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正的含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不是很耳熟,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都有这句台词,但是你真的理解是什么意思吗?很多人会认为这句话是贬义,理解为“老天爷是个无情的人,在他眼里自然万物跟狗是一样的。”真的是这个意思吗?今天就跟大家来重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全文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刍狗”指的是用草扎成的狗,作为祭祀时使用。人类将一己的愿望投射出去,人格化自然界,因而以为自然界对人类有一种特别的关心和特别的爰意。老子反对这种拟人论的说法,强调天地间万物自然生长。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正的含义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正的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