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教育自古重之,古代父母催促孩子讀書是為了出仕,而年輕一輩也以居廟堂之上、協理朝政為理想。

現代父母催促孩子讀書是為了生活,內心有丘壑、有文化,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取更高的報酬。

然而,家長都知道孩子多讀書對未來有好處,但大部分都被現實所打敗。

我給孩子買了那麼多書,最後都只能擺在那裡落灰,甚至有的孩子都沒翻開過。我辛辛苦苦工作,不過是希望他以後有出息、過得好,可孩子一看書就犯困,實在是沒辦法,也許他壓根就不是那塊讀書的料吧。

這樣的吐槽尤其多,最開始家長們都是抱著美好的想法給孩子做閱讀啟蒙的,可最終的結果也只能讓他們暗自無奈,乾脆自我安慰道:沒準等上學了,有老師管著,孩子就讀書了。

父母這樣的想法,便是對孩子最大的誤解,小時候每個孩子的求知慾望都很強,會跟在爸爸媽媽屁股後面問問題,剛開始接觸書本,也會表現出極大的好奇。

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漸漸不愛閱讀了呢?並非沒天分,這個鍋其實應該由家長來背。


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01為何孩子不願意閱讀?

1)父母本身不讀書

青島教育局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父母是否讀書,與孩子的閱讀興趣存在極大關係,50.4%~71.3%的家長在家有閱讀習慣,而他們的孩子語文成績通常也比較好,比父母在家從不閱讀的孩子平均高出30.45分。

畢竟幼兒時期,孩子成就動機的形成與他們成長環境中接受到的文化有關,而這需要家長來創造。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挺有道理的:家庭教育中最悲哀的事,當屬父母自己不讀書,卻拼命要求孩子讀書。

2)父母眼光太短淺

家長們可以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潛意識中把閱讀當成了教孩子識字的方式,總認為孩子讀完後要認識幾個字才能算有所收穫。

這其實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原本繪本中能吸引孩子的有趣故事,愣是變成了識字小課堂。之後需要閱讀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興趣早已被自己這種錯誤的教育扼殺在搖籃裡了。

因為孩子一拿起書本,就想起那種枯燥、機械的識字體驗,犯困也是意料之中。

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這其實是家長缺乏閱讀策略的一種表現,雖說初衷是希望閱讀給孩子帶來知識儲備,對將來的學習有幫助,但太過功利且超前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只能是有害無益。

可以說,家長的這種心理屬於“短期功利主義”,自然也容易導致孩子陷入短期發展的困境,長遠來看反倒不合適。

事實上,“好學”比“學好”更重要,家長保留下孩子閱讀的興趣,之後學好的可能性會更大。

3)期待孩子獨立閱讀

很多家長認為閱讀是孩子自己的事,買來書他願意看自然就翻開看了。

英國兒童文學家錢伯斯,曾在他所寫的《告訴我——孩子、閱讀和談話》一書中,提出了“閱讀循環圈”的概念。

在他的理念中,一次成功的閱讀是由4個活動組成的,只有形成循環圈,才能產生螺旋上升的力量,讓孩子在閱讀中有所收穫。


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光看圖就會發現,有能力的成人閱讀者,是提高孩子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環。

對於不識字的孩子來說,讓他們自覺地拿起一本書閱讀非常困難。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者在對幼兒園小朋友進行調查時也發現,家長帶著孩子進行互動的親子閱讀方式,要比直接給孩子一堆書以及什麼都不做的效果好得多。

這樣的原理,也被稱作“浸入式語言學習”,而家長就是帶孩子浸入到閱讀之中的引路人。

4)書籍選擇不當

家長在給孩子選擇書本時,也存在一種功利性,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拿一本會讓孩子學習到更多內容的書。

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知識面越廣越有深度的書籍越好。精讀書籍太多,容易讓孩子感覺無趣,產生畏難心理,有時一些泛讀讀物會讓孩子覺得更輕鬆。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有一拿起書就犯困的表現,多半是家長犯了以上錯誤。

相比必須讓孩子從閱讀中學到多少東西這樣的功利心而言,培養和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02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生活中的具體建議

1)自我成長

儘管父母的工作都非常忙,但想讓孩子擁有更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自己必須先做出榜樣行為。

有得必有舍,真正在這上面花費時間,每天拿起書看一看,不僅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也會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何樂而不為呢?

2)摒棄偏見,佛系一點

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前面已經說過,保留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比他識多少字,記得多少個故事都重要。

因此,家長首先要放平心態,帶孩子閱讀時首先注重過程,而後才是結果。

選擇書籍時也要摒棄掉所謂的功利心,帶孩子一起去圖書館或書店選擇,看封面或翻開瞧一瞧,孩子真有興趣再買回家。

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除了繪本之外,還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適當選擇一些非虛構讀物,這樣更有利於科學思維的培養,併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

比如孩子看動畫片,對其中的太空感興趣,家長就可以購買講解相關知識的兒童讀物。

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03親子閱讀中,我的兩個建議

1)有意識地培養閱讀層次

前文提到過,帶孩子閱讀最重要的因素是互動,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思維,引導孩子達到更高的閱讀境界。

閱讀中有4個層次,分別為第1層——激發閱讀興趣;第2層——培養閱讀能力;第3層——加強思考意識;第4層——學以致用。

比如給孩子讀《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這一繪本,家長可以先用生活中的故事或封面勾起孩子的興趣,而後多引導孩子看圖,配合讀的文字相對照,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能力。

這本書講的故事主要是鱷魚害怕看牙醫,而牙醫給鱷魚拔牙也十分驚恐。

因此,讀完後家長可以問孩子:鱷魚到底怕牙醫什麼?牙醫又為什麼害怕鱷魚?

最後的學以致用是什麼呢?家長可以幫孩子做總結,讓他通過這個故事延展到自身,比如不刷牙,牙齒就可能生病,也要去看牙醫。

孩子拿起書本就困,不是讀書的料?其實這個“鍋”應該家長來背

2)和孩子聊書

所謂聊書,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父母生活中跟孩子聊起書中的內容情節以及感想。

畢竟有時孩子看一本書看就看完了,卻沒有真正進入到腦海中,更別說與現實對應起來了。

而採用“聊書”的方式,就能幫孩子加深理解和印象,並且當這些情節真正與現實聯合在一起的時候,也能引發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帶孩子在小區樓下散步,碰見一條小狗在前面走,尾巴不停搖晃著,如同風中的一朵蒲公英。

這時孩子說道:“媽媽,你看,前面這隻小狗的尾巴甩得滴溜溜!”

當時聽見這句話,心中湧上一股感動,因為這來自於我帶他讀過的《花牛歌》,這說明他真正記到腦子裡去了。

因此,生活中父母如果看到一些和書本有關的內容,一定要將這些碎片與書本聯繫起來,和孩子聊聊,這比生搬硬套、讓孩子複習要好得多。

閱讀最重要的是順其自然、隨心而發,只要家長避開教育中的四大坑,多用閱讀層次、聊書這樣的技巧,我想孩子獨立閱讀將不遠矣。

奶寶育兒堂,為0-13歲孩子提供專業的教育指導。關注我,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完美型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