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溫槍"的正確用法,防疫手段要用對

"額溫槍"——防疫手段要用對!

小兔健康特約專家:劉騰 北京天壇醫院

體溫檢測篩查,已經成為了當前疫情管理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面對此類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情況下,常規的水銀體溫計測量更加穩定,由於檢測時間過長(3~5min)必然是不能滿足日常快速篩查的要求的。因此,紅外線體溫計就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額溫槍

工作原理:

一個物理常識:自然界中的絕大多數物質(高於絕對零度-273.15℃),都在向外界不斷的發出紅外能量。通過對這種能量的測量就可以實現讀取物質表面的溫度。這就是紅外線體溫計的工作原理。

目前的工業技術,早已能夠實現高精度的測溫。由於多數情況下,物質無法向外界輻射其全部的紅外能量,因此儀器會根據物體的紅外輻射率(95%)進行讀數修正。同時,不同測量部位的紅外體溫計,還會根據部位的差異,進行相應的修正。讓我們最終看到的度數,能夠大致表現出我們人體的真正體溫。

當然再精準的測量軟件,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外界溫度、汙染、塵土、煙霧、其他物體的紅外輻射、測量距離等等。因此紅外體溫計在測量時,會出現明顯的數值波動。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測再測"。

測量位置:

紅外測溫計如今使用的極為廣泛,但是測量者使用時的測量位置卻不盡相同,額頭、脖頸、手腕,並且不同的位置測到的溫度差距也較為明顯。那麼到底應該測量什麼位置,才更能滿足檢測需求的呢?

在醫學上,評估人體是否發熱,可以觀察的是:腋下、口腔、肛門以及耳溫。由於耳部深處更接近腦的內部,因此耳溫對發熱表現的更加敏感。肛門更貼近體內因此升溫的程度也更高一些。相對來說,腋下溫度與體內溫度相差的幅度會更大一點。由此,檢測不同部位得出的發熱溫度是不一樣的。


在以上的常規檢測部位中,除了耳溫外,均不適宜用於大人群的防疫檢測情況。而耳溫作為檢測標準是由於近似認為它更接近動脈,且能夠體現腦部溫度,因此同樣能夠體現腦部溫度的額溫,就更具有判斷髮熱的臨床意義。相對來說,手腕由於處於人體的末端位置,對於人體真正溫度的體現能力更差。

另外,額溫槍在設計最初,會根據額頭表面皮膚溫度與人體體內溫度差異進行校正,並不適宜用於手腕測溫。因此筆者在此更加推薦用於"額溫槍"就應用於額頭測溫,而不是手腕。


BTW 耳內腔道狹窄,耳溫計在使用過程中難免出現接觸現象,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如果加用一次性耳套,則會增加測量成本。


測量要點:

優點:安全簡便,無需直接接觸,測溫快,測量人體表面任何位置的溫度。

缺點:只能體現物體(人體)表面溫度,可受到其他紅外輻射的影響。

因此,紅外溫度計在測量時,要與被測位置垂直,且近距離(3~5cm)測量。測量時需1分鐘內重複測量兩次,兩次測量數據之差在0.3℃以內,數據方可採信,且測量時皮膚應乾燥無汗水,且無毛髮遮擋。

此外,仍有幾個注意事項需要測量人員注意:

1、根據測量環境的不同,做好養護措施。儘量保持體溫計處在16℃~35℃的工作環境下。測量前將體溫計按說明書要求設置成"體溫"模式。

在冬季,環境溫度可能達不到要求,建議可以採取保溫措施,如備用紅外額溫計放保溫箱交替使用或不測量時放入懷中等保溫措施。

2、紅外耳溫計不易受環境的影響,其測量精度較高,穩定性較好,可用於體溫異常者的複測,但是不能測量有耳疾和正在接受治療的耳朵。

3、只能抓碰手柄部位,不要觸碰探測頭。

4、定期使用醫用體溫計校正紅外體溫計,以保證數值準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