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紹,歷史沿革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

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境內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戈壁、沙漠和平原綠洲,屬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陸性氣候。總面積47.15萬平方千米,轄1個縣級市、7個縣、1個自治縣。2018年總人口128.06萬人。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紹,歷史沿革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歷史悠久,有幾千年的開發歷史。絲綢之路南中兩道均通過巴州。西域三十六國在巴州境內有樓蘭、若羌、且末、小宛、戎盧、山國、輪臺、焉耆、尉犁、渠犁、危須十一國。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紹,歷史沿革

巴州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全州旅遊資源基本類型多樣,除天山、崑崙山區、大漠、大湖、大草原、大戈壁自然景觀外,還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如鐵門關、樓蘭古城遺址、錫克沁千佛洞、米蘭遺址等。


歷史沿革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域早在西漢初期,西域36國就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國、烏壘、侖頭、渠犁、焉耆、危須等11個“城國”和“行國”分立。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紹,歷史沿革


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政府在烏壘(今自治州輪臺縣境內)設西域都護府。

東漢永元三年(91年),東漢王朝時設置西域長史。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紹,歷史沿革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設置焉耆都護府。

元朝起,為西蒙古(漠西蒙古即厄魯特蒙古)遊牧區、統治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紹,歷史沿革


清朝前期為西蒙古之一的準噶爾汗國統治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準噶爾之後,設置喀喇沙爾辦事大臣,所屬焉耆、庫爾勒、布古爾實行伯克制。“絲綢之路”南道的卡牆(即今州且末縣)、卡克里克(今州若羌縣)隸屬於闐辦事大臣管轄。光緒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後,設喀喇沙爾直隸廳,光緒二十五年升為焉耆府,先後管轄新平(今尉犁)、若羌、輪臺三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專署。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紹,歷史沿革


1954年6月23日,撤銷焉耆專署,分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轄焉耆、和靜、和碩三縣)和庫爾勒專署(轄庫爾勒、輪臺、尉犁、若羌、且末五縣)。

1960年12月,庫爾勒專署併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遷址庫爾勒。

1970年4月,設置博湖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紹,歷史沿革


1979年10月,成立庫爾勒市。

1983年,將庫爾勒縣併入庫爾勒市,形成八縣一市格局。 [4]

2012年12月29日,成立新疆直轄縣級鐵門關市,劃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管轄。 [5]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紹,歷史沿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