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第六大作物的加速度時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國,食用菌已成為繼糧、棉、油、水果、蔬菜之後第六大作物。

作為國際性的健康食品,食用菌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是兼有葷素兩者之長的高檔食品。近年來,我國食用菌產業取得飛速發展,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工廠化、規模化生產越來越普及完善。但據業內權威人士介紹,食用菌市場目前供大於求,專家呼籲,應引導消費者增加食用量,這樣才能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讓食用菌產業後勁兒十足。

食用菌—— 第六大作物的加速度時代


▲杏鮑菇

河南孟州:杏鮑菇俏銷北京

10月26日,陰雨連綿,秋涼漸濃,在河南省孟州市化工鎮三聯種植專業合作社,三四名工人正忙活地朝一輛掛著“京B”牌照的貨車上裝杏鮑菇。一旁的客商一邊清點數目一邊告訴記者說,他來自北京,是這裡的老客戶,每週都會往返三趟,把30多噸杏鮑菇運往北京。“這兒的杏鮑菇新鮮環保、口感純正,首都人民都愛吃。”這位客商一句幽默的表白,引得周圍的人笑起來。

三聯合作社是孟州市一家集新品研發、菌種培育、技術推廣、生產加工、市場開發為一體的現代食用菌企業,2013年9月建成投產,現日產新鮮杏鮑菇10餘噸,年產值2500萬元,實現利潤1000萬元。“3年來,合作社通過高效智能型全自動設備作業,實現了杏鮑菇的工廠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生產;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生產組織模式,帶動了20多家農戶從事杏鮑菇生產,為300多人安排了就業崗位,推動了孟州的農業轉型和經濟發展。”談及這幾年的發展歷程,該合作社理事長宋冬玲如數家珍。

據介紹,杏鮑菇富含粗蛋白、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元素,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促進胃腸消化、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是一種市場需求量大、極具開發潛力的優質食用菌。而它的種植又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的優勢,不僅能加速物質和能量循環,而且有利於動植物農業生產副產品資源化,是發展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循環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我國就將杏鮑菇的工廠化生產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利用人工智能,對溫度、光照、溼度、空氣進行控制,為杏鮑菇創造最適生長環境,從而實現杏鮑菇的全年化生產。

在三聯合作社內,記者看到“做良心企業,種綠色菌菇”十個醒目大字。而該合作社能從全國156家工廠化杏鮑菇生產企業中脫穎而出並穩固佔據市場份額,離不開宋冬玲的丈夫梁志勇的功勞。祖籍在山西的梁志勇,多年前在福建以參股的形式從事食用菌種植和管理工作,2013年被孟州市作為新型農業項目招商引資過來。他說,儘管2012年我國的食用菌年產量就以2828萬噸佔據世界第一位,但隨著人們對食用菌認識的提高,食用菌的健康保健功效正在進一步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肯定,這預示著食用菌在未來的發展中存在廣闊空間,所以他非常看好這一行業,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合作社的運營上。“雖然我們目前的生產能力還不是太強,但會通過努力爭取在不久的將來組建集團公司、打造上市企業。”梁志勇信心百倍地描繪著發展目標。

培養料包、無菌分離、建立堆棧、牆式栽種……工廠化生產杏鮑菇的模式,讓三聯合作社在既定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梁志勇介紹,目前,合作社正在積極籌劃兩個項目:一個是與河南省御珍源家庭農場合作的椴木香菇栽培,一個是年產20萬棒的秀珍菇栽培。而當地菇農熱切盼著這兩個項目早日投產,他們說,這將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效益和實惠。

食用菌—— 第六大作物的加速度時代


▲茶樹菇

山東“南菇”進了高密“菌筐子”

10月26日,在山東省高密市夏莊鎮,惠德農產品公司董事長張恩勤告訴記者:“兩年前,到高密採購食用菌,多數還只能買到金針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等‘大路貨’的幾個品種。現在,不僅這幾大類的品種豐富了,質量更好了,咱高密還可以供應秀珍菇、雞腿菇、茶樹菇、猴頭菇等珍稀食用菌品種了。”

張恩勤曾任高密市供銷社一家棉加工廠廠長,如今是市供銷社下屬的惠和產業園黨委書記,同時擔任高密市食用菌協會會長。他於2008年開始籌建惠德農產品公司,帶領農民發展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種植,進而帶起了高密食用菌產業。“8年來,高密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如今已是全國食用菌生產基地縣,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帶動近3萬農民從事食用菌生產及相關產業。

”張恩勤說。

近年來,由於工廠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工商資本的進駐,食用菌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大宗食用菌產品價格下行,也影響到了高密的食用菌產業。同時,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深入推進,各類食用菌作為餐桌新寵,在市場開拓上大有文章可做。對此,高密是如何應對的呢?

