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官智经》作者徐阶,生于1503年九月三十日(10月20日),明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奉贤区齐贤镇),死于1583年四月己巳(十八)日(6月7日)。在十七岁乡试落榜后回乡向当时的知县聂豹学习心学,成为心学(王守仁创)传人。其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

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延平多盗,到任后捕巨盗100余人;清理积案,释出系囚,赢得声誉,升为黄州同知,后又擢为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并主浙、闽二省学政。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皇太子出阁(读书),擢为国子监祭酒。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一种用来与太上老君沟通的文体,嘉靖帝信道教)为嘉靖帝所信任。这时,严嵩当政为首辅,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而严嵩是明代臭名昭著的奸相,徐阶起用了“严诬告、权轻重、详讼词、惩奸慝、省佐证”而著称于世的法学家、政治家社稷良臣福建晋江潘湖人黄光升为刑部尚书,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最终让奸相严嵩伏法,为民除害,天下称快!遂于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至隆庆二年七月(1562年-1568年)任当朝首辅大学士。

《官智经》

明代名臣徐阶总结出的求迁、免谪、建功、化难、释疑、远谤、藏拙、去患,当属于为官“八智”。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一.求迁

愚不逐上焉[1],智不厌下焉[2]。贵荐得贵,贱谤得贱。官无至贤,官无至理也[3]。用心於事者隐,用心於人者显,尊必见贵[4],卑必見辱矣[5]。

【注释】

[1]逐:追逐,急于得到。上:升迁。[2]不厌:不嫌弃,不排斥。[3]至理:犹至治。指最好的治理。[4]尊:敬重推崇。见:被。介绍,推荐。[5]卑:轻视,小看。[6]《官智经》,由明代名臣徐阶总结出的求迁、免谪、建功、化难、释疑、远谤、藏拙、去患,称为官“八智”,寓万千道理于其中。与徐阶同时代的大改革家张居正十分推崇,称其“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

【解读】

不谙熟人情世事的人,不要去追求名声和权势,急于得到升迁。为人之道,在于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然后求利。

盲目挤进仕途的人,切忌未强先出头。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朝思暮想得到的东西,而是已经得到,却随时都可能失去的东西。

有智慧的人,不嫌弃不排斥地位低下的人。得到社会地位高的人举荐,因为起点高,就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职位。受到地位低下人格卑鄙的人指责,就会更加令人轻视。

官有贤者,但谁也不能说贤能到了顶点。得一贤官庶民有幸,地方全靠有贤官,但谁也不能说哪个官员,把自己管辖的事治理得最好了。明初霍州学正曹端,以公廉著称。西安知府郭晟,曾向他请教从好政、做好官的秘诀,曹端回答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犯。

用心做事的人,埋头实干却默默无闻;用心於个人名誉地位的人,当欲望未得到满足时,还要显摆自己,欲望得到满足就松懈懒惰了。

受人尊敬推崇,必定升迁高位。遭人唾弃,将无法立足,必定在社会上被人侮辱。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二.免谪

无过亦谪也[1],无计固害也[2]。事由己为,罚由上決[3]。恶堪加之[4],罪堪赦之。远结君子,近纳小人[5]。善言善出,善念善行焉。

【注释】

[1]谪[zhé ]:降职外放。[2]固:必,一定。害,妨也。—《字汇》。[3]事:行事。決[jué]:同“决”。[4]堪:能,可以,足以。[5]纳:用同“捺”抑制,按下。

【解读】

没有过错,也被无缘无故地降职外放。胸无良策,必定有碍仕途的发展。

办事靠自己尽力施展才能,惩罚却由上级一口决定。人的过失,本来没有的可以随意罗列,犯法的行为由上级一句话就可以赦免。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

远结交君子,近压制小人。好的政令、高明的计策、美好的言行,必定产生好的结果。好的念头,必定产生美好的行为。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三.建功

以功为本,不智也;以庸为恥,非诈也[1]。功为始[2],庸为终,运为辅[3],智为主[4]。势孤无显,性懦无果[5]。君子寻机,小人制机亦。

【注释】

[1]诈:不诚实,虚伪。[2]始:根本,基础。[3]运:遭遇命运。[4]主:预示,主宰。[5]果:胜也,克也。[6]制:限制约束。

【解读】

把功劳当作可以依仗的资本,这是很不理智的;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当做耻辱,这并不是虚伪。

功绩与德行完美,是仕途畅通的基础。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是仕途生涯的结束。人的遭遇命运,从旁推波助澜。智慧谋略,预示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程。

力量孤单无援,独自支撑局面,不可能建立显赫的功绩。性情软弱胆小怕事,不能克敌制胜。

君子千方百计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小人限制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四.化难

无官不险也,无智不孰焉[1]。言祸降忠[2],天谴予奸。诚有其哀,直有其惨也。天灾求己,人祸求人。莫测为心,莫言为忌矣。

【注释】

[1]孰:亦作熟。[2]言祸:指因言致祸。

【解读】

官场具有磁场一样的吸引力,但官场不比自家的后花园。官场的事太多了,无论你怎么想怎么做,都会感觉不周全不安全,正所谓无官不险。历史也毫不留情地证明确是如此。韩信助刘邦“攻完三秦,劫取五国”,最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不是聪明人,难以看清官场的险恶。

