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临帖是书法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康有为说:“学书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以得其性情也。”可见,不但普通人需要临帖,就是历代名家,也少不了效仿古人,练上几笔。

原帖:王羲之《圣教序》

临帖:元代赵孟頫

《圣教序》,唐太宗撰文,弘福寺僧人怀仁集王羲之字刻碑,也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或《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完美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特征,被书法界奉为圭臬。

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临圣教序》,书于皇庆二年(1313年)三月,赵氏时年六十岁,此帖精美流妍,遒劲潇洒,被誉为“神品”。

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赵孟頫《临圣教序》

原帖:王献之《廿九日帖》

临帖:明代祝允明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小圣”之称。《廿九日帖》师古创新,不拘体式,楷、行、草共处一纸,自然和谐,充分展现了新创“破体书”(大令体)的书风。世传“二王”真迹,当推此帖为冠。

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王献之《二十九日帖》

“吴中四才子”之一、明代书法家祝允明,号枝山,工于书法,名动海内。他以古自期,强调“沿晋游唐,宁守勿失”,对原帖形貌、神采和章法把握精准,所临最为得神。

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左侧为(明)祝允明临王献之《二十九日帖》

原帖:颜真卿《争座位帖》

临帖:宋代苏轼

颜真卿《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璧”,与《祭侄文稿》《祭伯文稿》合称“颜书三稿”。此帖信笔疾书,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苍劲古雅,受到历代推崇,堪称颜氏行草精品。

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颜真卿《争座位帖》

苏轼是宋代书法尚意代表,擅长行书、楷书,取晋、唐、五代诸家之长,尤其受颜真卿书风影响最深。其书丰腴跌宕,精微沉着,气势奔放,后世学书,从苏字中尽窥唐人奥秘。

看看古人是如何临帖的

宋代苏轼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免责声明:明阳话春秋平台发布的任何文本、图片、图形、音频和视频资料产权或版权均归属各自的创造者或业主。如果您拥有版权的信息资料显示在了本平台中,且你并不喜欢这样,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您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