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讓乖孩子消失了?面對孩子“髒話”不斷,家長別激動

家長們發現,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他們的話不但越來越多了,講出的詞彙也更加豐富了,但是偶爾孩子們口中的詞彙卻讓家長十分生氣。

這不,最近洋洋就出現了這一情況。由於到了月底公司查賬,洋洋媽媽的工作更加繁重了,原本洋洋媽就很疲憊了,到了家中還要為丈夫和孩子做飯。

這天晚上,媽媽將飯擺在了桌子上,洋洋坐在一旁突然對媽媽說

  • “媽媽我想吃雞腿兒,我今天不想吃魚。”
  • “媽媽知道啦,我們週末的時候再吃雞腿。”
  • “你這個臭媽媽,壞媽媽,我再也不要你了。”

媽媽聽了孩子的話特別驚訝,也很生氣,原來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敏感期讓乖孩子消失了?面對孩子“髒話”不斷,家長別激動

其實,有時候孩子說出這種話,並不代表他內心就認為媽媽是個壞媽媽,只不過他在不同的渠道聽到了這種表達方式,想要在這一刻用這種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的這一狀況,便出現了一系列的打罵孩子的行為,其實這一狀況正代表著孩子的詛咒敏感期的到來。

▶▶什麼是詛咒敏感期呢?

發展心理學家指出,兒童的語言發展並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有一個特定的時期,孩子的語言發展會呈現爆發的趨勢。

就像一些小寶寶,他們在幾個月前還在咿呀學語,但是幾個月之後便能夠講出很多個詞彙了。兒童的詛咒敏感期,正是處於他們語言爆發期中的一個階段。

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對於語言的學習是存在於無意識當中的,他們在周圍的環境當中學習了不同的詞彙,而這些詞彙便成為了大腦中的一部分。

當孩子們到了語言爆發期時,他們頭腦中存儲的詞彙便會一股腦地想要蹦出來,但是由於孩子們年齡過小,很多他們聽到的詞彙,他們本身並不理解,便常常出現了一些誤會。

有些家長便會問了,這些孩子明明不知道這些髒話的含義,為什麼卻會反覆使用呢?

敏感期讓乖孩子消失了?面對孩子“髒話”不斷,家長別激動

雖然孩子們不明白這些詞彙的含義,但是這些小朋友通常都是在一些特殊的場景學到了這些詞彙,所以一旦他們處於這種情緒狀態下,便會將一些髒話帶出來,而在這個時候一些家長的反應過於激烈,使得小朋友變得更加興奮,如此下去便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

想要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詛咒敏感期,那麼家長就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孩子說髒話的原因了,以免錯過了解孩子真實想法的機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孩子為什麼會學到這些詞彙呢?

★家長的習慣導致的

有些家長在家中經常隨口說出一些髒字。在孩子面前,他們也不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便會讓孩子學到了一些不良的詞彙。

同時,一些家長喜歡在客廳播放電影,但是一些電影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打架的畫面,而這些畫面中便夾雜著一些爭吵的詞語。如果家長在和孩子一起觀看時,沒有及時的教育孩子不該講這些話,那麼孩子便會逐漸的從這些情緒和語調中,學會了表達負面詞彙。

★學校的不良風氣導致的

有一些小朋友犯了錯誤,在家中受到父母的打罵懲罰,便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他們便將自己的這一負面情緒帶到了學校。

敏感期讓乖孩子消失了?面對孩子“髒話”不斷,家長別激動

在和小朋友的相處過程當中,他們會變得越發暴躁,內心的不滿情緒會隨著與人溝通的過程中,隨時發洩到他人的身上。沒有得到老師或是其他同學的制止,那麼還有可能會在學校形成惡性循環。

★家長的教育態度導致的

有一些小朋友原本性格乖巧,是不會用一些過激的詞彙與家長交流的。但是,如果那些原本和孩子們玩耍的家長,因為工作的忙碌而沉浸在這一工作狀態當中時,往往會忽略到孩子的情緒。

一些孩子想要吸引家長的注意,便會選擇用一些新奇的詞彙,而有時這些新詞的詞彙,就可能是那些具有辱罵行為的髒話。

雨果說:“儘量少犯錯誤,這是人生的準則;不犯錯誤,那便是天使的夢想。”大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小朋友呢?

所以,面對孩子髒話不斷的情況,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需求,而不是急於懲罰他們,畢竟他們並不是知道,這些髒話的含義呢!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度過詛咒敏感期呢?

★不要做出敏感的反應

當孩子說出不良詞彙的時候,如果家長做出過於強烈的反應,比如打罵孩子。那麼,孩子通常會從家長的行為中得知,這個詞彙是有特殊的效果的。

敏感期讓乖孩子消失了?面對孩子“髒話”不斷,家長別激動

一些孩子便會在其他的場景,使用這些詞彙。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對孩子表現出過激的行為。有時家長選擇忽視孩子的詞語,就讓

孩子覺得這些詞很無趣,便不再講了

★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

像上面的洋洋一樣,一些小朋友之所以會用髒話去咒罵家長,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此刻的情緒。

所以面對孩子的不良表達,家長需要及時的與孩子進行溝通,耐心的等待孩子講述他真實的想法,同時家長也要講出自己的難處,只有家長正確地描述出自己的現狀,才能夠讓孩子逐漸在這些語言中,學會不同的思考方式。

★教會孩子用“共情”的方式去理解別人

小朋友有時用過激的言辭去抨擊他人,並不瞭解別人聽到這些詞彙所受到的傷害。這時候家長可以教會孩子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會別人的感受。

“共情,是體驗他人內心世界的一種重要的能力。”一旦孩子們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在聽到這些話語所承受的傷害時,那麼他們便能夠理解家長的用心良苦了。同時,家長要在這時引導孩子向他人道歉,這樣也能夠讓孩子學會做錯事要承擔後果。

敏感期讓乖孩子消失了?面對孩子“髒話”不斷,家長別激動

雖然小朋友在這一階段會經常講一些負面的詞彙,但是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理解孩子們的現狀。避免孩子學會這些不當的詞彙,當孩子出現錯誤時,要引導他們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