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科普一下“神祕而強大”的BIOS了

是時候科普一下“神秘而強大”的BIOS了

作者孫中嬋

文章共2262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說起BIOS,總是給人留下“聽說過沒見過”的印象,它神秘而強大,總是出現在我們電腦的各種參數表裡。要問他是什麼,很多人往往答不上來;要問他有什麼用,也答不出來。但它卻被行業人視為“與芯片、操作系統同等地位的核心基礎技術”。那BIOS到底是什麼呢?

孤獨的BIOS


之所以講BIOS是孤獨的,原因有三:

1. 用戶不知道什麼是BIOS,因為它看不到,摸不著,其功能也往往被用戶所忽視;

2. 全球BIOS廠商不超過5家,目前全球主流的 X86 架構 BIOS 固件產品和技術,長期壟斷在美國的 Phoenix、AMI,以及中國臺灣的 Insyde 三家公司手中。BIOS當真是“孤獨求敗”。

3. BIOS行業可用人才“極度匱乏”。


首先,BIOS全名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即“基本輸出與輸入系統”,BIOS是一個一般用戶看不見、摸不著,但存在於每一臺計算機上非常關鍵的組件,是計算機啟動時加載的第一個軟件。它是儲存在主板上的只讀芯片或閃存芯片中的一小段代碼。我們通常稱之為主板“固件”,因為它是軟件和硬件之間的橋樑,沒有它的話電腦就無法開機。


其次,一般而言,我們把BIOS分為legacy BIOS和UEFI BIOS,或者BIOS 和 UEFI。在1999年之前,我們的PC機都在用傳承自1979年的傳統BIOS,由於傳統BIOS的本質是一堆用匯編寫的硬件初始化代碼,雖然可以保證運行,但它卻是封閉、神秘的,還充滿了各種不清不楚的預設和祖傳代碼。


後來,Intel內部開始研發一套全新的機制。考慮到底層編程的複雜性以及希望操作系統儘可能少地去了解平臺的硬件細節,在平臺固件和OS加載器間使用高級C語言接口看起來成為一個必然選擇。

這時候,UEFI的雛形誕生了。後來,Intel把整套方案加入了X86體系,並在1999推出1.0 spec,並被定名EFI。後成立Forum,改名UEFI。


這樣一來,UEFI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思想,每次啟動僅運行必要的模塊,與傳統BIOS順序執行的工作流程(開機—>BIOS初始化—>BIOS自檢—>引導操作系統—>進入)相比,大大提升了效率,也讓我們的開機啟動也更快。

BIOS廠家彙總


BIOS之所以得到行業內人士的追捧,不僅因為其作用,還在於國際市場上一直被國外壟斷。目前全球主流的 X86 架構 BIOS 固件產品和技術,長期壟斷在美國的 Phoenix、AMI,以及中國臺灣的 Insyde 三家公司手中。技術門檻高、人才匱乏、產業鏈上下游受制於國外、投入成本高且週期長、國內版權意識薄弱等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我國能做BIOS的企業鳳毛麟角。


Phoenix

美資上市公司。BIOS行業的龍頭,成立於1979年。其產品線主要包括三個大類,第一是PhoenixAward BIOS,主要面向臺灣的ODM以及低端市場。第二是Phoenix BIOS,主要面對高端臺式機以及筆記本市場。第三是General Software BIOS,主要面向嵌入式市場。Phoenix進入中國市場很早,他們2000年前後便成立了中國分公司,其在中國的名稱是:菲尼克斯軟件(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分公司所在地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的和平大廈。此外在上海亦設有研發中心。不過很可惜的是,由於Phoenix的決策失誤,以及經營問題,他們在09年底分別關閉了上海和南京的 office,並且從此退出了中國市場。所有的員工都被裁員了。



AMI

美資公司,未上市。BIOS行業的技術領跑者。AMI的BIOS工具一向做的比較好,並且由於其價格相對Phoenix 便宜,在臺灣的ODM中,有很高的份額。AMI主要的研發中心也在臺灣。AMI的主要產品包括AMICORE以及AMI Aptio。前者是傳統BIOS,後者是EFI BIOS。AMI在大陸也有分公司,名叫美商安邁科技有限公司,位於江蘇省崑山市。



Insyde

臺灣上市公司。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Insyde比較合適,Insyde成立很久很久,卻一直默默無聞。一直只能做些EC之類的東西餬口。可Insyde看準時機,最早切入EFI開發,在EFI時代,Insyde一舉取代了不看重EFI的Phoenix,成為了業界的領袖。Insyde在大陸也有分公司,同樣位於江蘇省崑山市。


Byosoft

2006年新成立的BIOS公司。總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中國大陸第一家,也是世界第四家得到Intel授權的BIOS公司。目前的產品線主要服務OEM客戶,零售市場見的不多。基本上以EFI BIOS為主。Byosoft中文叫南京百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先Phoenix的一個高管和國內其他幾個創業夥伴共同創辦的。Byosoft與 Intel的關係非同一般。



中電科技

中電科技成立於2005年,總部位於北京。是國家大型骨幹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高新技術企業。中電科技主要面向於關係國家戰略安全的核心領域、關係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提供以“崑崙固件”為核心的自主固件系列產品和以應用軟件第三方測評為主導的信息系統質量保障服務。其“崑崙固件”品牌包括:崑崙BIOS、崑崙BMC和崑崙衛士。

國產BIOS當自強


我們國內做BIOS就是從UEFI 開始的。2005年,Intel在中國尋找了兩家公司授權,這兩家公司分別是中電科和百敖科技。2008年,Intel給兩家企業的授權到期,由於種種原因,中電科沒有繼續得到Intel的授權,轉而研究基於龍芯的UEFI BIOS產品;而百敖 BIOS則繼續得到授權,研發基於X86架構的產品。


2008年後,中電科已經具備研發BIOS的能力,所以在2009年初就在龍芯上實現了UEFI BIOS支持,目前,崑崙已經可以支持基於X86架構的兆芯、海光處理器;MIPS架構的龍芯處理器;ARM架構的飛騰、海思處理器。


百敖在2008年後繼續做基於X86架構的產品,現在,百敖除了也可支持X86架構,還可以支持基於ARM架構的飛騰、海思處理器等。


當然,其他國產整機廠商也具備固件研發生產能力。比如華為、聯想。由於生態原因,國產整機的BIOS更艱難,更需要不斷地積累。現在國內統一操作系統的出現,大家開始意識到了BIOS的重要性,BIOS也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然而,想要發展國產BIOS,除了技術與生態,更應注重人才的培養。據行業人士透露,由於國內高校課程的設計和行業需求間的脫節,人才培養週期很長,且成才率也只有20%-30%,這一數字只有國外的二分之一,現在BIOS公司所需人才基本靠自己培養。


此外,標準也是生態發展重要的一環,然而,目前國產生態發展的難點仍在於各種標準不一,兼容繁雜、成本頗高

。未來,希望基於不同處理器、操作系統的BIOS標準出臺,以統一、兼容不同處理器、不同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之間的啟動方式。


東風起,百花開,希望神秘而強大的BIOS不再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