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咖啡對於我們白領來說就是must ,have,

每次喝完一杯咖啡,

就覺得謹慎抖擻,腦力全開,

覺得世上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我,

再難的工作我都敢接,

那一刻腦子裡凝固的不是腦漿,

全是雞血和雞湯。

@大腿多肉:除了生理期,基本上每天一杯。高中大學一直喝速溶,上班以後一直喝現磨,加起來有十一年了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從雀巢1+2起步,再到醇品速溶,現磨,虹吸壺,摩卡壺,膠囊機,家用意式,美式,濾泡,速溶,冰滴,都喝過了。

長期喝咖啡的人都知道,不管有沒有所謂的上癮,你的味蕾會不知不覺習慣咖啡的味道,然後在這種香氣中一點點沉淪。

每天一杯咖啡已經成了許多年輕人早晨的固定習慣,路上約個專星送,一杯Venti冰美式加四個shot,下車提手就拿,一天不喝便渾身難受。

受疫情影響,如今小區出不去,快遞進不來,外賣不敢叫,家裡的囤貨又不足。疫情宅家的這段時間,可憋壞了許多“不喝咖啡會死星人“。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在沒有咖啡的日子裡,輕則渾身乏力,重則無法工作。

就在這時候,理財專家接二連三地跳出來告訴你現在的經濟形勢有多惡劣,行業收緊,公司倒閉,工作也不好找,都窮成這樣了,手裡拿點錢不知道攢緊一點,還喝什麼咖啡?裝B,矯情,窮精緻,話說得一個比一個難聽。

網紅咖啡喝多了,就覺得自己也是網紅了。”很多媒體認為,所謂精緻的咖啡可以帶來”我的生活很美好“的錯覺,其實是因為真實生活不美好,所以年輕人要藉助虛擬的美好世界來麻醉自己。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其實,“精緻窮”這個話題,早在去年奇葩說的一期辯題“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就引起過一番唇槍舌戰。

所謂“精緻窮”,就是指那些賺的不多,但花錢卻不少的年輕人。他們為了買到喜歡的東西,即使窮得明明白白,也覺得自己活得精緻而閃亮。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這個釋義,像極了媒體指責年輕人的嘴臉。他們千方百計在經濟形勢不見好且存在諸多不穩定而帶來重壓的情況下,讓本就焦慮的我們產生共鳴,然後開始雞血加雞湯輪番灌,順便收割一波粉絲,這是他們寫文唯一的目的。

為什麼非要喝咖啡,喝豆漿不行嗎?

如果把咖啡、西點換成豆漿、油條,估計是不會有人說這是裝B的。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如果你把喝咖啡單純理解為裝B的操作,那麼洋大人有貓屎咖啡、星巴克,當然你也可以講講我國狗屎豆漿,日巴克的故事。

這不,大綱都給你寫好了:

日巴克(Sunbucks)是中國一家連鎖豆漿公司的名稱,1971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豆漿連鎖店,其總部坐落中國駐馬店市。

日巴克旗下零售產品包括30多款全球頂級的大豆、手工製作的濃縮豆漿和多款豆漿冷熱飲料、新鮮美味的各式糕點食品以及豐富多樣的豆漿機、豆漿杯等商品。現已風靡全球,曾在美洲發生千人排隊求一杯現磨豆漿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田園犬豆漿(Caogou Soymilk),又稱狗屎豆漿,產於中國大陸,世界最貴豆漿的一種。

中國大陸種植大量的黃豆作物,有種野生的叫做中華田園犬的動物,雜食性,黃色的皮毛,最喜歡的食物就是新鮮的黃豆。

中華田園犬吃下黃豆,通過在其體內的發酵和消化,最終成為犬的糞便排出來。經過加工、浸泡和研磨,狗屎豆漿成為奢侈的豆漿飲品,流傳到世界各地的上流社會。由於數量非常的稀少,所以價格非常的昂貴。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沒準還能成為繼李子柒以後第二個現象級文化輸出事件。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但年輕人喝的是咖啡嗎?我們饞的是咖啡因啊。

用馬雲的話講,你去想一下沒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關門的人,你去想想下一個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裡都還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沒有人用的人。

