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隨著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文學迎來了春天,詩歌以先鋒姿態引發全社會關注。

短短几年間,一批年輕詩人,將“朦朧詩”推到了風口浪尖。

2001年,空缺多年的“人民文學詩歌獎”頒給了兩個人。

一個是去世了12年的海子,一個是瘋了20年的食指。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海子的詩歌赤誠、純粹、充滿自我;食指的詩歌憤怒、焦慮,字字句句都是對時代的吶喊。

“人生就是場冷酷的暴風雪,我從冰天雪地中走來。”

這就是食指的詩。

食指,60年代詩人,被稱為“朦朧詩鼻祖”。

他因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堅持詩歌創作,人生被逼入絕境,從而導致瘋癲。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食指

食指,他用詩歌冒犯了時代,但傳達出的力量卻震撼人心。

他的詩,不憑藉任何傳播媒介,只依靠人心傳遞。

尤其是當代知青,他們私下抄寫,口口相傳,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有他的詩歌。

“我的詩是一面窗戶,是窗含西嶺千秋雪的藝術追求”。

這句詩就是食指的人生寫照。

縱觀食指的一生有三個階段,患病之前的意氣少年——在精神病院居住了二十年的病人——出院之後的老年。

本文將通過這段被時代強力塑造的多舛命運和浮沉不定的坎坷人生,探尋食指“瘋癲”的意義。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01

食指,出生在行軍路上,取名郭路生。

母親因長途奔波,無奶餵養,將路生送由四伯母撫育至3歲,才送回父母身邊。

路生的母親在圖書館工作,是一個頗有學問的婦女。

幼年的路生受母親文學薰陶,又時常跟去圖書館,從小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初中時期的週末,路生幾乎都是在舊書店度過的,僅僅一年他就已經有了兩箱子中外名著。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然而,成績優異的路生,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試中慘遭失敗。

原因是,他在考試時因為緊張暈厥造成失誤。

等待通知書那天,他的精神顯得極度緊繃,在得知自己沒被錄取後,頭髮都白了。

母親曾說過,郭路生神經非常敏感且極易受創。

然而,他的性格卻是極度的堅韌。

考試失敗之後,他激情創作出《波浪與海洋》,抒發了內心的沉鬱與對未來的嚮往。

那天起,他便和詩歌永遠的融為一體。

02

文化大革命來襲,郭路生面臨退學、遊走、無書可讀的混亂局面。

1968年,他與21名北京知青一起到山西杏花村插隊。

食指從小生活優越,下鄉之後卻不怕吃苦。

毛巾綁在膝蓋上跪著鋤棉苗,背磚坯裝窯,哪樣艱難幹哪樣。

1971年,食指在濟寧入伍,成了一個排頭兵。

在軍營裡,他也一樣,認真完成每一個工作。

參軍的戰友常青回憶,食指善良寬厚、生活儉樸、外向開朗。

但是他為了創作詩歌,開始抽菸,瘋狂的抽菸,每月的六元錢津貼費,都買了煙。

據路生回憶,當知青和當兵的那段日子裡,他是很壓抑的,他渴望學習,渴望知識,渴望寫詩。

他只能在幹活的空閒時光,給農民兄弟、部隊戰友講講名著,讀幾首自己寫的詩。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食指詩歌也在那段時期迎來了第一個黃金年,他寫出了代表作《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地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這首詩歌,點燃了青年們心中的乾柴,讓人們學會在逆境中,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的承諾。

該詩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並迅速傳頌於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擁有了“知青詩魂”的稱號。

但是,太過強硬的食指,始終難逃嚴峻的階級鬥爭,遭逢厄運。

他愛國,但是對待文學、對待詩歌,他從不低頭,他固執的與社會環境抗爭,從而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03

熱情的詩人一夜之間變得沉默少言,終日抑鬱寡歡。

1973年2月郭路生退伍回家,精神開始失常,最終在北京三醫院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法國哲學家德留茲和心理學家伽塔利在《反俄狄浦斯》中提到:

