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海洋工程新時代

領跑海洋工程新時代

TSC海洋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夢桂

在全世界加速挺進海洋工程的潮流中,有一家中國企業正迅速崛起,成為備受矚目的國際之星。十幾年前它是NOV國民油井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是國民油井打進中國市場的第一站辦公室,是著名海洋工程設計公司Friede&Goldman的獨家代理和股東。現今,它是繼美國NOV和挪威MH公司之後的全球第三家擁有深水海洋平臺鑽井裝備製造和總包能力的公司,也是中國第一家實現海洋鑽井裝備自主化的企業,第一家接受國際海洋鑽井裝備訂單的中國企業,並憑藉多項海工設備填補國內及亞洲空白。

它,就是TSC海洋集團(股票代碼:206.HK),一家為海洋鑽機提供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擁有國際化團隊和國際化佈局的海工裝備企業。

人類一直在探索多元化的能源結構和可再生能源,但國際能源署(IEA)在《世界能源展望》中,對未來世界能源消費進行了預測: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依然是全球能源的主要來源。《歐佩克2010世界石油展望》有一組數據預測:2030年全球各類化石能源消耗將佔總能源消耗的80%以上,其中石油天然氣比重接近60%。而在這一比例中,海洋領域約佔60%,世界新增儲量的70%也是來自海洋。

在這一背景下,全世界都在下更大的力氣,投入更多的資金勘探和開發海洋石油,特別是深海石油。展望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世界範圍內,此項投資還會不斷增長。世界如此,中國也是如此。目前中國海上原油發現量僅為18.5%,天然氣發現率僅為9.2%,海洋領域的開發潛力巨大。早在十年前,國家領導人就高瞻遠矚地對中國石油企業講,“趕快造半潛式吧,半潛式不是企業的設備,是國家流動的國土”。在我國海洋石油2015年遠景規劃中,未來5年,我國將有30多個油田待開發,需建造70多座平臺,新建和改造10多艘FPSO,投資總量每年將以百億元以上遞增。這無疑推動了海工市場炙熱化。

然而,對中國而言,通往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的道路上充滿攔路虎。當今全球海洋鑽井裝備建造及總包供應商呈現國外公司高度壟斷的市場格局,海工裝備的配套設備70%需要進口,這些都是制約中國海工裝備發展的瓶頸。如何突破,已成為行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

領跑海洋工程新時代

2005年,TSC於香港聯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2009年成功轉為主板上市

收購豐收——TSC飛翔的雙翼

在TSC發展史上,不得不承認收購是其重要一環。TSC意識到,海洋工程行業是國際性行業,如果不走國際路線,那就基本沒有未來可言。因此,在自身發展的同時,TSC整合國內外的優良資源,取其精華,產品不斷精益求精。

TSC收購了Ansell Jones,它創建於1845年,已經有16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頂級的起升和繫泊設備供應商。2007年底,集團間接收購了Friede&Goldman Group的7%權益,藉此與擁有60年經驗的國際著名海洋鑽井平臺設計公司締結聯盟。另外,TSC併購的英國AIM上市的GME,是有著多年行業經驗的專業化公司。

而GME公司作為世界三大排管吊裝設備製造商,在海洋鑽井平臺和鑽井船上擁有眾多業績:有資深的生產排管系統、深水鑽井BOP吊裝、甲板吊機、隔水導管吊裝以及其他甲板機械。其中BOP吊裝設備在超過180艘各類海上鑽井平臺上使用。此項收購為TSC帶來的內在價值非常顯著,GME集團規模龐大的專家工程能力、全球範圍的服務據點、實力雄厚的客戶基礎,這些因素引領集團再創高峰。目前,TSC的排管吊裝設備在業內享有盛名,無疑是與GME完美聯姻後的成果。也是自此,TSC成功轉型成為全方位解決方案供應商。

GME旗下擁有著名的吊機品牌Patriot,Patriot為全球海洋工程提供超過200部以上的各類吊機,對它的收購,大大提升了TSC在吊機方面的服務能力。PC198-200吊機,就是TSC海洋集團與Patriot的強勢之作。

除了國際上的收購,TSC在國內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資源整合。先後收購了專業從事鑽井固控系統和設備製造及銷售的鄭州海來,收購了國內唯一一家設計和製造自升式平臺升降裝置和樁腿材料的廠家——鄭州吉爾,從而打破了升降裝置一直由極少數外國公司壟斷的局面。目前,TSC也是國內唯一一家能用將軍柱吊機做海洋平臺及船舶的製造企業。

2010年,TSC收購南南石油51%的股份。它主要為全球頂驅用戶提供頂驅維修、保養、租賃及技術服務,南南工程有120多名服務工程師,維修基地遍及世界各地,其旗下科魯斯頂驅維修享有世界聲譽。此項收購使得頂驅服務加入到TSC業務範圍。也使TSC的業務拓展到鑽井設備租賃領域。

