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哥,快來幫我調調電視"。自從隔壁朋友家雙十一買了一臺激光電視之後,我基本上就成為了他的"專屬修理工"。雖然當初一再建議不要買激光電視產品,但朋友抱著嚐鮮的想法仍然匆匆下手了一臺。原本以為能借此體驗到家庭影院般的享受,可根據朋友的說法,“這完全就是買了個累贅。"

“調節屏幕坑死了,一調就要調半天。畫質也不咋地,感覺和一般的投影機沒啥兩樣。現在天天擱家裡看電視整的跟上班開會一樣,老婆都把我罵慘了。"一邊聽著朋友的抱怨,我一邊幫朋友拆除激光電視。你沒有看錯,朋友已經準備扔掉這個花了幾萬塊錢買的激光電視了。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拆掉的主機)

激光電視拆下來後會在牆上留有4個孔而且都在牆面邊緣,非常不美觀,只能繼續購買超大尺寸的電視,否則都遮不住那些孔。同時,激光電視的投影設備很大,朋友家電視櫃寬度不夠,只能放在抽屜裡,不僅佔用了抽屜,也影響了客廳的美觀整潔。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拆主機的過程心有餘悸,剛開始忘了拔電源,強烈刺眼的光束差點閃瞎我,直視一秒鐘眼睛都非常不舒服,趕緊拔了電源關了機,才敢繼續拆除。之前看了一個電磁輻射的測試視頻,顯示激光主機電磁輻射可達最強的5檔,液晶電視一檔都不顯示,電磁輻射幾乎為0,從身體健康角度,也不能再買激光電視了。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沒過幾天,朋友就買了一臺100吋的液晶電視,邀請我來體驗。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朋友家新裝的液晶電視)

看了電影,測了音響,朋友對自己新買的這臺液晶電視非常滿意。認為比之前買的那臺激光電視要好多了。當然,這也完全在我的預料之內,就目前而言,液晶電視確實在各個方面都要比激光電視有優勢得多。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買電視都更加追求體驗和品質。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不少廠商推出了號稱"尺寸更大、畫質出色"的激光電視,並將其與科技潮流生活掛鉤起來。撇去營銷話術的浮沫,隨便網上檢索,你就能發現激光電視實際上就只是"投影換了層皮而已",畫質效果根本不能和正經的電視機相匹敵,而且安裝還無比麻煩,後期一旦機器不慎挪動了位置,焦距什麼的又會略微有些差異,再次調試也是很麻煩,自己動手都不一定能弄好,還得請廠家專業人員上門。

更為重要的是,激光電視往往售價昂貴。用這個價錢,完全可以買到高檔液晶電視,音畫質都要更強,安裝還省心。衝著激光電視的營銷話術去購買,花這麼多錢實在是不值。對於在液晶電視和激光電視之間來回搖擺的用戶,在此可以奉勸一聲,入坑請謹慎,相比你們對於激光電視所瞭解的那些"賣點",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幾個激光電視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點,方便進行選購比較。

廠商打死都不會說的激光電視三大缺點

激光電視缺點有很多,但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使用壽命。"相比傳統家用投影儀,激光電視由於採用激光光源,因此壽命會更加長久",在諸多激光電視的宣傳中,這是最為明顯的一種話術。拜託,我買的是電視產品,你上來和投影儀進行對比有什麼意義呢?投影儀無論是家用還是商用,它的頻次都是較低的,而且設計就已偏向更耗材。激光電視強過投影儀是自然的,但你的品類可是劃在了電視之中啊。

不給出具體的理論使用時長,不和傳統液晶電視進行對比,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激光電視在使用壽命上遠遠比不上液晶電視。眾所周知,電視產品的迭代週期可能會長達8年之久,而激光電視衰減的壽命難以達到同樣的使用要求。以海信80L5型號激光電視為例,此前出具的壽命測試中,它的理論壽命約為1.5萬小時,而一般的液晶模組壽命大約為3萬小時以上。在同樣的使用頻次下,激光電視最終面臨的結果只能是提前退役。花費高昂的價格卻只能享受到折半的使用時間,對於購買激光電視的勇士,我只能說一句"土豪大腿缺部件嗎?"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壽命短就算了,更為致命的是激光電視那粗糙到無法忍受的畫質表現。對於這一點,此前網上已經有不少網友表示過失望。作為一直以來力挺激光電視的品牌,海信的產品自然受到了更多的衝擊。畫面對比度不夠、亮度不夠、偏色嚴重、可視角度小,買到海信80L5的網友不少都紛紛吐槽產品畫質辣眼,價格和體驗完全不成正比。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如果周圍的環境光亮度提高到一定層次,海信80L5的畫面對比度將會急劇下降。整體畫面黑白場、人物與周圍環境的區別自然會顯得更加模糊,畫面因此看起來會普遍泛白。如果想要追求更佳的畫質,液晶電視相比來說會更加合適。畢竟都已經上上萬價格的產品了,咱在畫質上也不能糊弄用戶是不?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另外,激光電視最讓我感覺麻煩的一點就是它的安裝流程。