你就知道,你不能不坐在工位上,就算996你也得扛,你不得不用四個shot的咖啡來熬過日程表上接下來的十幾個concall。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這邊996福報話音剛落,那頭南六環的強子就給下了裁員的指示:但凡跟不上節奏的人,都要淘汰掉或協商解決掉。

具體來說就是這三類人:不能拼搏的人,績效差的人,性價比低的人。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當老闆問你:“能不能做到?明不明白”的時候,你含淚說出:“能,明白。”的時候,你就知道你不能不給咖啡店充錢。

以前10個小時的活,有了咖啡以後,我只用五個小時就能完成了。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用節省下來的時間成本,來學習更多的工作技能,我們相信之後它也能回報在我的工作狀態裡。

最靈光的想法,最及時的反饋,最長的待機時間,這是領導、客戶對你最直觀的職業印象。力所能及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別人才會看重我的專業。

豆漿之所以沒法代替咖啡,不是因為豆漿土,而是因為它不能成為996的“續命水“。

為什麼買30塊的星巴克,喝速溶不行?

既然只是為了提神,那為什麼非得買30塊的星巴克裝小資,兩塊錢一袋的速溶不也一樣能行嗎?還不是為了拍照裝B。

喝咖啡這種事情,真的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喝過好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在這個注重外貌的年代,體脂率是一張“職場精英”的社交名片。都知道1+2那種都是添加了植脂末的,全是反式脂肪,對身體不好,不利於減肥,且有一種燒糊了的奶茶味。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眾所周知,星巴克採用的是全自動咖啡機,雖說少了點匠人精神,但能保證品質穩定。而自己動手做的咖啡。不管是手衝,速溶,現磨,還是其他花樣,由於水的溫度、咖啡豆的新鮮程度、咖啡粉的粗細,萃取時間和設備本身的原因都會影響一杯咖啡的品質。

看過星巴克ceoHoward Schultz寫的第二本關於星巴克的書<onward>就會知道,只有創始人才能把運營門道講得精細而苛刻,要求既要高效又具備戲劇效果,譬如: /<onward>

咖啡機不能太高,否則會擋住客戶看咖啡師製作咖啡的過程,也會阻礙雙方的交流,破壞門店的社群氛圍;

店內要有濃郁的咖啡香味,不能被三明治加熱時散發出的烤奶酪味掩蓋,所以要改造烤箱的設置,還要加強門店的通風系統;

倒意式咖啡時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不行,都會影響口感,所以一定要像從勺子中倒蜂蜜一樣的速度倒,這樣口感才醇厚。

星巴克提供的不僅是一杯咖啡,更是一個舒適的社交場景。你以為星巴克裡的都是為了拍照的裝B狗,但其實裡頭四處就座的都是大談如何做AB輪,打造大IP的創業人士。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喝一杯星巴克,跟喝一杯豆漿,在商務上的意義能一樣嗎?

瑞幸咖啡的閃電上市;星巴克有針對性的多重反擊;爆紅的掛耳咖啡三頓半……去年的咖啡市場水花不小,年輕人對咖啡的需求決定了資本動作,資本促使品牌作出應對市場的反應,可見消費者開始在咖啡館外更多的消費場景裡飲用咖啡。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時萃(上);永璞(左下);三頓半(右下)

喝咖啡不僅是對應對996的必要措施,在快節奏的生活裡,能擁有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

喜歡喝咖啡的人用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買杯咖啡又如何?——消費的真正價值,不就是為了讓努力工作的我們,能夠感受到人生的愉悅嗎?降級降到砍掉愉悅的部分,只剩下麻木的生存,努力還有什麼動力?

經濟不好也許是事實,但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等到行情好了再重來一遍。即使是量入為出的生活,也要讓自己心裡面舒服。如果喝咖啡這件事在幫助提神之餘,咖啡豆的香氣能給你帶來踏實的、覺得自己有在努力的感覺,那就是值得的。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最後,用蔡康永老師的話結尾:

“你不要管精緻不精緻,粗糙或不粗糙,你得定義你自己的精緻。然後你一旦定義好了,就往那個目標邁進,剩下別人強塞給你的標準。姑且聽之,不要受控於它”。

咖啡拯救了復工的年輕人

你覺得喝咖啡是一種窮精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