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王海洋:從執誇子弟到海歸教授,不合群的孩子是贏家


《父母愛情》王海洋:從執誇子弟到海歸教授,不合群的孩子是贏家

郭濤、梅婷主演的電視劇《父母愛情》以平實、細膩的敘事手法,為我們展現了上一代人的愛情與生活,其中更多的是具體而微的家庭瑣事,鄰里糾葛。

在敘事主線這個大的座標系下,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成為宏大敘事,簡練、概括、客觀,可以清晰地縱觀他們成長的歷程。

在眾多的孩子之中,有個孩子是伏筆般的存在,他從一個軍隊首長的兒子,下鄉成為農民,又從農民成為一名海歸教授,他的每一次轉身,都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卻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這個孩子就是王副政委的兒子——王海洋。江德福一直不大喜歡他,“那麼大個人了,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簡直就是個 ‘執誇子弟’!”於是乎大家對這個紈絝子弟也都有點喜歡不起來。

王海洋能從一個紈絝子弟成功逆襲,靠的是什麼?靠的恰恰就是他貌似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不大合群。他不合群,但並不孤僻,而是有自己獨立的小世界。


《父母愛情》王海洋:從執誇子弟到海歸教授,不合群的孩子是贏家

第一、他愛讀書

能做到這一點的,整個島上就只有王海洋和江亞寧兩個孩子。

王海洋是“別人家的孩子”,戲份並不多,但他每次出現,都是獨來獨往,必定是書不離手。廣泛的閱讀讓他更有見識,也更有力量。

江衛國牽著狼狗,穿著軍裝到處賣弄,動不動就欺負人,他捉弄江衛國,教他行德國黨衛軍的軍禮:“嗨,希特勒!”,把兩位軍首長氣得一臉黑線;

他嘲諷衛國衛東兩兄弟原來的名字連起來是“慶祝國軍反攻大陸”,衛國衛東馬上自作主張改了名字,並以此為理由得到父母的默許;

在部隊大院和地方上的孩子因為安傑的那些華麗的衣服打架時,江亞菲緊急把他搬來當救兵,他也不負眾望,帶領孩子們成功撤退,從而避免了安傑被抓住“資本主義尾巴”,躲過一劫。

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讀書,是一種安靜的力量,不顯山不露水卻有足夠的穿透力,讓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坐擁天下,實現由內到外的華麗蛻變。


《父母愛情》王海洋:從執誇子弟到海歸教授,不合群的孩子是贏家

第二、他不盲從

還在上小學時,葛老師告狀說他上課不專心,父母批評他,他噘著嘴吐槽葛老師:“一個老姑娘,將來還不知道要嫁給那個醜八怪呢!”

葛老師後來成了王海洋的繼母,他的這個 “神預言”成為全劇最經典的一個梗,看到這裡,每每讓人啞然失笑,笑王海洋出口成讖,精準預言了葛老師的後半生。

長大以後,大院裡很多比他小的孩子都去當兵了,在那個年代,當兵是一件令人無比羨慕的事。

王海洋當空軍的夢想落空後,他魂不守舍,苦悶、思索了很久,最後決定寧願回鄉務農,也不隨大流隨便去當兵,展現了一種和他的年齡不相符的決斷力。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一定是一個忠於自己內心的人,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節奏,不唯上,不盲從,不隨大流,堅持走自己的路,“但問耕耘,莫問收穫”。


《父母愛情》王海洋:從執誇子弟到海歸教授,不合群的孩子是贏家

第三、他有恆心

王海洋下鄉以後,他們家也搬走了。當他再次出現的時候,已經是海歸博士,大學教授。他的成長經歷除了被偶爾提起,沒做具體交代。我們可以參照和他差不多相同經歷的江衛民,反推他的這段經歷。

衛民也是選擇了回鄉務農後,“矬子裡拔將軍”,在家一直不受待見的他成了村裡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他也就樂的和大家打成一片,成了文藝宣傳隊的報幕員,到麵粉廠當了工人,並找了個鄉下媳婦成了家。

夫妻倆下崗以後,無所事事,一家三口只能回家成了“啃老族”。顯然王海洋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回鄉以後,他並沒有隨波逐流,而是不斷讀書學習,恢復高考後,抓住機會,一舉考上了北京大學,然後研究生,博士,出國深造,回國後當了大學教授,娶了青梅竹馬的江亞菲,實現了開掛一般的人生。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王海洋和江衛民,起點大致相同,結局卻天差地別,一方面是性格決定命運,更多的則是心氣和志向的不同,所以當高考這個機會擺在面前,於從小不愛讀書學習的江衛民而言等同於無,王海洋卻可以憑藉自己的持之以恆,厚積薄發,一舉成功,實現自己人生的逆襲。


《父母愛情》王海洋:從執誇子弟到海歸教授,不合群的孩子是贏家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說:“大致而言,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實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簡而言之,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不合群,不是孤僻,更不是自閉,而是一種平靜的智慧,一種深刻的自我成長,是一種目標明確的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

我們都是唯恐被時代拋棄的人,總是裹挾在巨大的人流中,努力融進各種圈子,刷微博,刷微信,刷抖音,刷存在感,並樂此不疲。

曾有人就讀書量做過統計,韓國人均每年讀11本書,法國8.4本,日本8.4—8.5本,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

令人遺憾的是,在中國13億人口中,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連1本都不到。

當“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突然刷爆了網絡,我們才猛然發現,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我們五千年的語言文字似乎已經匱乏到只剩下了簡單粗暴的標語和“武漢不哭!中國加油!”

是時候從狂歡的人流中抽身而出,靜靜地審視一下自己,去選擇一條更充實的路。怎麼選,或許,那個叫王海洋“紈絝子弟”已經給我們做了一個正確的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