和液晶電視不同,我們需要將光幕和激光電視主機分別調整安裝好才能夠看到最終畫面。聽起來安裝似乎很簡單,但其中的操作細節十分麻煩。第一點就是光幕的安裝,這裡我們需要保持光幕的平展狀態,因此要採用各式組件來進行固定。這一步雖然繁瑣,但照著流程來也能完成,最讓我崩潰的地方便是主機畫面和幕布的匹配。在這一步你需要不斷"微操"調整畫面,真的是揪著細節一點點來。等安裝好了,激光電視的主機還不能輕易動,不然你就需要重複上一步驟。

朋友總是喜歡往放激光電視主機的桌上放些雜物,再加上家裡小孩比較活潑,因此激光電視常常會出現錯位的情況,因此需要不斷地調整……講真,上班族通勤回到家看電視只是圖個放鬆,可如果在看電視之前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調整折磨",用戶很容易興起砸掉主機的念頭……

面對這些問題,激光電視往往避重就輕祭出另一張大牌:激光電視能夠護眼。但很遺憾,這一點完全是徹頭徹尾的騙局。在解釋這一點的時候,商家往往會宣稱激光電視基於漫反射原理。不同於液晶電視的直射,漫反射原理是指光線首先投射到屏幕,再通過反射進入人眼,因此光線對人眼並沒有那麼刺激,從而起到護眼效果。

可是商家並沒有告訴用戶激光電視往往會採用藍色激光作為光源,本身對人眼就具有一定的危害。而藍色激光光源需要經過色輪來進行轉化,在這個過程中,光源高速閃爍本身也會在人眼無法察覺的情況下造成損害。在長期觀看之後,眼睛會更容易產生疲勞感。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眼科專家給出了一份詳盡的測試報告。測試結論指出4K超大屏液晶電視對視覺疲軟度的影響要比4K激光電視更小。通過對受試者眼部生理指標客觀數據和主觀感覺兩個方面的測試,4K超大屏液晶電視在近視力、淚液分泌和調節靈敏度方面表現都要比4K激光電視更加出色,更加護眼。從這一方面,我們不難看出,激光電視所謂的護眼就是虛假宣傳。

噱頭包裝的激光電視難以持久

除開這些缺點,激光電視在保養清理、運行噪音等方面同樣存在短板。對於這些不足之處,激光電視不少廠商都採取了"選擇性忽視"的策略,傾力將激光電視包裝為"新概念、新科技"。而這樣的舉措顯然不利於消費者,並不具備足夠的信息公開度。例如在激光光源的危害性上,此前海信一直宣傳激光電視具有護眼功能,但用戶也都需要明白一點,只要看電視就繞不開傷眼的話題(看手機更是繞不過去)。之前也有用戶反應海信激光電視畫質並不理想,眼睛看久之後十分疲勞,因此激光電視在護眼效果上完全是一個偽命題。

更何況為了提高亮度,激光電視發射口亮度打底也有400流明,更高者甚至達到了1000流明以上。如此高的亮度接觸到眼睛造成的傷害十分大,如果家裡有小孩稍微像我朋友家"皮"一點,那麼極有可能會出現視力受損的情況。

正是在這些虛假的噱頭之下,激光電視被包裝成了新銳產品,在這一點上,海信已有過前例。之前微博就有用戶表示海信激光電視宣傳的哈曼卡頓151s音響容易出現無聲的情況,而且已經出現了三次。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如果說質量問題屬於個案,那公然造假4K則顯得有些有些不太體面。在此前網友實測海信80L5激光電視的時候,他們發現海信這款激光電視產品實際上是假4K,只是通過XPR(像素移位技術)來進行像素複製而已。雖然在成像芯片的微鏡以120Hz頻率對角位移下可以得到830萬像素,但它的實際顯示效果還是有所缺失,最直觀的表現便是4K圖像會顯得十分模糊。

激光電視買前慎重,廠商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那些坑全在這裡了

雖然噱頭上聽著十分的高大上,但海信的激光電視在實際效果上並不能讓消費者滿意。而這也是目前激光電視市場所面臨的通病,本身只是投影的換皮升級,在核心指標上並不能超越傳統液晶電視。在各種花式賣點錦簇下,激光電視可能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仍是一觸就破的泡沫。

售價高昂,激光電視之所以能夠讓用戶買單,更多的原因還是在其宣揚的"大屏尺寸"上。"激光電視看大屏"是早先用戶固有印象,這是因為以往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偏高,自然終端整機價格也會有所上漲。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液晶面板價格不斷下跌,用戶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更大尺寸的電視。

以京東平臺為例,海信80L5(80吋)激光電視的價格為18999元,而同檔次品牌的85吋液晶電視只有19999元。在價格相近的情況下,激光電視大尺寸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持續走低的趨勢下,以大屏著稱的激光電視註定將會成為過渡而就此翻篇過去,而且未來的電視趨勢註定屬於8K,在超高分辨率的普及下,激光電視的清晰度也難以滿足要求,產品競爭力可以說是轉瞬即逝,買回來就過時。

平心而論,無論是什麼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就是好產品,但就目前而言,激光電視在這一點上確實還差得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