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像战锤的一种树

韩开春 文汇笔会

果实像战锤的一种树 | 韩开春

白杜与少年(汤成难 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刚刚接触互联网,给自己起的最早的网名,是“一剑一箫走天涯”,当时,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武侠。但在更早的八十年代初,我读初中的时候,最想成为的却是武将。

其时,我最喜欢听广播里的评书,公社院墙外那个架在高高电线杆上的大喇叭里每天连播的《岳飞传》和《大隋唐》,让我如痴如醉。自然,书中的那些长枪大马、沙场浴血的大将就成了我的偶像。武将中最威猛的莫过于那些使锤的,无论是《岳飞传》还是《大隋唐》,也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最强的大多是锤将,比如《大隋唐》里的李元霸、裴元庆,《岳飞传》里的岳云、金弹子等等,个个都是一等一的用锤高手。锤,成了我那个时期最想得到的兵器,没有之一。当然,这个锤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木匠或者铁匠手中的工具锤,而是那种头大柄短的战锤,它们都有个好听且霸气的名字,比如擂鼓瓮金锤、八棱紫金锤、西瓜亮银锤等等。有一段时间,我在学校的教室里上完晚自习,一个人回到公社大院父亲的宿舍里,经常双手各握一把乒乓球拍,看电灯光下自己投射到粉墙上的影子,摆出各种姿势,幻想自己掌中的是一对擂鼓瓮金锤或者八棱紫金锤。

当然,最终我并没得到那对梦寐以求的战锤,更没成为驰骋疆场的武将或者快意恩仇的侠客,而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只会写点文章的百无一用的书生。但我心中的那个英雄梦还在,那个喜欢锤的情结还在。

所以,当我第一眼看到铁山寺山顶那片开阔地上,那棵孤零零站着的树满挂着的红果子时,头脑中首先冒出的就是“锤”这一形象。虽然果子的个头跟评书中的那些武将手中的大锤比实在微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它的模样实在是像我印象中的八棱紫金锤,虽然它只有四棱。我幻想着眼前山顶上的这片开阔地就是古战场(事实上这里确是古战场,山坡上至今还散布着当年两军交战时用来守卫阵地的擂石堆,不远处还有传为北宋大将焦赞的练兵场——焦赞大营),两队拇指般大小的战士骑在蛤蟆般大小的战马身上,甲胄鲜明,两员大将正在阵前捉对厮杀,其中一位手中挥舞的正是这四棱大锤,在他们的身后,双方士兵都在摇旗呐喊,为各自的战将擂鼓助威,一时间,喊杀声响彻四野。


果实像战锤的一种树 | 韩开春

既然是战锤,总得有个名字才好,像擂鼓瓮金锤、八棱紫金锤、西瓜亮银锤、黄铜窝瓜锤、镔铁轧油锤之类,叫它什么好呢?跟我一同上山的同事许昌银是摄影家,他的老家就在离此地不远的一个叫作麻场的山坳里,他从小就在山上到处疯跑找野果吃,熟悉这座山上的一草一木,当然认识这棵挂满红果的树。他说当地人都叫它丝棉木,另有一个名字叫作白杜。好了,战锤的名字有了,就叫它“四棱白杜锤”吧。

四棱白杜锤看着十分威风,但稍稍一捏就会露馅,显露出它不堪一击的本相来,特别是它完全成熟以后,果皮会从四棱中间自动裂开,露出里面被鲜红假种皮包裹着的种子来。这又让我想起另外一对大锤来,这对大锤就出现在上面我提到的评书《大隋唐》中,它的主人是后来到了瓦岗寨的齐彪齐国远,他用这对硕大无朋的大锤骗过秦琼和裴元庆,甚至连当时最勇猛的号称天下第一条好汉的李元霸都上过他的当被他吓跑过。直到他的这对大锤和对手的兵器相碰,谎言才被拆穿,原来,它是纸糊的。

齐国远在它纸糊的大锤里装过石灰粉、辣椒粉,甚至装过人粪尿,让和他对阵的敌方将领吃过苦头,这种下三烂的手段很让正派英雄不齿,不值一提。四棱白杜锤虽然在松软方面和齐国远的大锤有一比,但内在却不像他那把纸锤一样空虚,锤壳里包裹着鲜红假种皮的种子很是诱人。我问昌银这鲜红的种子是否能吃,看上去有点像是癞葡萄种子外面包裹着的那层鲜红种皮让人直流口水。他说可能不能吃,因为他小时候没有吃过,或许是大人们跟他说过不能吃,不然没理由不吃它。不过好像有鸟会吃它,他就亲眼看到过。这个我相信,比如我知道的有小毒的楝枣,就是山喜鹊和楝雀之类的鸟们的美食,人类在这方面跟这些家伙没法比,只能甘拜下风,你要知道,就连那浑身长毛的松毛虫,山喜鹊们都是照吃不误的。

好像是要验证许昌银的话,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儿,有几只鸟儿飞了过来,叽叽喳喳地落到了白杜树上,自顾自地啄食起那些咧开嘴巴的红果来,好像很开心的样子,一点都没把我们两人当回事,大概是它们眼中只有食物没有其他。这样也好,自然界万物之间就该这样和谐相处,它们不怕我们,是因为相信我们,认为我们不会伤害它们,我们当然应该不辜负它们的信任,不去惊扰它们。


果实像战锤的一种树 | 韩开春

白杜的果实不能吃,但它的叶子可以食用,不过不是摘下来放嘴里嚼,而是像茶叶那样泡水喝,据说对肾有好处,利尿。

昌银的话让我对白杜的叶子产生了兴趣。我仔细看了看,它的叶子好像也没太大的特点,一头大一头尖,卵形,更准确地说有点像水滴,叶子边缘还有一些锯齿。这么普通的叶子真有这么奇特的功效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阳过于强烈的缘故,白杜的这些叶子一片片无精打采,软塌塌地挂在枝条上,但这个时候时序已经过了霜降,虽说十月小阳春,还不算太冷,但太阳早就没有了夏日的威力,怎么着也不至于晒成这样啊。难道,它这丝棉木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叶子像丝绵一样柔软?

我后来又知道,白杜的材质非常细腻,可以用来作细工雕刻的材料,刻一些精细的图案,大概这也是它为什么叫丝棉木的原因之一吧——木质像丝绵一般细腻顺滑。

它还有个名字叫作明开夜合,顾名思义,就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其实具有这种特性的植物不止白杜一种,草本的木本的都有,木本的比如合欢,草本的如红花酢浆草。还有一种叫作田菁的豆科草本植物似乎也有这个本事,小时候我起早上学,经常会在路边看到它顶着一头露水把它那羽状复叶合拢到一起,等太阳出来,才会伸伸懒腰舒展开身子。

但白杜的另外一个名字却让我很困惑,百思不得其解,叫作桃叶卫矛。桃叶好理解,它的叶子跟桃叶差不多,但卫矛是什么东西?卫士的长矛吗?明明种子长得像锤,为什么名字要叫矛呢?更过分的是,它所在的科和属都叫卫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