被美化的體制和現實相悖,會向那些單純的人施加無法容忍的壓力。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哲學家:德留茲

那個年代裡,人們或沉默的抵制,或順從的敷衍,唯獨再沒有動人心魄的真情。

那麼這份沉重的壓力就擔在了這個善良、脆弱卻又頑強的路生肩上。

郭路生,他只是一個18歲單純樸實的少年,卻選擇對世界發聲。

他只是一個溫柔寬和的老實人,卻選擇拿起武器指向社會。

這個敏銳脆弱的清醒之人,對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時,瘋了。

當他瘋了,屬於中國的詩歌回來了。

他的瘋狂,讓人們看到了當下文學正在被腐蝕。

那些程式化、空洞化,喪失了獨立性、自由性,“高八調”的讚歌,終於消失了。

他用瘋狂,奏響了那悲涼又不甘絕望的晨鐘。

那天我將告訴下一代 ,


為了迎來這一天的黎明 ,


我們曾用,曾用頭顱 ,


撞擊過偉大時代的晨鐘。

他站在未來,回憶過去巧妙的運用時空交錯,在磅礴的力量中,帶著一種深沉的悲涼又無可奈何的宿命。

這是在告訴我們,這種有情緒共振的,才是真正的詩歌。

地下詩人的瘋狂,終結了詩歌錯誤的道路,他的瘋狂,將喜怒哀樂還魂給詩歌,是中國文化第一次偉大的復興。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01

郭路生自從被確診精神分裂後,開始在清醒與瘋癲之間徘徊。

第一次清醒後,他與李立三之女李雅蘭結婚。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無產階級革命家:李立三

在新婚的甜蜜下,他創作了詩歌《有這樣的婚禮》,這也是陳凱歌面試電影學院時的朗誦作品。

《有這樣的婚禮》


絲羅帶綰同心結,
琴瑟永奏相和歌。
相親相愛幸福永,
同德同心幸福長。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陳凱歌

後來,因為寫“紅旗渠”隻身去河南體驗生活,中途錢包被偷,第2次發病,流落街頭二十天後被送回北京,再次入院。

第二次清醒後,被安排在北京光電技術研究所工作,又因寫焦裕祿事蹟去鄉下,中途錢和地址被偷,走投無路,只能夜宿街頭,乞食度日,當夜再次發顛。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二十多天後,他忽然清醒,用腕上的手錶換了五元錢,用一元買了一碗粥、一盒香菸,剩下四元買了車票,幾番周折才找到堂兄。

堂兄見他蓬頭垢面,骨瘦如柴,神情有異,速速送他回到北京。

生活的混亂、痛苦,讓食指7年的婚姻宣告結束。

他再次瘋癲,不得不第3次入住北京三醫院,後轉院到精神病福利院,這一住就是12年。

02

文化大革命後,思想解放運動逐漸深入,中國文學迎來了它的新時期。

北島、舒婷、顧城、芒克等人為主的“朦朧派詩人”被推上歷史的舞臺。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北島

詩歌歷經多年磨難後,再次站在聚光燈下。

此時還住在精神病福利院郭路生,首次用“食指”做筆名發表詩歌。

他在精神病福利院裡,整理圖書,擦樓道,洗餐具,以此讓自己保持清醒,這樣他就能靠著清醒的間隙創作。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他遠離名利場,躲在世間被遺忘的角落裡,自由的放逐靈魂。

許多年後,中國當代文壇終於迎來了巨匠。

2001年,空缺多年的人民文學獎詩歌獎終於找到了她的主人,但無奈,她落到了兩個特殊的人物身上:一個是1989年3月已經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的海子,一個是身在精神病院裡的食指。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食指的雙面人生必然是悲劇的,但從結果而言,食指的瘋癲,恰恰保護了自己。

