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本溪滿族自治縣有三個“謝家崴子”,一個是本溪水洞旁邊的小市鎮謝家崴子,一個是鹼廠鎮謝家崴子,一個是東營房鄉湖裡謝家崴子。其中湖裡謝家崴子是鹼廠謝家崴子族群的分支。有關本溪縣謝家崴子的來龍去脈,筆者將在以後專門撰文播出。

“崴子”的詞義是;山水彎曲的地方。至少本溪縣也有大小不等幾十個叫崴子的地名,主要分佈在太子河兩岸,而多數被冠以村落名字。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近處是謝家崴子村,對岸是北嶺村。

鹼廠謝家崴子隸屬於鹼廠鎮黃堡村,原來是一個生產隊,不足百戶,絕大多數是謝氏族人,少數幾戶外姓也幾乎都是與謝家有親屬關係。

謝家崴子以前很少上鏡,自從新建“田桓鐵路”後,通過這裡的特大橋,被冠以“謝家崴子特大橋”,致以因村而得名的橋,而又因橋而揚名的村,成了雙贏。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謝家崴子在東片地區還是很有名的,最主要的是這裡的簸箕。這裡的村民大多數都會織簸箕,而且這種技藝流傳年代久遠,其規模集中性,技藝的普及性,在本溪市範圍內是絕無僅有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達到了鼎盛時期。

六十年代初正是三年自然災害過後人們生產生活亟待恢復期,織簸箕賣錢作為一種來錢道就在謝家崴子逐漸盛行,你家看我家,我家看他家逐漸傳染了全村。一般的都是業餘的時間搞,不能影響生產,後來生產隊也搞起了編織廠,有一撥人專門搞編織,以織簸箕為主,也有柳條安全帽等。當年的鹼廠供銷社專門收購這裡的簸箕,當時的價格是每把簸箕3.2元,社員在業餘時間織簸箕賣簸箕掙3.2元,去了不到1元的成本,剩下的收入也是可觀的,因為那時候上一天班也掙不到1元錢。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筆者也是謝氏中人,不在謝家崴子住,受這個影響,在68年特意回謝家崴子去學習織簸箕,以備將來“養家餬口”過日子,人之常情嗎,咱小老百姓沒別的奢求。在這裡呆了一個多月,不說學成了,起碼也知道了“基本套路”了,因此就從專業角度說一下織簸箕的全過程。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織簸箕的主要原料是柳條,是一年生的柳條,柳樹有幾百個品種,大多數是呈樹型成長,能夠編織的柳條是長在丘陵地區河套邊甸子裡的柳條,這樣的柳條不能長成大樹。柳條分春柳和伏柳之說,春柳是在春季枝條發葉之後能剝掉表皮時割取,擼掉表皮,捆成小捆晾乾,保存在不漏雨的棚子裡,可以存放好多年。伏柳是在秋季新柳條成熟後割取,保存方法同前,春柳的質地密實要好於伏柳。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織簸箕的原料還有“麻經”,用這叫“波稜錘”的紡經工具來製作,將麻紕掛在“波稜錘”上旋轉上勁,製成麻經。單股為經,雙股為繩,織簸箕用的是單股。也有用紡車紡經的。

還有簸箕前面薄木的“舌頭”,稱為“簸箕舌頭”,用一般粗的木頭劈開刨平為0.5釐米的薄板,將薄板的兩頭分別浸在開水中煮軟,然後趁熱壓彎到一定角度,別在專用的框架上曬乾定型。以劈開的木頭為好,如果是很順直的木頭用電鋸鋸開也可以,否則有斜茬的木板容易折斷。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織簸箕中間有一根樑,與簸箕展開等長,兩端鋸兩個口,綁上兩道雙股的經線,這些都是準備工作,然後織簸箕開始;先將簸箕舌頭別在兩根雙線之間,然後在兩根一上一下的雙線之間交叉擺柳條,柳條要求是“兩顛兩倒”,這樣兩側條子的壓力可以平等,不會偏向一面,要求擺的緊密,柳條有粗細不等,一般在簸箕的前半部分擺中等粗細的條子,往後逐漸擺最粗的條子,到了最後面要圍起的部分擺細條子,最後面的幾組可以擺雙條子。

條子擺好後,下一步從一面開始織,之前要將麻經纏繞在專用的“經棒”上,“經棒”類似於“波稜錘”不過非常小,用它在條子之間穿梭,來一道一道的織簸箕。織的過程是;栓好經子,將柳條一上一下的按下挑起,用經棒穿過,勒緊,再按條,起條,經棒穿過,勒緊,如此繼續,一直到頭,完成一道線的編織。簸箕舌頭事先都鑽好眼,當經線到這裡時用專用的“鉤錐”將經線鉤過拽緊綁定,然後往回織進行下一趟。一般織過幾趟後就要換另一面織,這樣不能“跑偏”。在擺好的條子上墊幾塊薄木板用腳踩著,可使簸箕表面平整平穩。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簸箕的質量好賴是由條子的質量、擺放緊密度、經線的密度有關。在同樣條子和緊密度下經線的密度決定簸箕的質量,一般的來講,經線越多越密實為好。通常都有個標準;過去鹼廠供銷社規定,收購的簸箕在外形尺寸達標的情況下,必須夠“二十八錐”,簸箕舌頭上事前都鑽好一排眼,中間的一個眼不算,兩邊對等,都是14個眼,加起來一共28個,這每個眼就叫“錐”,一共就是28錐,所以買簸箕一定要先數數是“多少錐”。經線的密度要均勻,每個“節泡”大小盡量一致,經線要平直,簸箕面要平整,不能起包有高有低。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簸箕面大部分都是整趟的平板長線,到了要起幫的時候就會有“打短”的經線,在“大片”織好後,下面的就開始“下樑”,首先割斷開始掛的兩道雙線,抽掉“大樑”,揍起後幫,這時候開始織兩面的“簸箕幫”,一面一面的織,打短的地方就是要圍起的部分,要求自然而圓滑和密實。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簸箕幫是隨著簸箕舌頭的角度而翹起,後面逐漸形成所謂的“雞窩”,最後用麻經抽緊“雞窩”,鎖好邊上的“大線”,再用短刀削掉多餘的柳條頭,這樣一面幫就織好了,再進行另一面的幫。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整個簸箕織好了,這個叫“簸箕碴”,下一步就是“圈邊”。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此人不是謝家崴子的,圖片源至網絡。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挑出最粗的條子,用這種“條叟子”劈成三瓣,用專用的“刮皮刀”颳去條瓣上的木質心,剩下外面的表皮,用堅韌的條子皮開始包簸箕的邊,這個過程叫“圈邊”。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簸箕幫的裡外面墊上劈成兩瓣的粗杏條,再用專用的“槽錐”錐眼,在槽中穿過條子皮,勒緊,靠嚴實,要求;緊密無縫,粗細均勻。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編筐窩簍,全在收口”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最後鎖好簸箕舌頭,一個簸箕的全過程就結束了。

