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個“硬核利器”,是方艙醫院的最佳拍檔

3月10日,在廣東疾控中心移動P3檢測隊駐地江岸方艙醫院,隊長陳經雕和隊員們正在休整打包,等待轉場。兩天前,江岸方艙正式迎來休艙,告別了初期的焦急、忙亂,一切已井然有序。

2月5日凌晨,攜帶“硬核”移動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廣東疾控中心檢測隊逆行馳援抵達湖北武漢,期間隊伍克服各種困難,協助方艙醫院開展病人出院前兩次核酸檢測複查工作。

截至3月7日,廣東疾控中心移動P3檢測隊已累計完成1844份樣本的核酸檢測工作,為湖北武漢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實驗室保障。

广东这个“硬核利器”,是方舱医院的最佳拍档

火線召集,隊員三地奔赴武漢

武漢告急!實驗室檢測工作急需援助!2月3日下午,火速徵召實驗室檢測力量赴湖北的命令傳達到廣東。作為廣東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主任技師,省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副隊長的陳經雕,工作19年來,接到各類應急任務不下百次。

這次,他要帶著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移動P3實驗室走出“家門”,千里馳援湖北。這也是該實驗室投入使用以來,首次跨省出徵。

P3實驗室即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實驗室的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能夠確保工作人員在處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時,不受實驗對象侵染,周圍環境不受汙染。

移動P3實驗室是目前國內最高級別的可移動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廣東疾控中心移動P3實驗室由兩臺長度分別為12米和9米的主實驗艙和保障艙組合而成。

广东这个“硬核利器”,是方舱医院的最佳拍档

在接到緊急援助湖北的命令後,陳經雕迅速組織隊員們對移動P3實驗室進行行前檢測和裝備。分頭緊急聯繫廠家為檢驗儀器設備做減震抗震包裝處理,打包裝箱準備物資,協調公安、鐵路等部門申報通行手續……所有的準備工作在第二天凌晨2點前完成。

2月4日上午8:30,移動P3實驗室的檢測車和保障車搭載著陳經雕和隊員們在雨中駛向武漢,經過16個小時的連續奔襲,隊伍於2月5日凌晨0:40順利抵達武漢市並向指揮部報到。

另外兩位隊員也從湖北當地向武漢彙集。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副院長何翔家在宜昌宜都市,2月3日接到廣東省疾控中心需要派員支援武漢的消息後,他馬上致電中心主動請纓,並聯絡宜昌當地指揮部。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協助下,何翔搭上了宜昌市疾控中心的車輛,順利抵達武漢。

而因為交通限行一直“困身”於荊州松滋市老家的莊雪,也一直滿心焦急。這位1995年出生的小姑娘,是廣東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檢驗所檢驗人員。

接到召令後,莊雪馬上聯繫當地部門辦理通行證,並反覆聯繫溝通去武漢的車輛。終於,有當地在漢工作的醫護人員開車前往武漢,莊雪搭上了這趟醫護人員的私家車,於2月5日中午與大部隊會合。

至此,承擔此次應急任務的檢測隊伍共7人完成集結。其中包括實驗檢測人員陳經雕、何翔、莊雪3人、艙體保障人員和司機4人。根據統籌安排,2月5日起,廣東疾控中心移動P3實驗室駐守在江漢方艙醫院。

一波三折,雪天低溫機器罷工

抵達江漢方艙後,隊員們開始找場地、展開車體、接通市電,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艙體壓力系統調試、儀器校準和檢測試劑質量評估工作。為做好應戰準備,他們還在2月7日、8日進行了檢測測試。

其中,移動P3實驗室從車內緩衝區到核心實驗區,壓力層層遞減形成壓差。在核心區為負60帕的壓力,確保受汙染空氣不外洩。而實驗室內空氣被管道抽吸後,有害物會被高效過濾網攔截吸收,並有新風不斷循環。

就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他們卻又接到了支援武漢江岸方艙醫院的通知。

“移動P3實驗室有機動性強、安全性高的優勢,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裡。”陳經雕說。2月11日,隊伍馬上組織轉移,並用最短時間完成實驗艙體展開及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工作。

2月15日,江岸方艙醫院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有望出院。移動P3實驗室和保障車準備就緒,陳經雕和隊員們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對患者樣本進行核酸檢測。