通過自身發展及一系列的國內外併購,集團已擁有全面的多元化的產品系列。TSC海洋集團已具備海洋鑽井裝備設計、製造、集成及售後服務的綜合實力,成為世界上能夠為海洋自升式鑽井平臺、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深水鑽井船及模塊鑽機提供所有單體鑽井設備及整體鑽井包的三家供貨商之一。

與此同時,TSC的全球基地和銷售網點也大幅度增加:以美國休斯敦為中心,TSC在美國、中國、英國、巴西、新加坡、阿聯酋、俄羅斯等主要油氣熱點地區均設立有生產、設計、工程、銷售和服務設施。主要生產設施位於美國、英國、中國和巴西。在美國、英國、中國設立3個工程技術中心(研究和產品開發)。另外,集團在中國成立北京TSC海洋石油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中國區的業務,於青島、西安、鄭州、大連建立了6個鑽井設備製造廠和1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並通過戰略合作,在山東龍口設立了海洋鑽井平臺整包設備成撬調試基地。TSC的優勢,就是充分運用全球行業資源,將國外的先進工程設計技術和經驗同中國製造結合起來。

領跑海洋工程新時代

TSC在巴西的廠房

全方位解決方案——TSC高端核心業務

TSC一路發展,不斷增加產品類別和種類,目前的產品範圍基本涵蓋了海洋及陸地鑽井的主要核心設備,包括:鑽井設備、升沉補償和張力系統、機械排管吊裝設備、固控設備及系統、電控和驅動系統、升降裝置及樁腿材料、起升和系舶設備、鑽井設備配件消耗件、海洋甲板吊機、平臺鑽井設備保養和維修服務等。

與此同時,TSC完善管理、質量控制,以用戶需求為第一位,為客戶創造價值。這種價值,不僅指創新的產品和技術,還包括創新過程的解決方案。

2007年底公司正式更名為“TSC海洋集團”(Total Solution Company),以突出和強調TSC的核心業務——全方位解決方案。TSC的LOGO是“TSC”和三個“S”,分別代表銷售/Sales、服務/Services和解決方案/Solutions,表示是為陸地及海洋鑽井工業提供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公司。這一戰略轉移避開了陸地鑽機設備商之間的價格競爭,進入了門檻更高的海洋石油裝備領域。這一決策比國家大力發展海洋工程的決定整整提早了兩年,這也使得TSC無論是在技術儲備、人員結構還是產品分類上都佔得先機。

目前TSC全方位解決方案包括四部分:

第一個是鑽井包交鑰匙解決方案。它包括自升式鑽機包、半潛式鑽機包、平臺模塊鑽機包和鑽井船鑽機包。

對於自升式鑽井包,TSC能夠提供完整的懸臂樑和鑽井平臺包,其中包括懸臂樑、鑽臺結構、鑽井設備、固控系統、動力包、鑽機控制和驅動包、防噴器吊機和控制、排管系統等。這個“懸臂樑鑽井包”在TSC專用的陸地場地上進行安裝和預調試。所有相關設備完成預調試和功能測試後,用駁船把“懸臂樑鑽井包”拖曳至船廠進行整體安裝並最終聯合調試。這一過程大幅度削減調試時間,提高效率,還節省了時間,節約了經費,從而實現船廠用戶附加值最大化。對於半潛式平臺、鑽井船鑽井包,TSC海洋集團採用類似的方法,能在陸地上做的工作不在海上做,能在自己的場地完成的工作不在船廠做,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縮短交貨期,為船廠帶來可觀的利益。

另外,無論是大型鑽井包或是較小的修井包,TSC的工程設計團隊都將為之提供定製的平臺模塊化設計。模塊化套件有:鑽井包、固控包、動力包和生活區包等,可以為用戶配置和提升鑽井作業和修井作業。整套的鑽井包方便拆卸並方便重新安裝到另一個平臺。

第二個是鑽機供應鏈解決方案。TSC海洋的產品有超過5000多種,包括鑽井易耗品、消耗品、鑽桿、鑽鋌和其他的工具,他們都是鑽井作業中每天使用的產品。TSC在全球有超過100個分銷商——從休斯敦和德克薩斯的倉庫和分銷中心到巴西、迪拜、俄羅斯、新加坡和英國的全球分銷倉庫。對在世界各地在鑽井作業中有需求的客戶,TSC海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競爭對手相比,TSC業務操作模式比較靈活。可以根據用戶的特殊要求,讓技術團隊很好地跟進,從實際出發,“一船一設計”,根據不同需求提供最完美的解決方案,這就是根據客戶特別的要求和規格書提供解決方案——定製化解決方案。TSC公司的定製化解決方案包括:鑽井包、排管吊裝系統、電氣包、陸地鑽井平臺升級服務以及其他。