走進惠德公司的金針菇工廠化生產車間,工作人員介紹,自換用液體菌種以來,車間的金針菇單位面積產量增加50%以上,而且品質更優。同時,公司主動延伸產業鏈條,利用食用菌下腳料製造沼液,種植有機韭菜,實現了生態循環發展,提升了抗風險能力。

山東鴻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投資500多萬元對菌包生產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董事長範群說:“隨著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同樣用工十幾人,我們的產能卻翻了一番,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同時,依託先進生產設備,公司開發了富硒平菇等新品種,銷售情況很好。

記者又來到山東丹海鑫融生物科技公司的標準化產菇房,董事長範海介紹:“你看,咱公司新培育的100萬包秀珍菇已到上市期,工人們正在分批採摘。這個秀珍菇不同於一般的平菇菌類,它需要經過高溫滅菌處理和無菌接種環境,對技術要求很高。好在,經過我們技術人員的努力攻關,目前我們生菇的轉化率達到了80%以上,為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奠定了基礎。”

食用菌—— 第六大作物的加速度時代

據瞭解,秀珍菇原產自印度,不僅味道鮮美,且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接近於肉類,比一般蔬菜高3到6倍,是食用菌中的高檔菌菇,市場售價比普通菇類每斤高三到四塊錢。丹海公司引種秀珍菇,是公司執行“南菇北引”策略,豐富公司食用菌產品的具體舉措。此外,丹海公司還成功實現了杏鮑菇、茶樹菇、蟹味菇、白玉菇等多個菌菇種類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年可生產鮮菇8000多噸。

張恩勤坦言,高密推動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無外乎兩大戰略。一是提高食用菌生產的設施化、自動化、智能化、科技化水平,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二是大力引進和研發新品種,籌建多品種菌包中心,推進“南菇北引”戰略,千方百計豐富高密“菌筐子”。


食用菌—— 第六大作物的加速度時代


▲雙孢菇


山西昔陽:雙孢菇首次走出國門

幾年前,山西昔陽縣趙壁鄉後口莊村村民吳保軍帶著信息、技術返鄉創業。不久,吳保軍在廢棄的磚窯地上建起大棚,開始試種雙孢菇。

“真沒想到幹牛糞、玉米芯和土拌起來,撒上菌苗竟能長出蘑菇。”村民們紛紛跑到吳保軍的大棚裡來看“新鮮”。吳保軍細細地給大夥算了一筆賬:佔地270平方米的菇棚,搭5層架,種植面積有650平方米,投資3萬元,每平方米年產菇15公斤左右,每公斤收購價10元,除去成本,每平方米利潤可達100元,一個棚一年純收入最少能達到5萬元,6家農戶看著動心了。

雙孢菇又稱白蘑菇、洋蘑菇,屬於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是一種優良的食用菌,享有“素中之王”美稱,目前是世界銷量最大的食用菌,

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在日本,人均雙孢菇的年消費量在3公斤左右,而中國這一數據僅為日本的三十分之一。

種百畝玉米不如種一畝雙孢菇。村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後,政府因勢利導將這一產業作為了全縣的主導產業發展,縣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於扶持雙孢菇產業。

食用菌—— 第六大作物的加速度時代

▲山西省昔陽縣四通潤農菌業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在菇房採菇。閆麗麗攝

在種植的基礎上,該縣雙孢菇產業鏈條延伸,呈現出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態勢,形成了集菌種培育、基料發酵、切片烘乾、罐頭深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目前,四通潤農菌業的現代化菌種生產車間達到了4000平方米,可以實現年生產菌種60萬袋;山西厚基偉業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總投資290多萬元建設的雙孢菇基料隧道發酵中心也已基本完成,共建成6條一次發酵隧道,3條二次發酵隧道及其附屬設施,年產雙孢菇食用菌栽培基料3萬噸;投資6000萬元、年生產2萬噸的蘑菇罐頭加工廠也已投產。

據瞭解,昔陽縣的雙孢菇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堅挺支柱產業。昔陽縣食用菌種植面積150萬平方米,雙孢菇種植面積達到120萬平方米,覆蓋9個鄉鎮101個村、810戶,產量1.8萬噸,產值1.3億元,僅此一項全縣農民人均增收660元。

同時,昔陽縣圍繞產業發展建成2個產學研示範基地和2個示範園區,實現了產業標準化建設,建立了質量安全追溯體系。2015年該縣被國家質檢總局命名為“國家級出口雙孢菇質量安全示範基地”。

10月24日上午,昔陽縣雙孢菇出口泰國首發儀式在山西金谷陽光有限公司舉行。經陽泉市檢驗檢疫局檢驗合格的16噸鹽水菇,屬山西省雙孢菇的首次出口,山西雙孢菇出口實現了零的突破。據悉,到今年年底還將有50個集裝箱的產品陸續出口。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