因言致祸,往往发生在言出于心、忠心耿耿的人身上。元代学者许名奎在《劝忍百箴》里,列举了一百件应忍的事,并把“言之忍”作为开篇之章,强调“口三五之门,祸由此来”,认为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不得不说的要尽量少说,尽量后说。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曹振镛,当官52年,可谓官场的长青树。门生请教他为官的秘诀,曹曰:“无它,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天怒人怨,遭受上天谴责的,必定落在奸人头上。

官场有场规,场规又有明规与潜规。明规挂在嘴上,潜规落实在背后的行动上,彼此心照不宣。对官场规则不熟悉,爱说实话说真话的老实人,对此有不胜的郁闷与哀伤。

一个好人,不一定在官场混得好。坦诚正直的人,多无好下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慈禧太后公然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天灾求自己,人祸要求人。深沉稳重一点,心思让人捉摸不透,把不乱说话当做禁戒,才有可能化解自己的灾难。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五.释疑

上无信者,下无托者[1]。不疑不强,不敬不立也。私勿害公,情莫悖义。智者念远,愚者顾近也。君子疑己,小人疑人焉[2]。

【注释】

[1]托:举,托起。同‘拓’开辟,扩展。[2]疑:怀疑。《增韵》嫌也。引申为责怪。

【解读】

上级长官不讲诚信,朝令夕改,下属官员就不敢承担责任,缺乏开拓精神。不问出处去处,不问过往将来,只知道人云亦云,这种人不可能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尊敬长官,不尊重同僚,不以物敬人,就无法在官场立足。

私心不要危害公利,感情不能违背道义。

聪明的人,心中盘算着长远的利益;不懂得人情世事的人,只顾眼前小利。

在甚为重视颜面的官场中,君子也要常常自设疑问,深刻地总结反思自己,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就少有过失;小人只会怀疑别人、责怪别人,所以一错再错。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六.远谤

智者谤智也,奸者谤奸也[1]。无利则无谤,无果则无行[2]。上不拒贵,下不疏贱。事可无成,心必人知。恶语或善[3],褒言或贬矣。

【注释】

[1]奸:奸滑,虚假。奸,又读[gān]:扰乱。[2]无果:没有成效。[3]或:有的。

【解读】

有智慧的人指责别人的过失,善于运用才智计谋。奸滑狡诈的人,恶意攻击别人,善于运用虚假不实的东西,扰乱视听。

没有厉害冲突,就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闲言闲语去惹是生非。没有成效的事,不要白费力气,勉强去干,甚至冒险去干。

地位高的人,不拒绝与人协商共事。地位低的人,不疏远地位低的人。

不是事事都可能成功,即便没有成功,自己的主观努力

与良苦用心,必须让人知晓。

听起来使人讨厌的话,或许含有善意;赞扬的话,有的也含有指点过失的意思。容言勿苛求,听到直言规劝或暗中讽喻的话不怒, 听到赞扬的话不喜, 听到有失偏颇的话不怨,听到不置可否的话应当感到不安。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七.藏拙

人忌无优焉[1],官忌拙显焉。大拙不明,小拙不悟。难为不为,能为有让也。君子内忍,小人内凶,以优为拙,至明也。以拙为优,至愚也。

【注释】

[1]无优:一无所长。

【解读】

一个人最害怕一无所长,要是那样,就没有肥差美缺。做官要独具慧眼,有独到的见解,有创新的方法,最忌讳表现平庸拙劣。太笨拙的人不明事理,辨别不出是和非。稍显笨拙的人没有悟性。

不易做到的事、使人为难的事不做。能够做到的事、有功可居的事,要多表示谦让。好差事,大多是在陈规陋习较多的地方,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攻击。谋得好差事不一定就是好事,天天有人欢喜有人悲,日日有人开心有人愁,求官不成保官不住是常事,所以必须更加谦虚谨慎。

君子内心能够克制,以忍让的态度面对各种事各种人。小人心狠手毒专挑毛病,一旦有机可乘便蜂拥而上。

好的差的,应各得其所。故意不露锋芒,使人看起来笨拙愚钝,这是极其聪明的表现。平庸拙劣装作优秀,这是愚蠢。

官场必备读物《官智经》,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建议收藏

八.去患

民智憎患也,官智去患也。上患为上,下患为下[1]。不与命斗,不与形逆[2]。大利在安,小利在幸,人争弗争,人怨弗怨也。

【注释】

[1]患:忧患,祸患。担忧。[2]逆:抗衡。

【解读】

社会不缺有识之士,民智大开的表现,就是不迷信,不盲从,监督官员,讨厌祸患。官智的表现,就是具有忧患意识,立解忧之志、践去患之行。

高官的担忧与祸患,在于官高位显,飘摇不定。小官员的担忧与祸患,在于身份低下,人微权轻,说话不受人重视。

自古圣人,只不过找到了适应社会的最佳生存方式而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所处的形势抗衡。大势所趋,如排山倒海,斗之无益,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人为财死,很不值得,人生大利在于安,有幸得到好处,小利而已。别人争夺的不要去争,别人抱怨的,不要跟着去抱怨。走自己的路,去患为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