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巴里坤的“涼”與安西的“風”、吐魯番的“熱”並稱“西域三絕”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天山東段北麓,南隔巴里坤山與哈密市為鄰,縣城巴里坤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70千米。東界伊吾縣,西接木壘哈薩克自治,北與蒙古國接壤。全縣總面積37303.79平方千米。最有代表的巴里坤草原的風景十分優美,可以到白石頭、松樹塘、巴里坤湖等景點遊玩。進入巴里坤縣城乾淨整潔,可看到古城牆的殘垣斷壁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新疆第二大草原,西遊記上不可錯過的美景


巴里坤草原距哈密市約2小時車程,氣候以6-10月最宜人,但是冬季也別有一番韻味。
巴里坤草原是新疆第二大草原,天山“三大牧場”之一,海拔1650米。這裡地處天山北坡盆地,草原被群山環繞,草天相接處是天山山脈連綿不斷的山峰,南山頂還有終年不化的積雪,山腰處是常綠林帶,形成了獨特的新疆草甸景觀。,它位於新疆的哈密地區。巴里坤大草原上牛羊肥碩,牧草豐美,空氣清新,一年四季綠草如茵,是一處夏季避暑冬季休閒的好去處。巴里坤有哈薩克族、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十多個民族。大草原上有許多美麗的傳說,但流傳最多的一則傳說則是:一位漢族姑娘和一位名叫蒲類海的哈薩克青年合力同破壞湖泊的山魔搏鬥,姑娘被壓在尖山下變成了石頭,哈薩克青年則扭住山魔同歸於盡沉入湖底。姑娘和哈薩克青年用生命為後人換來了安寧幸福的生活。

為了紀念他們,人們就把尖山下的數股清泉叫“漢姑泉,把湖泊稱作“蒲類海。巴里坤是大草原。但巴里坤草原不象內蒙古的草原那樣一望無際,可以看到草天相接的地平線。而巴里坤是盆地,極目遠望,四周與藍天相接的是連綿不斷的山巔。

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瑩,松林青翠,雲霧繚繞,變幻莫測。此景被稱為“天山淞雪”。傳說,天山淞雪是遠古時期黃帝開國後,唐堯、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國”的時候,在“瑤池歡宴”上贈賜的一幅中原絲繡,後來西王母把絲繡化成了“天馬”牧場。迄今巴里坤草原仍有“天馬故鄉”之稱。 距離巴里坤古城南約5公里處,有一座高約200米的小山,名為嶽公臺,嶽公臺背倚雪山,面對草原,山頂多奇峰怪石,山下泉湧瀑布。據《新疆圖志·山脈志》記載:“群山惟嶽公臺最雄傑,前有八陣奇門,兩面能容萬馬……”。傳說在此山操兵點將可以克敵制勝。清代雍正七年和九年,寧遠大將軍威信公嶽鍾琪曾兩次遠征準噶爾,途經巴里坤草原,就紮營此山操兵點將,果然兩次征戰均獲勝凱旋,故得美傳“嶽臺留勝”。 登上嶽公臺危崖俯瞰,廣袤草原形似無際的大海,漢、滿兩座古城如首尾相銜的巨大海輪,航行在綠波瀚海之中。傳說巴里坤湖裡深居著兩隻大海鰲,看到嶽大將軍無兵城而駐紮山寨,特地蛻甲成城池。嶽大將軍為了表達對海鰲的謝意,揮毫書匾:“瀚海鰲城”,懸掛於城門樓上。 緊挨嶽公臺有個山谷,谷內風光秀麗,山峽迂迴,道路蜿蜒,進入谷底則豁然開朗,懸崖絕壁,綠障珠簾,奇花異草,別有洞天,又因山谷盛產藥材而香氣盈溝,即使到了大雪紛飛的嚴冬,溝內依然叢草凝綠,繁花繡錦,雲松遮天,春意盎然。傳說黑溝住著一條黑龍,常年往返於龍宮,帶來了東海春色。 尖山子位於巴里坤湖南岸,凌晨,草原還沉睡在一片灰濛濛的晨霧之中,頂峰卻已染上了鮮豔的紅光,此景被稱為“尖山曉日”。山巔巨石上,篆刻著“東君偏有意,光照尖山巔”的詩句,傳說是唐玄奘師徒一行去西天取經,到此用手指摳寫的真跡。 “鏡泉宿月”位於巴里坤湖西面,一泓山泉水清澈如鏡,水中映月燦若銀盤。傳說很早以前有個面貌醜陋的牧羊女,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坐在泉邊,望著泉中的明月悲泣道:“月姑娘,你為什麼這樣漂亮,我為啥這樣醜呢?”說話間,泉水突然飛濺在牧羊女的臉上,從此牧羊女就變得特別地美麗。後來,草原上出嫁的少女,都要選個皓月之夜,到泉水旁求月姑娘為自己美容。 清代中期,巴里坤辦學興教盛起,而這裡讀書人中舉者甚少。傳說有個白髮老翁到此說,秀氣在冰溝裡,需築塔才能留駐。人們便在蒼松密林的冰溝裡築起一座6層寶塔,命名為“冰溝寶塔”。後來巴里坤中舉、拔貢的人才日盛。至今巴里坤仍人才輩出。 巴里坤草原上還有一座“沙山古營”,也是當地一景,位於古城東48公里處的沙山群中。傳說,東漢司馬毛愷領郡兵500人馬與匈奴呼衍王拼殺時,一夜狂風捲來黃沙,將48座營壘全部掩埋。將士們被困在沙山下,以敲兵器和歌聲來表達報國之忠心。至今,每當夜深人靜,人們在此就可以聽到沙山下發出的“輕如泉流幽咽,沉若萬馬奔騰”的奇異樂曲聲,後人因此稱這裡的沙山是“會唱歌的山”。