一般要求條子要提前一天泡條子,泡在能淹沒條子的水中,泡的時間要看條子的品種質量而區別,還有水溫,冬季時間長,夏季時間短,一般是二到四個小時,時間太少泡不透條子易乾硬,不易擺弄,泡過了就是“傷水了”也會降低質量易折斷。撈出來的條子要用溼麻袋包好,不能風乾,在整個織簸箕過程中都要保持室內潮溼封閉,否則條子幹了易折易硬難擺弄。

成品簸箕要求,在溼的狀態下不能漏水,翻過來扣在地上兩隻腳踩在簸箕的“雞窩”上能經得住一個成年人的重量而不壞,如果你做不到這些,你就別到處誇你手把好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謝家崴子的人很能吃苦,過去為買條子,為賣簸箕經常跑外鄉,那時候交通不方便,許多地方靠步行,當時我們住在高官花嶺,距離最近火車站偏嶺40多里路,經常有來自謝家崴子的本家奔我們來買條子,沒有車往回運,他們就打成捆,挑著走幾十路走。有一年,一起來了四位叔叔侄,正好那天我們家殺豬,幾位的到來覺得非常不好意思,其實這有什麼呀,這不都是家裡人嗎。

謝家崴子生產隊的編織廠,每個人的定額是大簸箕每天一個,礦帽每人六個,出現許多快手,每天,能織兩三個簸箕。餘下的時間,還可以自己搞點。

這裡不光是謝家崴子,周邊好幾個村子也有織簸箕的,不過絕大多數都是謝家崴子謝家的親戚。

我經常去鹼廠拍大集,遇到賣簸箕的總要攀談幾句,大部分都是來自謝家崴子的。現在簸箕價格也不是當年幾元錢的時候了,最近一個集打聽的價格是小簸箕60,大簸箕80以上,還遇到過要100元的。現在的“錐”數也沒有以前多了,不過能賣出去就是好傢伙!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這是我四十年前織的小簸箕,我送人的簸箕有五十多年還在用的。

我當年織一把簸箕要五到六個小時,最多一天能織倆。織簸箕是越快越快,越慢越慢,怎麼說呢,條子最柔軟的時候也就是最好擺弄的時候,就是一開始擺上條子三個小時時間內,這個時候你能搶下來最好,如果你磨磨蹭蹭半天午晌拿不下來,到後尾(以爾)條子會越來越硬,速度會越來越慢,所以織簸箕是一個搶時間的活,一開始就要緊起來。

這個打麻經的活你還必須學會,求人不如求己,你要幹這一行,就必須什麼都得會,其實也沒有什麼難的,看你想不想學。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這是我進城時留下的唯一一件織簸箕的工具,其它的或送人或扔掉了,因為知道今後也不會幹了。這個工具叫“刮皮刀”是刮包邊柳條的必備工具,是鹼廠鐵匠爐定製的,那時可能是四元錢,別地方哪也沒有賣的,在老家時有人要買,我沒有賣,我想總得留點什麼念想啊。

這裡不光是謝家崴子,周邊好幾個村子也有織簸箕的,不過絕大多數都是謝家崴子謝家的親戚。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包簸箕邊常見的有三種材料,一個是這裡說的用柳條皮包,還有用竹子包,一般都是南方的,因為南方有竹子,還有一種是用楸樹皮包,楸樹皮的優點是皮寬大,包起來快速,缺點是強度稍遜,不耐磨。柳條皮的可以用幾十年而不壞,堪比藤條一樣。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柳編的常用產品,一些花筐類,純編類不是以織工藝的,沒有收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笸籮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柳罐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每件產品都近乎工藝品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這個小笸籮的密度真是沒說的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農家婦女常用的針線笸籮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煙笸籮,有的家用紙糊的煙笸籮,不過習慣也叫煙笸籮。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柳罐,放在井臺上專門用來提水的,它比瓦罐結實,比鐵桶抗摔抗爛。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柳條安全帽,戴著它比現在的塑料安全帽舒服。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過去非常時髦的柳條包,柳條箱子,也能登大雅之堂。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現在的塑料箱子的壽命很難比得過這柳條箱子。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鹼廠謝家崴子的柳編,我看可以申請“非遺”了

筆者是謝家崴子族人,有家譜為證


前面筆者已經說了,像謝家崴子這樣幾乎是全民性的,又跨越這麼多年曆史的,純手藝活的單一技藝,應該無疑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現在沒有人提議,不要求太高,算市屬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看還是夠格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