也就在這一天,武漢下雪了,這場雪足足下了一整天。

低溫對P3實驗室造成了嚴重影響,控制實驗室壓力及送排風系統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控制系統出現故障。在15日做完第一批49份樣品後,第二天送風系統停止了工作。

新一批病人樣本馬上就要送來了。陳經雕一邊安排維保人員對故障仔細進行逐項排查,一邊組織實驗人員冒著大雪接收樣本並進行風險評估。經維保人員排查確定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櫃運行正常,陳經雕團隊進行了綜合評估論證,決定在確保實驗人員個人防護保障足夠的情況下,暫時將P3實驗室降為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來完成本次檢測實驗。

莊雪對這個風雪天印象深刻。由於通風系統不能使用,車廂實驗室內較為潮溼,又使用了大量酒精消毒,那天彷彿是做了一個“酒精桑拿”。

“因為生物安全櫃還能正常使用,按照國家發佈的檢測方案,在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就可以開展新冠肺炎樣本的核酸檢測。我們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當天的檢測任務。”她說。

最終,在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了當天的檢測任務。隨後兩天,經過維保人員快速維修,移動P3實驗室恢復正常。

平穩開展,為治癒患者出院一錘定音

廣東疾控中心這臺移動P3實驗室裡配備了各類先進儀器設備,包括生物安全櫃、全自動核酸提取儀、熒光定量PCR儀和實驗廢棄物高壓系統等。實驗室可完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任務,這是判斷患者能否出院的重要依據之一。

“輕症患者經治療後,發燒、肺炎等臨床症狀消失,再經過連續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便表明可以出院。我們的作用是‘一錘定音’!”陳經雕說。

在陳經雕的引導下,記者穿上防護服跟隨進入實驗室。車內空間不大,內部分為緩衝區、核心實驗區兩大部分。其中,衝淋間及緩衝區大約分別只有1.5平方米,僅夠站兩個人。

樣品由生物安全運輸箱密封保存,實驗人員將樣品運輸箱通過傳遞窗進入核心實驗區,隊員在緩衝區內穿好標準防護服後,進入核心實驗區。有效實現人流和物流分開進入實驗室。核心實驗區兩邊的工作臺之間,形成一條5米左右的狹長走道,只能容納兩人並排而站的寬度。新冠肺炎患者的樣本核對、分裝滅活、核酸提取和檢測等一系列高風險的工作任務都必須在這狹小的空間裡完成,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

另外,車輛還有汙水收集及高壓蒸氣滅菌系統,能夠將實驗產生的廢棄物高溫高壓滅菌後安全排放;密閉門安置在最可能產生洩漏的兩艙之間,並加裝常態密封膠條,實現了“雙保險”。

“在實驗室內,我們一般3人協作完成。”陳經雕介紹,其中一人負責核對信息、確認無誤,另一位隊員協助打開樣品管的蓋子,第三位操作員用移液器將咽拭子樣品吸出加到裂解液,讓細胞中的病毒裂解出來,然後放進核酸提取儀中進行核酸提取。核酸提取完畢後,就要將核酸加到檢測的反應體系進行熒光定量PCR檢測。

樣品量大的時候單核對送檢單及樣品就需要兩個小時。“把樣品管蓋子打開的時候,動作一定要小心輕柔,避免動作過大使液體灑出或形成氣溶膠。”何翔說,每次在處理結束後,也將會對整個艙內實驗室進行消毒,並將實驗廢棄物打包好徹底密封,進行高壓無害化處理。

在江岸方艙外開展工作的日子裡,這些設備和廣東省疾控中心支援的隊員們一直保持著充實的運作狀態。他們每天9:00去方艙醫院駐點,18:00左右下班,實驗時間最長時高達7個小時左右。如果樣品送得不及時或樣本量大的話,通常還會加班。

3月8日下午,武漢江岸方艙舉行休艙儀式,隊員們也在駐地休整,並根據國家衛健委安排對實驗室進行終末消毒、打包儀器設備,等待轉場通知。越來越多患者出院,方艙醫院陸續關閉,這讓隊員們心裡也很感欣慰。

他們期待,等到春暖花開,帶著這臺“老朋友”凱旋。

【採寫】武漢特派記者 吳帆 卞德龍

【攝影】武漢特派記者 徐昊

【作者】 吳帆;徐昊;卞德龍

【來源】 廣東健康頭條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