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像清華、北大、中科大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國內頂尖名校,匯聚了國內最優秀的學霸。

從這裡走出的優秀人才,總是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有著更高的追求。這些優秀的學生在畢業後,許多都會爭取到國外的知名院校繼續深造。而在走出去的人才中,又會有相當一部分學成後選擇留在了國外。

因此,我們常會聽到社會上有一種說法:“清華、北大就是給人家培養人才的地方”。

這樣的說法雖然有一些偏頗,卻也是存在的一個現象。

往往,這些走出去的或者說不迴歸的優秀群體,都會成為各個領域的重要力量。然而,在這個優秀群體裡還存在著更加優秀的個體。這些個體往往會被人們稱為“神童”、“天才”。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帥哥,就是這樣一位“天才”。

他就是天才物理學家--- 尹 希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01

“別人家的孩子”,二年級就看微積分

1983年,尹希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他的父母皆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都擔任地質工程師。受到家庭濃郁的學術氣氛的薰陶,尹希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數學天賦。

當其他孩子還在玩過家家、玩積木時,幼小的尹希就已經能夠靜靜地待在家裡,鑽研數學、物理等高深的知識。在他看來,小孩子的遊戲根本無法提起他一點兒興趣,物理和數學要比遊戲好玩多了。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少年時期的尹希

憑藉自己的天賦和超強的學習能力,僅僅上二年級的尹希迷戀上了例如微積分和量子力學,這些即使對於一般大學生也有難度的課本。經常是呆在家裡不出門。後來,媽媽發現,尹希一直在看她大學時的微積分課本!這一點讓媽媽十分惱火,生怕出現“揠苗助長”的情況。

她認為尹希他這麼小就不打下堅實的基礎,覺得尹希不腳踏實地。立刻把這些書鎖在閣樓裡了。

不過,尹希對數學的熱情,並沒有因為媽媽的阻撓發生任何的變化。這個孩子,從小就很有主見,別人的話,根本影響不到自己。

等母親走後,尹希又將這本書找了出來,偷偷地看,就像我們小時候趁大人不在,偷偷看電視一樣。

後來,尹希的母親終於發現她的孩子和普通小孩不同。即使他一個月沒上學,尹希也能得到高分。在母親的認可下,他從二年級直接跳級到了三年級。

事實上,尹希當時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早已超乎其父母的想象。

1993年,不到10歲的尹希考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實驗班,即我們常說的少年班。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裡面聚集的都是各個地方的超級學霸,縱使是尹希,剛入學時,在那個彙集了三十個天才少年的班中,尹希的年紀也僅僅只排在了倒數第二小。但他的學習成績卻一直是第一名,尤其是在數學,物理方面更是輕輕鬆鬆獲得滿分。

這樣的尹希應該就是眾多家長口中所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吧

02

打破學校常規的“問題學生”

天才往往不習慣於按部就班,他們總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打破尋常的規則。

就在父母為之驕傲時,在學校“調皮搗蛋”的尹希卻被請了家長。

其實,從課程上來說,實驗班授課的知識是遠超高中水準的。

在學校“任意妄為”的尹希始終遲到早退,上課從不記筆記,也從不交作業,完全不聽從學校的告誡。從小聰慧過人、成績優異的孩子竟然成為學校口中油鹽不進的

“問題學生”,尹希的母親自然不能接受這樣的情況。

當媽媽批評尹希時,尹希反駁道"我都記在腦子裡了,為什麼還要記在紙上"。媽媽拿出一道幾何題目求證時,尹希三兩下畫出了所有的輔助線,媽媽要求寫出證明方法,尹希卻說,"有了輔助線,已經一目瞭然了,還要寫過程嗎?"