精神病院成為了逃離苦海的扁舟和躲避災難的港灣。

正如他笑言:“瘋了倒好了,瘋了才可以面對命運。”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瘋了,他內心的夢與醒、狂與傲、夜與晝、戰爭與和平,就能通過疼痛的美感和光明的詩篇得以表達。

他以猛烈的方式擴展了他詩歌創作的內涵與外延。

食指精神分裂的意義,在於他堅持了生命與詩的合一,更確保了他自身人格的完整。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01

2002年,食指迎來了生命裡最重要的女人,翟寒樂,她終結了食指長達12年的福利院生活。

翟寒樂生長於老革命軍人家庭,比食指小6歲,15歲到北京當兵。

她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既有理想主義的浪漫氣質,又有腳踏實地的堅韌不拔。

當寒樂讀到食指的詩歌,深受震撼,它帶著食指詩集,前往偏遠的福利院,看望素不相識的詩人食指。

他倆一見如故,兩個年近半百的老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寒樂頂著世俗的壓力和親人的誤解,把食指從精神病福利院接回家,並和他結婚。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食指先生和太太

那天,54歲的食指,在歷盡命運磨難之後,終於被愛情拉回了原位。

最初,他們只能住在食指母親留下的一間不足17平米的簡陋公寓裡。

這種生活持續了3年,他們搬進北京西郊一間相對寬敞、功能齊全的居所。

時隔幾十年,食指總算找到了一個可以安靜讀書、寫作的地方了。

食指晚年的生活很有規律,早晨五六點鐘起床,聽廣播,看報紙,看電視,散步。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他用半世癲狂,辛苦的走完了這條自我放逐之路。

食指獲獎後名氣大增,家裡多了前來採訪的記者,世人也因此才能一睹真正詩人的磊落。

他總是穿著洗的發白的軍裝和球鞋,笑容溫暖,言語謙和。

他會忍著飢餓配合來訪者,還會對記者說:“希望,這次沒讓你們白來。”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就是這樣一個待人寬和,遠離世俗,不追逐名利的謙謙君子,堅定地用微弱的燭光照亮一代人的追尋。

曾經直接、當面抨擊海子的詩,是無意義、無價值的,詩人多多,這樣評價食指:“對時代,他獨立承擔了一位大詩人所應承擔的一切。”


舒婷說:“他的瘋顛,是最強烈的抗議,最勇敢的誠實。”


北島說:“正是因為讀了食指的詩,我才開始寫詩。”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詩人多多

如今,顧城自殺,北島遠行,舒婷不寫詩了,只有這位頭髮花白的老人,獨自在這條不勝荒涼的道路上繼續行走。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顧城和舒婷

海子用狂野的生命,給予世人心底最猛烈的撞擊。

食指用瘋癲的一生,守衛了詩歌的原野。

他受到同代所有詩人們的敬重,這也是他瘋癲的意義:

他恢復了個體的尊嚴,恢復了詩的尊嚴,他用一己之力,傳承了瀕臨斷裂的詩歌血脈。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斯說:“世俗的人只看得見世界的表象與實利,只有偉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才看得見世界的本源。”

食指就是這個偉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哲學家:卡爾·雅斯貝斯

他在是非曲直顛倒的年代裡,表現出了一種罕見的忠直——對詩歌的忠直。

即使生活是混亂的、分裂的,詩歌也要創造出和諧的形式。

即使生活是扭曲的、晦澀的,詩歌也要提供堅固優美的秩序。

即使生活本身是醜惡的、痛苦的,詩歌仍將是有力量的。

他的精神分裂只是他的守護社會良知的唯一選擇,這是一種清醒而高貴的證明。

不管社會經濟、文化如何變遷,他都甘願伏在地上與詩歌精神為伍。

美國電影《飛越瘋人院》裡,有群勇敢的瘋子,他們不是厄運的囚徒,他們是自我的解放者。

活過、愛過、寫過,這6個字概括了司湯達的一生。

食指多了一項—“瘋過”。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瘋癲20年的“知青詩魂”,北島精神導師,和海子同時獲詩歌最高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