巴里坤湖由四周自然泉水匯流注入而成,東西寬約12公里,南   北長約20公里,湖水面積112.15平方公里。湖也是儲量豐富的芒硝礦和鹽田,湖水中含有水生物滷蟲(豐年蟲)。 湖泊古稱蒲類海,婆悉海,元代稱巴爾庫勒淖爾,清代的蒙古沙、巴爾庫爾對音稱巴里坤湖。   巴里坤湖湖面略成橢圓形,東西寬約9千米,南北長13千米,面積113平方千米,海拔1585米,四周山巒起伏,水草豐美,湖中碧波盪漾,東湖碧波盪漾,西湖一片銀白,湖東有大片沼澤溼地,湖周是遼闊的牧場。獨具“迷離蜃市罩山巒”的奇觀。

這些山都屬於東天山。特別是南山尤為高大雄偉,山頂有終年不化的積雪,山腰是四季常青的林帶。山頂積雪融化以後,有的順著山溝流了下來,不到山口就不見了蹤影,全都鑽到地下去了。而有的則就地滲入巖縫。俗話說,“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確實不假。因為在山上到處可以見到泊泊的山泉。夏天,水草豐美的高山草甸草場則是牲畜避暑的絕好去處。為數不多的幾條大溝裡的水可以流出溝口,便成了山前衝擊扇平原上農田的灌溉用水。在衝擊扇平原的下面,就是地下水溢出帶了。巴里坤盆地不大,南北也就是三四十公里。因此南北兩山的地下水溢出帶集中在盆地中間,有的地方也有十幾公里寬,這裡無數泉眼的泉水竟然匯聚出一條條小河,自東向西流入到巴里坤湖。這十幾裡寬的地方植被很好,形成了很好的草甸。古詩《疏勒歌》中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據說就寫的是巴里坤。古人也稱這裡是“甘露川”。人們乾脆就叫“草湖”:草,牧草,湖,水也,既有草有水的地方。草湖與巴里坤人的生存息息相關。

草原盛會

巴里坤草原有效使用面積近20萬面。每年綠草如茵,野花竟放的季節,牧民紛至沓來,遊牧湖畔,羊群像飄動看的朵朵浮雲,點綴在綠茵上的氈房,炊煙裊繞,奶茶飄香。這裡的牧民保留有純正的哈薩克族傳統,如若到哈薩克族氈房做客,好客的主人一定捧出燙手的酥油茶。

醇香的馬奶酒和手抓內熱情款待你,主人還會將悠揚悅耳的冬不拉和粗獷的歌聲撒向草原。每年的草原盛會,這裡都會舉行哈薩克族傳統的賽馬、叼羊、姑娘追、摔跤、阿肯彈唱,夏日巴里坤草原的風格永遠都是那麼地熱情奔放

春天的巴里坤草原,冰雪隨著溫暖的陽光漸漸融化。 五月中旬前後,風和日麗,小草兒爭先恐後地冒出了頭,在微風細雨的撫慰中漸漸長高。 六、七月份,蝶兒紛飛、鳥兒鳴叫、綠浪翻滾,那可真是風吹草低才能見到牛羊啊。

這時,你可要當心了,你獨自進入草原之中就會迷失方向,除非你的個頭長的比草高。 草原上最熱鬧的要數八、九月份了:村民們餵養的牲畜的口糧幾乎要全部在大草原裡收取,在八月初,你看那草原的四周,人歡馬叫、機聲隆隆,遠遠看去,一座座白氈房猶如雨後的蘑菇破土而出 巴里坤草原上的冬天來的很早,到了10月底,草原已被冰雪覆蓋,

巴里坤草原 草原上沒有行人,沒有牲畜,就逐漸恢復了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