第四個是升級及維補解決方案。TSC海洋集團一方面參與全球新的海洋鑽井平臺和鑽井船的建造,另外也積極參與在用深水鑽井平臺和鑽井船的升級改造項目。升級工程解決方案的重點,就是通過對現有和新鑽機進行鑽機動力學方面的改造,實現減少甲板負荷的目的,並儘量減少空間。TSC憑藉自己的綜合實力獲得了多個深水半潛式和鑽井船的升級改造訂單。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的升級改造項目包括:美國Transocean的深水鑽井船“Pathfinder”,巴西QGOG公司深水半潛式“Olinda Star”,美國Diamond Offshore鑽井公司的深水半潛式“Ocean Clipper”、“Ocean Concorde”和“Ocean Yorktown”,以及美國Pride,美國Atwood和挪威Sea Drill多家公司的深水鑽井升級平臺的改造項目。比較典型的是為巴西Olinda Star半潛式鑽井平臺提供更新改造解決方案,改造之後整個鑽井平臺從外觀上和實際作業能力上都有很大提升,這個解決方案在未來潛在市場是非常強大的。

這些方案比較以往設備商僅負責給船廠提供設備包,然後由船廠自行完成安裝、調試的總包方式有了質的飛躍。目前公司的總包方案的銷售已經開始佔較大比重,隨著公司的不斷髮展,總包方案的銷售比重還會進一步加大。目前已經簽訂了很多合同,還有一些在建的總包方案,其中自升式平臺懸臂樑總包有中集來福士的196、197、209項目,Dragon Oil公司的一套自升式平臺懸臂樑總包等。

領跑海洋工程新時代

TSC參加中東展會

黃金團隊——TSC技術前瞻性的關鍵

TSC技術不僅領跑國內,在國際上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歸功於如下三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歸功於TSC前沿的研發中心。TSC研發中心有三個,分別為:TSC-UK研發中心,TSC-China技術研發中心,TSC-USA研發團隊。TSC的概念和基本設計在美國休斯敦和英國,能夠依靠英國和美國多年的工程設計經驗以及眾多的行業前沿信息,這是TSC技術先進的基礎。而中國的研發中心主要集中在詳細設計和單體設備研發上,另外,充分利用國內優良的工程師團隊,有效提高效率,控制了成本。這兩方面的結合,即使NOV也是無法達到的。

第二個因素,歸功於TSC的管理層。TSC的管理團隊,是一個在全球海洋業務方面擁有高度國際化的管理團隊。他們都久經歷練,擁有多年的行業知識與經驗。

TSC的兩位創始人蔣秉華、張夢桂早在八十年代出國留學,並沒有因為國外的優厚待遇而停滯不前,對國內海洋裝備製造業如何走出國際幾家供應商壟斷局面,實現自主化的探索與嘗試從未間斷。

蔣秉華先生現為執行主席,在石油行業有超過35年工作經驗,在成立公司之前,曾任職中國石化集團、中國石油集團、中海油集團的不同崗位。張夢桂先生現為CEO,在石油行業有27年工作經驗,並曾任職中國石油集團於中國的附屬公司及阿拉斯加Cook Inlet Region Inc,現為數個石油業協會及專業組織的會員,包括石油工程學會及美國鑽井工程師協會。他們自身積累的經驗與長遠的眼光,使得TSC對於行業的判斷極為精準。

TSC的CTO孫遠慧博士早年是清華大學畢業生,後在美國著名的RICE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曾經在世界第二大鑽井公司Noble工作二十多年,擔任不同的高級技術和管理職位,現在擔任集團首席技術官,全面負責TSC的技術管理和技術資源整合工作。

Roger Lewis,現為集團副總裁,之前為國際著名鑽井公司Noble的高級管理人員。Lewis先生於哈佛大學完成行政培訓、高級管理課程,他還持有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頒發的理學學士學位。Noble一部新建鑽井平臺Noble Roger Lewis便是以Lewis先生命名的。在Noble任職期間,Lewis先生參與多個深水鑽機項目,還負責Noble的合營企業、全球採購、物流、庫存管理及保養等方面的業務。他的加入,進一步提升了TSC海洋的業務、項目管理及營運效率。

他們思想睿智,有著最前沿的工作經驗,在他們的帶領下,TSC的前景一片燦爛。

第三個因素,就是TSC專業化的國際團隊。TSC員工的專業技術也不容小覷,他們很多都是從知名的國企或者外企挖掘而來,他們來自30多個不同國家,互相配合,共同推動著TSC一步步前進,如果沒有他們的技術支持,TSC的運營絕對不會如此高速。

除此之外,從董事長、CEO、高管到TSC的普通員工,都對自己的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

