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俗話說“2歲多的孩子狗都嫌。”

不少寶媽發現,寶寶2歲前還是個安安靜靜的小天使,2歲後遇到點事情就大發脾氣,不願意時就喜歡大喊。

儘管很多寶媽試著分析寶寶的情緒,可在大部分家長的眼裡,發脾氣就意味著任性、無理取鬧、不懂事,這種情緒是負面、糟糕的。

那麼,寶寶為什麼會發脾氣呢?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寶寶發脾氣的原因

人類的大腦有3個“管家”——理智腦、情緒腦和自主神經腦。

在面對外界刺激時,情緒腦做出的反應要比理智腦更快

對0-3歲的寶寶來說,主要由情緒腦控制,直到10歲左右,情緒腦依舊處於強勢地位。因此,寶寶在情緒腦主導的情況下,發脾氣屬於正常的情感宣洩。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①引起父母關注

當寶寶想得到父母的關愛,卻受到了冷落,寶寶就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得到關注。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②為了達到目的

很多家長在寶寶發脾氣時,都會用買玩具、給手機的方式哄孩子開心。久而久之,寶寶發現發脾氣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會經常故意發脾氣來達到目的。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③產生挫敗感

2歲左右的寶寶,經常會因為吃飯吃不好,不會自己拼圖,玩具玩不好等生氣。

這是因為寶寶此時處於自我認知發展階段,但身體發育、四肢協調跟不上認知發展的速度,經常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產生了挫敗感。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面對寶寶發脾氣,寶媽們別急著講大道理,寶寶不僅聽不懂,反而會變本加厲,加重壞情緒。聰明的媽媽懂得這樣做↓↓↓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

  • 接受寶寶的壞情緒

3歲前的寶寶主要由情緒腦為主導,直到20歲左右大腦發育成熟後,才能更好的控制情緒。情緒並不會自己消失,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之相處。

寶媽們在面對寶寶的壞情緒時,別急著“消滅”情緒,先學會接受寶寶發脾氣時攜帶的情緒。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 允許孩子發洩情緒

寶媽們想想在寶寶發脾氣時,自己是不是常脫口而出這樣一句話:

“哭什麼哭,不許哭!給我憋回去!”

3歲以下的寶寶不會自己舒緩情緒,此時再強行憋回去,反而會讓寶寶的情緒產生“大爆發”。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覺知”,當寶寶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時,就會舒緩一大半。因此寶媽們要學會允許孩子發脾氣,等孩子平復一點後再引導孩子把情緒說出來。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 幫孩子正確認識情緒

有些寶寶在發脾氣時,只是大哭,家長問“為什麼哭?”,卻發現寶寶哭得更厲害了。

一方面是寶寶不懂得這種情緒是什麼,另一方面因為掌握得詞彙量不足,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表達這種情緒。當家長詢問時,寶寶只能通過發脾氣、大哭來發洩。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家長可以試著幫寶寶把情緒說出來,比如:“你現在是感覺失敗還是難過?”。同時,家長也要利用好繪本等工具,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幫孩子正確認識情緒。青青推薦《幼兒情商、行為管理》繪本,其中《不生氣,好好說》、《不能這樣說》、《我能行》、《不哭,不哭》等冊,教孩子學會正確看待情緒,並控制情緒。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故事簡潔、明瞭,清晰易懂,很適合0-3歲的寶寶閱讀,繪本中可愛的小動物形象和更符合寶寶思維的小故事,更容易讓寶寶接受故事中的內容,要比寶媽們一遍遍講大道理輕鬆得多。睡前進行親子閱讀、當做睡前故事,還能培養寶寶的閱讀習慣。


聰明媽媽做到這“3步”,輕鬆解決寶寶“發脾氣”,別隻會講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