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庭教育,將來不要再給孩子道歉

不久前,遼寧瀋陽一位高中老師時隔十五年後,向被自己傷害的學生道歉,認為自己當年過於嚴苛,打擊了學生的自信。

這讓我想起了當年的魏永康,也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教育太嚴格卻忽略了孩子的獨立性,使得孩子十幾歲了還生活不能自理,最終,這名十七歲進入中科院碩博連讀的天才被校方退學。面對媒體,魏母痛哭流涕 ,直言是自己當年對孩子的教育“太狠了”,才釀就了兒子今天的的苦果。

做好家庭教育,將來不要再給孩子道歉

無論是誰,為自己當年的過錯公開道歉甚至懺悔,都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誠意,而作為家長或教師,能為當年錯誤的教育方式道歉,實屬難得。輿論場中一些人為他們“點贊”,理由大多基於此。

畢竟捫心自問,有多少家長和教師敢說自己從未做過傷害孩子的事?又有多少人有公開道歉的勇氣和誠意呢?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網友為他們“點贊”,是因為他們懂得反思、勇於認錯,但並不能遮掩他們當初的過失和謬誤。

做好家庭教育,將來不要再給孩子道歉

仔細查看新聞不難發現,無論是湖南那位昔日“神童”的母親,還是遼寧那位高中教師,教育方式的主要特點就是嚴苛,即要求孩子、學生必須全身心投入學習,一旦學業表現或考試成績稍有不佳,即加以懲罰。其中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語言暴力加各種懲罰。

這種嚴苛的教育方式並非一無是處,相反很多時候會帶來一時的成功。但短期成績的取得,恰恰會不斷強化他們對此種教育方式的自信,不經歷歲月的淬鍊、現實的打擊和思想的轉變,他們很難跳出這種教育模式的窠臼。

做好家庭教育,將來不要再給孩子道歉

正是因如此,反思和道歉在十多年之後才姍姍來遲。

遲來的道歉,是教育的一面鏡子。今天的家長和教師可以拿這面鏡子來照照自己:是否正在重演著他人曾犯過的錯誤?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給出否定的回答,然而現實恐怕並非如此。

做好家庭教育,將來不要再給孩子道歉

仔細想想,那些給孩子瘋狂加碼的“虎媽”“狼爸”,如果他們意識到將來會為今天所做的一切道歉甚至懺悔,能否及時做出改變?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做好家庭教育,將來不要再給孩子道歉

教育終究要以愛為養料,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旨歸,而不能總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有意無意地摧殘著孩子的身心。

或許家長、教師和每個與教育相關的人,都應該問問自己:今天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將來可以不必愧疚和後悔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