可見,老師眼中“問題”學生並不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差生”,而是擁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天賦過人的尹希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時間經歷花在更值得研究的地方,他並不認為自己有錯,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尹希(右)和同學

最終,老師和家長只能向領導彙報尹希的情況。在領導面前,尹希也始終堅定自己的立場,當場保證每次考試都考進全班前三,否則任打任罰,毫無怨言。

天才自然也不害怕考驗。尹希後來每次考試都穩居第一,尤其是數學和物理成績格外突出,滿分是家常便飯。對於尹希來說,他之所以考150分,不過是因為滿分只有150。

而著名的北京八中,也兌現承諾,包容了尹希的個性,為他打破了常規。

後來,尹希在提到八中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

我在北京第八中學讀中學。我認為我最幸運的事情不是去上中科大少年班,也不一定是哈佛,而是去北京八中少兒班。


它的整個學習計劃和對學生的訓練我認為是中學裡最好的。


中學6年課程在4年內完成。這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意識,而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考試上。


我們每週五下午都會出去爬山、游泳和滑冰。每週基本上有五個物理教育課程,在那裡有很多時間,而不是所有的時間都是在課堂上花費的。


——尹希

03

12歲上大學

努力變得優秀的人是可怕的,而優秀的人努力起來更可怕!

北京第八中學的少年班是專門為早慧兒童設立的。經過四年的壓縮教育,完成六年的高中課程。但這位富有個性的天才向學校提出申請,要在三年內考上大學。

由於尹希的"測試指標"處於前列,所有科目的成績平衡和突出,學校同意了尹希的申請。

雖然誓言三年內考上大學,尹希也並未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單調。尹希非常熱愛參與學校中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一直到高考前一個月,尹希才開始全身心投入到複習中去。

最終,尹希在1996年以572的高分順利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那年他12歲。而少年班歷史上最年輕的學生是11歲。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同學們祝賀尹希考上大學

說到少年班,或許很多人又會想到“傷仲永”的故事。畢竟少年班曾出過出家為僧的學生,也出過得了神經病的學生。多年後,也曾有人質疑少年班,將年幼的天才孩子集中在一處學習,是否扼殺孩子天性,剝奪了他們的幸福童年。

尹希認為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存在是非常合理的。

"我認為少年班給了中國一些兒童更多的選擇機會。因為我認為中國高等教育最缺乏的是沒有足夠的機會供學生選擇。這是與美國教育相比,中國教育最缺乏的地方。"

尹希到了少年班,非但沒有迷失,反而還像開掛了一樣。在中科大的5年時間裡,尹希在學習上沒有絲毫的懈怠。相反,他每天督促自己6點鐘起床,到圖書館佔座。在偌大的圖書館,總能看到這個小孩子的身影。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他既跟著物理系學生一起學習物理知識,又跟著數學系學生一起學習數學理論,每天勤勤懇懇,埋頭苦學。在學校,尹希每年都能獲得獎學金。

由於少年班的課比一般學生的課要求更高一些,這也為尹希的日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而當2001年尹希從中科大畢業時,已經有了多項研究成果,成了有名的少年科學家。

04

哈佛最年輕的正教授

在完成五年制學業後,17歲時,尹希申請了美國排名前10名的幾所高校。結果同時被錄取並爭搶,而且,所有大學均表示願意提供全額獎學金。

當時,中科大也希望留住他這位有天賦的天才,為他提供豐厚的獎學金,希望他能夠在本校繼續深造。但是猶豫再三,最後他決定報讀哈佛大學

並在出國前向中科大表示,在學成後便會回國。

2001年尹希最終選擇去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同學中他的年齡最小。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他的研究方向仍是理論物理,並獲得了哈佛大學兩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

在哈佛大學讀博期間的他並沒有再次“叛逆”,而是十分努力地去學習。尹希幾乎每天都在做題,甚至做到凌晨四點,趴在桌子上睡覺。

一次,教授在假期給學生布置了很多超弦定理作業,雖然教授並不認為有人能夠全部完成,尹希卻十分痴迷這些題目,廢寢忘食地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震驚了所有的同學和他的教授。

