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又名觀音菜、兩色三七草,營養豐富,栽培技術簡單!

紫背天葵又稱紫背菜、紅背菜、觀音菜、紅風菜、兩色三七草、當歸菜等等,屬於菊科土三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梢和幼葉為食用部分。原產於我國南部,現華北地區也有引種。

紫背天葵又名觀音菜、兩色三七草,營養豐富,栽培技術簡單!


紫背天葵適應性強,耐高溫,耐陰,耐旱,耐貧瘠,抗逆性強,無病蟲害,栽培技術簡單,生長期長,供應期長,是一種非常有益的蔬菜。而且營養豐富,可涼拌、做湯、炒食、糖醋漬等。可加入糖醋蒜,風味獨特,脆嫩可口。還有較好的藥效,其中含有黃酮苷成分,可延長維生素C的作用,還可提高動物抗寄生蟲和抗病毒的能力,對惡性細胞有中度抗效。紫背天葵可治療咳血、血崩、痛經、支氣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外用可止血。

◆紫背天葵栽培技術簡單,適於商品性栽培,也適於庭院中栽培。

(一)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紫背天葵特別耐熱,在南方大部分地區能全年正常生長,可週年供應。在北方地區除嚴冬進入休眠外,其餘時間均能生長,供應上市。在高溫多雨的夏季生長旺盛。健壯的植株可以忍耐3℃的低溫,一般在5℃以上時植株不會受凍。紫背天葵的生長適溫為20~25℃。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耐瘠貧,耐旱,在陽光充足條件下健壯,但又較耐陰,可於保護地中週年栽培。

紫背天葵又名觀音菜、兩色三七草,營養豐富,栽培技術簡單!


(二) 主要栽培品種

(1) 紅葉種。葉背和莖均為紫紅色,新芽葉片也為紫紅色,隨著莖的成熟,逐漸變為綠色。紅葉種根據葉片的大小,可分為大葉種和小葉種。大葉種葉大而細長,葉先端尖,黏液多,葉背和莖為紫紅色,莖較長,節間長,耐熱和耐溼性較差。小葉種,葉片較小,黏液少,莖紫紅色,節間長,較耐低溫,適於冬季較冷的地方栽培。

(2) 紫莖綠葉種。葉小,橢圓形,先端鈍尖,葉色濃綠,有短絨毛,黏液少,質地脆。莖基部淡紫色,節間短,腋芽多,嫩莖分枝伸長能力差,產量低。耐熱、耐溼性強,一般地方可安全越夏。

(三) 主要栽培技術

紫背天葵為多年生蔬菜,南方可以露地越冬的地區,可全年定植,多年收穫。華北地區,無霜凍時定植露地,從春季一直採收到秋末。然後將秧苗帶根假植於保護地,保護地最低溫度不得低於5℃,翌年春季再定植露地。也可以於保護地中週年生長。紫背天葵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無病蟲害,對前茬作物要求不嚴格。

紫背天葵又名觀音菜、兩色三七草,營養豐富,栽培技術簡單!


1.育苗

(1)種子繁殖。紫背天葵在華北地區,秋季開花大多不結實,利用保護地栽培時,春季開花,6~7月份可結實,花朵吐出白絮時及時採收種子,晾乾後秋季播種。保持土壤溼潤,約10天左右即可出苗,幼苗成株後,剪取枝條扦插,作為母株栽培。

(2) 扦插與分株繁殖。

由於紫背天葵雖能開花,但不易結果,而節間易生不定根,所以一般採用分株或扦插進行無性繁殖。

①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一般在植株進入休眠或恢復生長前進行,將母株從土壤中取出,掰成單株定植,但分株繁殖的繁殖係數低,分株後植株的長勢弱,所以大面積栽培時常用扦插繁殖。

紫背天葵又名觀音菜、兩色三七草,營養豐富,栽培技術簡單!


②扦插繁殖。宜選用具有一定成熟度的枝條,不宜選過嫩或過老的枝條作插穗

,插穗的長度為10~15釐米,留2節,去除下部葉片,只留上部2片葉。插條應斜插,有利於生根。扦插的株行距為6~10釐米見方,枝條入土約1/2,即其中一節髮根,另一節發枝條。扦插用的土壤最好加入蛭石、珍珠岩等基質,以利於基質的透氣。扦插後澆足水,放在陰涼處,或用遮陽網遮蔭,溫度低的還可加塑料薄膜保溫,4~10天后新芽和新根形成時,逐漸撤去遮陽網,待新根大量形成後定植露地,期間如果幹旱應澆水保持溼潤。扦插在整個生長期間均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生根最容易。在適宜的生長季節扦插也可於露地直接進行。

2.定植

大面積栽培應選擇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又通氣良好的壤土,土壤為微酸性。移植前施入基肥。南方採用高畦栽培,幾乎全年可移植;華北地區可採用平畦或小高畦栽培,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5~10月份都可於露地良好生長而不抽薹。種植行株距為45釐米×35釐米左右,每穴2~3株,每畝大約4000~4500穴。土壤貧瘠可適當密一些,土壤肥沃可稀一些。定植後及時澆水。

紫背天葵也可在庭院或陽臺進行容器栽培,可根據容器大小種植不同的株數,選用營養土作盆土。平時可放在較強光照下使其健壯生長,在夏季可移到略有遮蔭的地方,以免陽光過強,使葉片提前老化。

紫背天葵又名觀音菜、兩色三七草,營養豐富,栽培技術簡單!


3.田間管理

紫背天葵為多年生植物,在適宜條件下生長迅速,應供給充足的肥水,保證產品脆嫩,產量高。生長旺期以15天追一次肥為宜,追肥的量為每畝有機肥1000千克。一般要求採收後2~3天及時追肥澆水。天氣較乾旱時1周澆1次水。澆水的原則是見幹見溼。

(四)採收及儲藏

1.採收:一般移栽後25天就可採收,摘取先端的7~8片葉嫩梢,嫩梢長15釐米左右。第一次採收留基部的2~3節,使新發生的嫩莖略呈匍匐狀,以後每一葉腋又出一個新梢,下一次採收,留基部1~2節,這樣可控制植株的株形。溫暖季節可15~20天採收一次。氣溫較低,生長較慢時每月採收一次。北方地區4~10月份均可收穫,而8~9月是採收旺季。每畝每次可採700千克。每畝每年總產6000~7500千克。

2.儲藏:收穫後如不立即食用,可用薄膜包好,在室內存放6天左右,如放在低溫6~8℃條件下可貯藏10多天。

◆北方地區紫背天葵不能露地越冬,冬季可將根株移入溫室內,或將整株假植於陽畦或溫室內,翌年春季再扦插露地。

(五)病蟲害防治

紫背天葵病蟲害很少,有時有蚜蟲危害幼嫩的莖葉,應用50%寶路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防治效果較好。

紫背天葵又名觀音菜、兩色三七草,營養豐富,栽培技術簡單!


【結束語】:紫背天葵的食用方法也簡單,一般摘取紫背天葵的嫩梢或幼葉燴食或煮湯用,也可做色拉蔬菜。好了,關於紫背天葵的種植方法就介紹到這裡了。你們有吃過這種蔬菜嗎?你們那裡叫什麼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哦!更多關於“種植技術”方面的文章請關注@鄂西小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