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月無邊”說起,風中的那條蟲,是萬物之氣,“風、水”


從“風月無邊”說起,風中的那條蟲,是萬物之氣,“風、水”

風字的演變

從風月無邊說起

在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有一塊刻有清乾隆手書之“蟲二“的石碑,在泰山摩崖石刻中也有一塊刻有“蟲二“的石碑,這兩個字本來並無什麼意思,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眼中卻是極其有風韻的兩個字。其奧秘為,由繁體字“風月”去掉外廓後便成了蟲二,意為風月無邊。“”蟲二“”被文人雅士演繹得意蘊豐厚,華夏文字文化之博大精深,從中可見一斑。


從“風月無邊”說起,風中的那條蟲,是萬物之氣,“風、水”

泰山蟲二碑

與風月無關之風中有蟲

本文不談風月,就談“風”字,我們發現繁體字“風”裡面有一條蟲,要知道,我們利用如今的科學顯微鏡才能看到空氣中的微生物“蟲”,可是古人在造字的時候,或者在字形演變的過程中,古人是有意識地將“蟲”加了進去。古人認為風動而生蟲,古人通過觀察,認為食物等經過風的吹梻就會生蟲……


從“風月無邊”說起,風中的那條蟲,是萬物之氣,“風、水”

風月無邊,風動蟲生,八風來襲

蟲子因風而生,風在卦氣中表示為巽,位東南,《說文》中有“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閭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風動生蟲,實則蟲為萬物滋長之氣,古人除了表示我們認知的蟲為蟲,還把老虎說成大蟲,在《水滸》中就有寫“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個時辰結夥成隊過岡,請勿自誤。”還有武松打虎的場景“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古人還把蛇說成長蟲,直到如今還有些地方將蛇稱之為長蟲。


從“風月無邊”說起,風中的那條蟲,是萬物之氣,“風、水”

武松打虎

蟲是萬物之氣,水有利萬物而不爭的本質

蟲,是風中之氣,可以吞噬萬物,同時也能造就萬物,然而,風又是萬物之氣,而水有利萬物而不爭的本質,流水不腐的能力,所以當水靜止不動的時候很容易腐壞,水一旦流動起來就不會被腐敗了。古人利用了風和水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將風和水的能量利用到了風水學中,比如古人認為藏風聚氣是風水寶地,比如古人建造房子的時候會考慮水流方向等。

從“風月無邊”說起,風中的那條蟲,是萬物之氣,“風、水”


所以古人認為風水就是研究風和水的關係,後來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人類社會關係的複雜,在實際風水應用中又加入了山、樹等元素。(本文寫到這裡,文辭不夠嚴謹,思路有點混亂,先記錄著以後有時間再修改,還望讀者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