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模仿的過程,但是在此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點小意外,那就是有時會吐露不優美的語言,甚至是說髒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旁的大人會十分尷尬和揪心,擔心孩子會變得不文明。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有的時候他們對於說出口的話語根本就不理解,或者只想通過某些詞句來發洩當下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美國耶魯大學的保羅布盧姆博士曾說過:“孩子說髒話,其實只不過是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句髒話對於小孩子來說,沒有什麼作為禁忌語的特殊意義,他們以後才會逐漸瞭解到這些話犯了社會禁忌。”

在孩子3歲左右,會發現一些特定的詞語能引起其他人的強烈反應,孩子感到很新奇、有意思就會重複這一行為,這個階段被稱為孩子的“詛咒敏感期”。所以家長如果發現自家孩子存在不文明用語,不必反應的過於強烈,可以在日常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日常用語。

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1.所謂言傳身教,家長的語言要先優美起來

幼年時期,孩子跟家長接觸的時間最久,大多數的語言都是從父母口中學會的。

尤其是兩歲左右的時候,會變得像復讀機一樣,重複模仿大人說過的話,甚至連語氣都惟妙惟肖。所以想要讓孩子說出優美的語言,需要自己樹立榜樣,不管在家中還是出門都應恪守語言文明,多用褒義詞來描繪事物。


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2.觀看書本和電視節目,需要提前篩選

伴隨著孩子識的字越來越多,他們對於看書或看電視也會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渴望獲得更多的知識,但是家長需要提前對書和節目中的內容有所瞭解,確保內容文明健康

當然,孩子在閱讀時可能會看到很多難以理解但十分優美的語句,倘若家長想要讓孩子日後學以致用,可以準備一個小本子,讓孩子把喜歡的話語摘抄下來,經常瀏覽有助於模仿其中的語句。


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3.創建學習氛圍,通過詩詞來學習語言

不少家庭特意給自己的孩子創建了一個空間,平時可以在這裡玩耍和學習,家長需要多花些心思去佈置。比如購買一些字帖、詩歌類的書籍,也可以準備名人演講的視頻日常觀看。

當孩子日常經常跟這些物品接觸,會從中模仿而學會一些得體的用語。

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4.面對孩子說髒話,學會冷處理

麻省藝術學院的心理學家Timothy Jay專注於兒童語言研究,他曾表示:家長不可能防止孩子說髒話,在此前研究的各個年齡段裡,都出現了孩子出口成“髒”的記錄。

即便不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也有可能是從學校、電視和其他遊樂場所中學會的,上小學前基本就已經知道三四十個冒犯性的詞語了。因此,家長在聽到不文明用語從孩子口中說出之後,不要投入過度的關注,否則反而會加深孩子對此類語言的記憶,可以採取冷處理。


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5.增進彼此的溝通,向孩子解釋語言含義

因為工作緣故,很多的家長每天很少有時間跟孩子溝通,總是期望他們可以乖乖的自己學習和玩耍,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

實際上不僅要增進溝通,還要偶爾向孩子解釋某些詞語的含義

比如聽到孩子說“滾開”,可以告訴他們這個詞會讓人聽了不高興,也會讓人逐漸疏遠你。想要表達相同的含義,不妨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讓我自己待一會兒”就更為恰當。

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引導孩子模仿優美的語言不能急於一時,家長需要端正態度。

對孩子不要有過高的要求,哪怕出口的是樸實無華的語言,也要為他們感到驕傲,多給予鼓勵和讚美,利用繪本等工具增加孩子的詞彙量,用故事告訴孩子說髒話是不對的等等。楠哥推薦2本培養孩子好品質的繪本——《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與《陪你長大》早教互動書。


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主要通過浣熊一家的故事,讓孩子明白在面對問題時,需要如何解決,控制自己的情緒等等,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避免孩子說髒話的情況。《陪你長大》早教互動書共30冊,社交這個主題讓孩子明白如何與人相處,知道說髒話是不對的等等。


孩子總愛“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5步糾正孩子“脫口成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