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薺菜


秋天的薺菜

秋天的薺菜

美文心閱

“終風掃於暮節。霜露交於杪秋。有萋萋之綠薺。方滋繁於中丘。”秋冬時節,薺菜它默默地生長著,在寒風中搖曳著紫紅色的身姿,讓你“食慾大動”。

薺菜屬十字花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名字也好多,又名護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閘菜等。喜歡生長於田野、路邊、庭院等。

記得小時候,每到春天秋後,在溫和的陽光下和料峭的寒風裡,麥田裡會長出許多野薺菜,一片片、一簇簇,春天嫩綠,秋天紫紅,綠的如玉,紫紅如霞。於是我和夥伴們,拿著鐮刀,來到田間地頭採挖薺菜,躬身仔細尋找著,如苔蘚般平貼在地,灰綠中帶點滄桑的紫紅色;麥隴間的薺菜,因為有麥苗替它遮風擋雨,所以盡顯豐潤青嫩。不一會大筐小筐地就滿載而歸。

秋天的薺菜

回家後,剔除黃葉老莖,清洗乾淨,在鍋裡淖過水,捏幹水分。切碎了,拌上麻油食鹽辣椒油做涼菜,或摻上果子、炒雞蛋做餡用來包餃子、包包子、春捲。滿屋子都飄起淡淡的薺菜香味,縈繞鼻端,至今回味悠長。

長大成年之後,對於薺菜的香味,不僅來源於味覺了,更多的是腦海當中這份美麗的回憶。在那物質匱乏年代裡,為了生存,野菜幫助人們熬過艱辛日月。

秋天的薺菜

薺菜美名遠揚,得力於歷代好美食的文人。范仲淹在《薺賦》中寫道“陶家雍內,醃成碧綠青黃,措入口中,嚼生官商角微。”蘇東坡喜歡用薺菜、蘿蔔、米作羹,命名為“東坡羹”。蘇東坡還讚美薺菜“雖不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是少有的“天然之珍”。

清代鄭板橋詩也有詩云:“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清興不辜諸酒伴,令人忘卻異鄉情。”有薺菜的清鮮、櫻桃的美豔、佳釀的醇香,詩人竟可忘卻漂泊異鄉的寂苦了。由此可見薺菜之美味非同一般。

秋天的薺菜

《本草綱目》記載:薺菜,明目,益胃。春秋季是吃薺菜的好季節。常吃薺菜,對防治軟骨病、麻疹、皮膚角化、呼吸糸統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均有較好的效果。三國時期,相傳神醫華佗在三月三這天,給許多患者只開一味藥,名字是莽菜(薺菜的別名)煮雞蛋,“三月三,莽菜煮雞蛋,吃了當靈丹”。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薺菜,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中,但只要有陽光和雨露,也生氣勃勃,頑強旺盛地生長,年復一年,週而復始為人類奉獻“舌尖上的美味”。

—《END》—
微信公眾號:美文心閱,meiwenxinyue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