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造像的形象是如何变化的?个人感觉唐宋时期的造像更具美感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地区,大约在公元1世纪,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东传经新疆进入中原,因此中国最初的佛造像带有古印度地区的造像风格。这尊佛造像是古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佛像双目和白毫嵌银,身后为葫芦形镂空背光,宝座显然也与我们常见的有很大不同。

,这尊造像也是古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额间白毫嵌银,眼大而突出。那佛教传入我国后是怎么发展的呢?

,这尊菩萨束发梳髻,高鼻小口,眉眼细长,面目清秀,神态安详,五官集中于面部中央,具有西域佛像特点。

“彩塑菩萨头像 ”侧面。佛造传入中国后,最初作为厌胜辟邪,不作为供养用,并且魏晋南北朝时只在贵族阶层兴盛,与平民百姓无关。到唐代,佛教才逐步进入人们的世俗生活中,到了宋代,佛教更加生活化、世俗化、平民化,元明清的佛造像形象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佛造像也融合了藏传佛造像的特点。

,此尊佛像为大波浪纹,高鼻小口,曲眉秀目,满怀慈悲,身穿通肩袈裟,衣质轻薄,既有古印度的风格,也兼融了当地的审美艺术特点。所以,外来的佛教能在当地扎根发展,佛造像总会受到当地的习俗、审美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


,北魏佛造像特点是“秀骨清像”,就是面部清瘦,细颈削肩,具有高雅和超然的气质,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袈裟式样就是中原的服饰了,很亲切,反映的就是当地的审美风格,与古印度佛造像差别很大了。

,唐代佛造像特点是“雍容华贵”,就是丰腴柔润。此造像颈配项饰,上身斜系帔帛,下身穿贴体长裙,丰腴柔润,姿态优美。

,菩萨头戴高花冠,身披帔帛,胸佩璎珞,着鲜艳长裙,造型飘逸脱俗,庄严沉静,富有美感,体现出宋代的审美。

元明清政府推崇藏传佛教,佛造像具有汉藏交融的特点,具体表现有细腰,衣裳贴身,显身形,配饰多等。此尊文殊菩萨造像头戴宝冠,冠后梳理整齐的高发髻,圆脸丰颊,胸前满饰璎珞,细腰,典型的汉藏交融风格。所以,佛造像的形象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