TSC的全球佈局決定了TSC是一個一天24小時不停運轉的公司。董事長、CEO經常凌晨兩三點還在發郵件,為TSC事業不知疲倦。海洋吊機的Bob Ream先生今年60歲,目前為TSC集團副總裁,TSC海洋吊機總經理。在吊機行業有36年的經驗,過去在家裡工作,到這裡來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六點鐘到辦公室,他老伴說他瘋了,他說“我喜歡挑戰,我喜歡他們這幾個人。”他不缺錢,就喜歡挑戰,就喜歡做這樣的事情。

TSC員工也同樣愛崗敬業,現場工作環境惡劣,經常需要在吊機上呆一整天,甚至到深夜。在冬季,條件更是艱苦,雨雪打在身上很快就結了冰,即使是穿著棉衣棉褲,身體也很快被凍僵。雨雪連夜,寒風刺骨,大家卻沒有一句怨言,硬是安裝至深夜完成任務才算結束。

對行業的敏銳判斷、對前沿信息快速吸收,再加上強大的工作熱忱,TSC的成功已經成為一個必然。

領跑海洋工程新時代

TSC高管團隊

領跑海洋工程新時代

工作中的TSC員工

振興中國海工業——TSC永恆的追求

經過努力,短短數年間,TSC營業額及利潤同時增長十倍。憑藉幾年連續良好的業績,TSC於2009年由香港創業板轉往主板,這使TSC有機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為TSC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提供了便利。

隨著訂單的不斷增長,TSC對高質量產品的不懈追求卻沒有絲毫改變。TSC產品是以世界級的標準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為標準,它在TSC海洋集團的生產設備中的應用,是對產品和服務高品質要求的有力保障。TSC是通過QHSE管理體系來遵循這一標準的,即TSC通過質量保證(QA)和質量控制(QC)內部程序,確保給客戶的設計、生產、安裝和服務能夠根據合同的條款來實施。TSC的產品和系統目前已經獲得包括DNV、ABS、BV、CCS、Lloyd’s多個船級社的認證。

交貨期快30%,總體價格低20%,質量有保障,售後服務更便利快捷。這些都是客戶選擇TSC的理由,也是TSC存在的價值。但是,TSC今天最大的價值,就是中國船廠和國際客戶敢對NOV和MH說“NO”。這就是TSC要乾的事情,黃皮膚、黑頭髮的人今天可以在世界上造全套海洋鑽井裝備,不再是歐美人說了算的天下。

目前,全球23%的半潛式平臺有TSC的設備,世界上主要的油公司以及鑽井公司都是TSC的客戶。2010年,TSC所有的在建項目都取得了階段性成功:TSC-UK承擔的為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 Statfjord B平臺提供大型排管系統,Statfjord C平臺排管系統的製造;TSC-USA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59和P60兩條自升式平臺提供排管系統;為墨西哥SWECOMEX公司JU-2000深水自升式平臺建造防噴器吊裝系統和隔水管張力系統;為埃及SINO-THARWA公司新建JU-2000自升式平臺提供的三臺甲板吊機和隔水管張力系統;為CIMCRAFFLES用於裡海作業的H-195 SUPER M2自升式平臺項目提供整套鑽井包;為CIMC-RAFFLES提供的3條SUPER M2自升式平臺整套鑽井包。TSC訂單日益增長,TSC品牌日益得到認可。

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造船大國,但中國造船目前還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較低端的船舶建造。在高端海工船舶市場的份額還很小,同韓國和新加坡的造船廠還有很大差距。近幾年,以煙臺中集萊福士、上海外高橋、大連船舶重工、中遠船務、太平洋造船、招商重工等為首的中國船廠在高端海洋工程船舶建造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鑽井船、平臺方面,已經承建和正在承建的有兩艘巴西Schahin半潛式鑽井平臺,中海油服的深水半潛式及自升式鑽井平臺等。整體上講,目前中國海工裝備自身實力有限,尤其是中國的海洋鑽機產品,很難達到國際水準,如果沒有實力強大的合作方,很難獨自完成國際訂單。

而TSC作為國內海工裝備業的先行者,尤其是作為卓越的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願意與國內企業攜手一起打開中國海洋裝備業的國際局面。TSC的優勢,就是充分運用全球行業資源,將國外的先進工程設計技術和經驗同中國製造結合起來。TSC擁有海上鑽機包設計建造團隊,而中國的造船廠擁有豐富的船舶建造經驗,雙方可以在市場、技術、人員、服務、管理等諸多方面實現共享,從而縮短了項目交貨週期及降低了成本,在贏取訂單方面較海外對手更具優勢。

高端的產品、過硬的技術、敏銳的判斷、國際化的團隊、強大的戰略伙伴、將國內海工推向世界的強烈信念,組成了現在站在世界舞臺的TSC。與國內企業合作,共同站在世界舞臺,與國內海洋裝備業共同在世界舞臺佔有一席之地,這是TSC不變的希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