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的那些事儿

正月初五在春节中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所有的活动都围绕“接财神开利市”进行。

每到正月初五零时,人们就要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这一天,人们都必须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表示一年都不为贫穷饥饿所困扰。

大年初五的那些事儿

破五

正月初五又被称作“破五日”,人们认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百事禁忌,人们的很多活动都受到了约束,诸如不准妇女串门、不准动针线等。

初五这天也有禁忌,比如这一天不能用生米做饭,必须吃饺子等。

但是过了初五,这些禁忌都可以破除了。因为初五过后人们便要开始工作,商店开门营业、学子返回学堂。

大年初五的那些事儿

供奉五路财神

初五还是五路财神的生日。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五路财神即东路招财神、西路进宝神、南路利市神、北路纳珍神和中路玄坦神。

传说他们是兄弟五人,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依然常常显灵,对穷苦者有求必应,二对为富不仁的人则破其财,因此他们兄弟五人被人们供奉为财神。

兄弟五人成为财神后分别掌管着东西南北中五条财路,而财货的流通都要从这五条路上通行,因此五路财神尤其被商家所看重。

大年初五的那些事儿

“五路财神”的另一种说法:

1赵公明——专司人间财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公明。凡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2范蠡——生财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财神。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陶朱公的经营智慧历来为民间所敬仰,于是有许多经营致富术托与陶朱公名下。范蠡一生艰苦创业,积金数万;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故称其为文财神也。

3关羽——忠诚信义为本的关公

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

4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

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东路招财神、西路进宝神、南路利市神、北路纳珍神和中路玄坦神。

5刘海蟾——撒钱济贫的准财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作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刘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准财神。

接财神

由于初五日是五路财神的诞辰,为征利市,人们要提前在初四就迎接,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凡是接财神,必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

把财神接回了家,人们就不能再呆在家中吃喝玩乐,而让财神爷无事可做。

大年初五的那些事儿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

大年初五的那些事儿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大年初五的那些事儿


在此,小编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大吉大利!

大年初五的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