揚州一分為二,曹操佔據淮南西部區域,孫權佔領了沿江及長江以南的區域,大家各自叫揚州,互不干擾。

古揚州那麼大,為何現在變小了?

南朝齊之揚州

如同三國歸晉一樣,兩個揚州在晉朝合二為一,治所確定在今天的南京地區。東晉時,中原士大夫衣冠南渡,揚州的地位一再上升,一方面是國都所在地,另一方面揚州是江南賦稅重地,到揚州做官也是士人夢寐以求的事情。文章開頭所說的“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反映的就是晉人的這種心態。

南朝時期,揚州的範圍一再縮減,原來的荊州、江州、交州以及後來的南徐州(鎮江、無錫、常州一帶,至今鎮江仍有南徐的別稱)不斷分離出來,但仍是一個大的行政區域。南朝樂府《吳聲西曲》有詩云“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可見,江陵去揚州之遙和揚州範圍之廣。

古揚州那麼大,為何現在變小了?

隋朝揚州刺史部

隋朝時,中央政府又復置揚州刺史部監察江都郡、鍾離郡、淮南等40多個郡;唐代時,揚州刺史部被廢棄,揚州和廣陵交替出現,其管轄範圍和今天的揚州在地理位置上實現基本統一。此時,揚州由原來的一個大區,縮減為一個郡。儘管面積縮小,但揚州繁華依舊,畢竟“天下之盛,揚為首”。宋朝時,基本沿用了唐朝的做法,揚州的範圍幾乎沒怎麼變動。

古揚州那麼大,為何現在變小了?

清代揚州府

明代時,揚州的治域範圍有所擴大,領高郵州、通州、泰州3州,江都、泰興、儀徵、如皋、海門、寶應、興化7縣,管轄範圍相當於幾天的揚州、泰州、南通三市。清代時,通州剝離,揚州府治範圍不斷縮小。後來,又經過不斷的區劃調整,直至成為今天這個樣子。

古揚州那麼大,為何現在變小了?

今日之揚州

綜合來看,古代的揚州範圍比較大,我們可以理解為泛揚州。與古代相比,現在的揚州已經縮水不少。古揚州已經消失所蹤,但現在的揚州絕對是古揚州的精髓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