由於尹希的刻苦,他很快便完成了博士學位的考核,被授予物理學博士,從事理論方面的研究,那年他僅僅23歲。

為了防止學術中的“近親繁殖”,哈佛大學一般不允許學生留在學校完成博士後的研究。但是,為了能留住優秀的尹希,哈佛為他打破了300年來本校畢業生不能留校研讀博士後的慣例,破格讓他留校進行研究。

2008年,年僅24歲的尹希博士被哈佛大學聘請擔任物理系助理教授。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尹希主要研究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論中的超對稱束縛態。尹希的工作對於近年來弦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尹希也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大理論物理論壇,很多人看了尹希關於弦理論的演講後,都會由衷的感嘆,“這傢伙真是一個天才!”

2015年,哈佛大學正式將不滿32歲的尹希升格為正教授創下了華人哈佛最年輕教授的紀錄。同時,尹希也是現在哈佛最年輕的正教授之一。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他研究的是弦理論等方面的高深東西,也在這一領域有著一定的成績,受到國際上許多物理學家的肯定,並且認為他會在未來有一番大作為,會成為一顆璀璨的明星。是被國際物理領域寄予厚望的年輕物理學家。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30歲時,他獲得了美國斯隆基金會的獎勵。

2017年,尹希的弦論研究獲得物理學新視野獎,成為今年唯一獲獎的華裔美國人。

然而,尹希從不認為哈佛的正教授有什麼好驕傲的。對他來說,教授這一職位最大的好處是,如果他幾年都不能拿出研究成果也不會被解僱。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耐心去做科學研究。

05

天才留在了美國

事實上,尹希早已加入了美國國籍,而且已經在美國娶妻,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在談到他婚姻的時候,用兩個詞可以概括:網戀、閃婚

他曾對記者說:“我和妻子是在約會網站上認識的。2003年之後,我們談了一個月,發郵件之後,我就飛去看她。”

他認為,他那個時候在社交上很拘束,覺得在網絡上更加能夠和人溝通。

而他之所以年紀輕輕就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尹希直言不諱的說到了自己那並不太好的父母關係以及他關於父親的遺憾。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尹希說:“我上小學的時候,父母的關係就非常不好。中學之後,他們就處於半離婚狀態。實際上我經常喜歡在學校待著,不想回家,因為回到家裡就覺得父母不在一起很沒意思。見到我的妻子之後,我覺得她對我來說就是給我一個新的家庭這種感覺,我覺得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

尹希說,他的父親從來沒有見過他的妻子和女兒。

他的父親在2003年就去世了,自從他來美國之後就一直沒有機會再一次見到他的父親。

這可能成了是他最遺憾的事情。

隨著尹希的名氣越來越大,加上國內的報道,很多人就會發出一個疑問,尹希是否有心回國發展?尹希的原話是這樣的:

“沒有考慮過換其他的地方和學校。對我來說,工作的地方需要有很好的合作者,有一流的物理學家,比如說我自己有什麼問題的話,走到下一個辦公室就可以和他們討論,這點非常重要。我如果要回國的話不能是自己一個人回國,而是要帶著一個組的物理學家回國。”

他出國前曾表示,要在學成後回國。然而,如今他卻堅持留在美國,成為了一名美國公民。是什麼讓這位天才改變了初衷,放棄回國呢?

或許在尹希看來,國內學術氛圍還是存在一定問題,和美國存在差距。而留在美國,他可以通過該國優質的學術氛圍取得更多、更有效率的研究成果。

也許這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天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有適合天才生長的泥土。

的確,我們向來都不缺少天才的種子,但可能缺乏適合種子生長的土壤吧!

哈佛為他打破校規,31歲成最年輕正教授,表示不會考慮回國發展

不得不說,對於這樣一位從中國走出去的頂尖人才,最後卻留在了國外,實在是一大遺憾、一大損失!

那麼,像尹希這樣的天才,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