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迴應開學的3個條件,但信心、口罩、晨檢問題,仍難解決


教育部回應開學的3個條件,但信心、口罩、晨檢問題,仍難解決

近日,就全社會都關心的“何時開學”的問題,教育部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做出了回應:

從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來看,就是原則上繼續推遲開學,這是一個大的原則。教育部近期對開學作出了一個原則性要求,需要符合三個條件再考慮開學。

一是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所謂基本得到控制,是由國家來判定的,具體可能要精準到縣一級的疫情防控情況。二是社會家長都認為,或者絕大多數同意說現在開學是安全的。三是開學以後必要的防控物資和條件都是到位的。

教育部回應開學的3個條件,但信心、口罩、晨檢問題,仍難解決

這個回應說的很明確。但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除了第1點是可以控制的。其他2點,其實有點兒難。

01、首先是家長對於開學的信心可能不足。

學校人員密集,原本就是流感等病症易發的場所,在疫情沒有完全得到控制、只是基本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由縣級部門根據當地疫情狀況自行開學,很容易出現家長開學信心不足的問題。

因為,一旦孩子在校出現頭痛腦熱,原本的時候可以當做普通的感冒來進行治療,但是,就現在來看,則需要進行隔離觀察。即使孩子自己沒有出現頭痛腦熱,但是隻要身邊的人出現頭痛腦熱,孩子也會被進行隔離觀察;連帶的,孩子接觸到的家人,也可能面臨被隔離的風險。

即使到最後,孩子檢查出來並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但是期間產生的治療、誤工、心理上的擔驚受怕,對於一個家庭來講,都會是非常重大的打擊。

教育部回應開學的3個條件,但信心、口罩、晨檢問題,仍難解決

這不是君山個人的危言聳聽。在疫情沒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網上很多家長其實早就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即使開學,也寧願讓孩子在家裡面多休息一段時間,畢竟,與學業相比,安全才更為重要。

這個觀點在孩子處於小學低段、幼兒園階段的家長中頗能引發共鳴。

所以,在信心不足的情況之下,即使開學,相信很多家長也不會送孩子到校學習。這無形中,也可能會造成學校學生人數減少,影響正常開學、開課的情況。

教育部回應開學的3個條件,但信心、口罩、晨檢問題,仍難解決

02、其次,開學後,必要的防控物資和條件都是到位的情況,也比較難實現。

首先是晨檢問題。

一個學校,上千人的規模,一個孩子檢查一下,以10秒鐘計算,那麼就需要1萬秒以上,除以60,就是166分鐘,再除以60,就是2.7個小時左右。一個早上,要花費2.7個小時用於晨檢,這顯然是可怕的!

就算我們抓緊時間,增派人手,把這個時間縮短到1個小時以內,但是,1個小時的晨檢時間,大量的學生在校門口擁堵、排隊,也是大大增加了疫情感染的風險。

教育部回應開學的3個條件,但信心、口罩、晨檢問題,仍難解決

當然,也有學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杭十一中:

學生只要在測溫儀跟前刷一下臉,連口罩都不用摘,就能完成體溫測量,並連同身份信息一起被平臺自動錄入,然後生成一個健康檔案,班主任和家長均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消息。

但是,就全國來看,能夠實現人臉識別進校園的學校都屈指可數,更何況要運用如此高新的測溫技術。大部分學校開學後,肯定還是採用老師拿著測溫計在校門口逐一測量體溫並進行登記的形式。進校前要花費個把小時進行晨檢,這將是普遍情況。

我們不能不重視。

教育部回應開學的3個條件,但信心、口罩、晨檢問題,仍難解決

其次是口罩問題。

前段時間網上就一直在討論:如果開學,學生的口罩到底該怎麼解決?

由學校提供?

學校哪裡有那麼大的採購能力?在復產復工的當下,工廠裡的口罩尚且供應不足,很多企業如格力、比亞迪等都開始自行生產口罩了。我們現在有產能來給學校提供這麼多的口罩麼?這顯然是要打個問號的。

由家長自行提供?

在口罩一個都難求的情況下,這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教育部的回應裡,只提到了物資完備,但是如何完備、何時完備,則實在是一個難以預測的事情。

教育部回應開學的3個條件,但信心、口罩、晨檢問題,仍難解決

03、綜上所述:

對於開學,我們還是要慎之又慎,因為學校肯定是疫情防控的最後一站。學校防疫好了,疫情基本也就結束了,但如果學校的疫情沒有防控好,則有可能出現疫情全面反攻的危險。

所以,在家長信心不足、物資不到位的情況下,不可盲目自信開學。

對於開學,我們還是要全國一盤棋。根據疫情狀況,由教育部統一制定方案、統一進行實施。切不能由各地自行組織。

因為根據往年的經驗,部分地區難免會有貪功冒進的心理,看人家都開學了,那麼我也不能落於人後,於是出現即便條件不符合,但是創造(偽造)條件、對於問題睜隻眼閉隻眼,也要盲目開學的情況發生。

這樣,就給疫情防控添亂了。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